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纲要(草案)

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纲要(草案)

为加快湖北农业强省建设,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推动以荆州为代表的江汉平原快速振兴,特编制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面简称“华中农高区”)规划纲要。规划范围主要以荆州市太湖农场管理区为核心,带动江汉平原乃至湖北全境,辐射华中地区。近期规划为2013年至2015年,未来展望到2020年。

hz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现代化事关国家经济命脉和民生发展根本。随着农业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化,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发展的根本动力。2013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第10个中央指导一号文件发布,对过去十年我国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结,突出强调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基本经营制度优越性,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今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工作是指出“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按照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业强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精神, 加快湖北农业强省建设,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华中农高区批准为华中唯一省级农高区,将其作为荆州“壮腰工程 ”的战略支点。在新时期,依托荆州为核心,构建华中农高区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园区建设遵循“三高一新”的总体要求:
高技术:以先进的农业科技研发、应用、推广体系,支撑园区农业技术层次的高水平。
高品质:以有机农业的标准和现代农业管理体系,保障园区农业发展的高品质。
高效益 :以产业、民生、生态、文化的统筹融合,实现园区整体发展的高效益。
新模式:以新的产业组织模式、行政管理模式、技术创新模式,引领园区跨越式发展
(二)战略定位
华中农高区确立以下战略定位:
——创新驱动的引领区。紧紧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努力打造具有华中地区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带动产业升级。
——农业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积极发展农业生物、先进装备、现代信息等高新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形态,培育区域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淡水制品、禽蛋制品、粮油制品以及特色食品类加工企业,形成特色突出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承载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涵养等生态功能,打造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典范。
——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管理模式与机制的先行先试,打造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体制与政策创新高地。
——“四化同步”示范区。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将华中农高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四化同步”示范区。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农高区,推进农业信息化。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至规划期末,建设成为引领全国的农业服务高端、科技水平先进、产业模式成熟、产业功能全面、设施配套齐备、自然环境优美、观光特色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北京农高城之后的第三个国际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荆州市农业产业的转型,带动省域农业产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经济目标
总经济生产总值达到500—1000亿元。其中农业生产产值达到5—10亿,年均增长20%;农产品加工生产总值达到200亿—400亿,年均增长30%;生物制造产业生产总值达到50亿—100亿,年均增长率20%;农机设备制造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0亿—50亿,年均增长率30%;物流产值达到50亿—100亿,年均增长率30%;商贸服务产值达到100亿—200亿,年均增长率达到40%;研发服务产值达到20亿—50亿,年均增长率达到30%。
3、社会目标
至规划期末,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万户以上,研发农业高新技术成果500项以上,引进国外农业高新技术200项以上,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1000项以上,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达到1.5万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万元,年均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4、企业目标
针对各类产业园各选择2-3家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其中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生物制造产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2—5家,农机设备制造产业培育一批年销售超过5亿的企业1—2家,创建一批精品名牌,谋划、打造、宣传一批在全国有市场影响力的产品。
三、产业发展规划
华中农高区按“一区多园多基地”布局,具体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带动区和辐射区。
1、核心区
占地20000亩,主要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及相关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服务区,产业部分主要由企业总部办公中心、农业中介服务中心、农业博览中心、农业高新技术国际交流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园、生物农业产业园、农机设备制造园、现代信息化物流中心几大部分组成。
2、示范区
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发企业和创新联盟,在江汉平面区域,建设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生产科技示范园区。
3、 带动区
围绕湖北省及华中地区产业基础优动,依托华中农高区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要素和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集中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并且享受华中农高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信息、融资平台。
4、辐射区
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带动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辐射全国。
四、主要任务
(一)打造特色高端农业产业体系
1、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2、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3、积极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
(二)构建农业创新体系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创业孵化、示范推广体系,推动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向开发区集聚,提升创新和辐射能力。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构建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健全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为核心,创投公司、技术平台为两翼的“三位一体”企业孵化体系。
构建科技示范推广体系。以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业学院、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荆州农科院等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示范载体,加强产学研对接,成立华中农高区产业研究院,依托长江大学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加强农业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农业技术标准制定和验证工作,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基地、种养大户自觉开展标准化生产。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按照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相互配套,产地、投入品和产出品全程监管原则,进一步强化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乡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树立绿色农业理念,推行“4S”绿色防控模式,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四)建立生态农业循环体系
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大力倡导“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理念,制定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产业规划,构筑以绿色、生态、健康农业为主体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转变。建设有机肥场和沼液沼肥供应站,探索农村沼气工业化利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基本消除工业废渣、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无害化和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化,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