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林产业主要造林树种培育技术丛书》(散生竹)云南省林业厅

一、形态特征

散生竹云南林产业主要树种培育技术丛书云南境内现有的散生竹类包括单轴型散生竹,复轴型混生竹及合轴型散生竹等三种类型。重要的有刚竹属(Phyllostachys)、大节竹属(Indosasa)、铁竹属(Ferrocalamus)、筇竹属(Qiongzhuea)、苦竹属(Plaioblastus)、方竹属(Chimonobambusa)、箭竹属(Fargesia)、玉山竹属(Yushania)、泡竹属(Pseudostachyum)等100多种竹子。以中小型竹类居多,其竹体主要形态特征列述如下。

1、地下茎

(1)单轴型地下茎:具有细而长并能在地下横向延伸的竹鞭。在竹鞭的鞭节上除了鞭根外,每节还着生有一枚芽眼。有的芽眼发育生长形成新的竹鞭,继续向前伸长;有的芽眼则发育形成笋芽而抽笋成竹,形成地上四处散生的独立竹株。如刚竹属、大节竹属及铁竹属的竹子。

(2)合轴型地下茎:散生竹中有的地下茎的秆柄粗而短及呈实心,秆呈丛生状或近散生状,如箭竹属的竹子。有的地下茎的秆柄细而长,呈实心或中空,并能横向延伸。秆呈散生状或混生状,如玉山竹属和泡竹属的竹子。

(3)复轴型地下茎:该地下茎兼有单轴型和合轴型两种地下茎的结构特征。既有能在地下横向延伸的竹鞭,又能靠竹秆基部着生有少量的芽眼发育抽笋成竹,或是发育生长形成新的竹鞭横向伸长。从而形成靠地下竹鞭连接的散生状小竹丛。如筇竹属、苦竹属及方竹属的竹子。

2、竹秆及竹箨

(1)竹秆:散生竹的竹秆多为小乔木或灌木状,稀乔木状。乔木状竹一般秆高10~18m,径粗4~15cm,如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灰金竹(Ph.nigra var.henonis)、中华大节竹(Indosasa sinica)、马关大节竹(I.purpurea)、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等;小乔木或灌木状竹一般秆高3~10m,径粗1~5cm,如铁竹(Ferrocalamns strictu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筇竹(Qionqzhuea tumidinoda)、云南方竹(Chimonobambusa yunnanensis)、金佛山方竹(Ch.utilis)等。最小的灌木状竹秆高0.5m左右,径粗0.5cm以下,如海竹(Yushania qiaojiaensis)。

秆茎节间一般圆筒形或一侧具沟槽,个别竹种(如方竹)略呈”方”形。节间中空,稀实心或秆基部近实心(如箭竹和铁竹)。节间一般长10~50cm,最长者60~130cm(如铁竹)。有的节间短缩呈”罗汉”状,如罗汉竹(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有的秆环极度隆起,呈一圆脊状或算盘珠状,如筇竹。秆茎节间表面一般为青绿色或黄绿色,有的则呈紫黑色或具褐色斑块或斑点,如紫竹(Ph.nigra)和斑竹(Ph.bambusoides f.lacrima-deae)。

 (2)竹箨:散生竹的竹箨一般为窄长形,纸质或薄革质。箨耳及箨舌明显或不明显或缺如,箨鞘背面具刺毛或无刺毛。因竹种的不同而竹箨各有变异。

3、竹枝及竹叶

(1)竹枝:着生于秆茎节上的竹枝一般为1~多分枝,主枝明显或不明显,1分枝的竹子如铁竹;2分枝的竹子有刚竹属的竹子;3分枝的竹子有大节竹属、筇竹属的竹子;3~多分枝的竹子有苦竹属、方竹属、箭竹属和玉山竹属的竹子。

(2)竹叶:着生于各分枝的小枝上,通常为绿色。叶片为披针形或窄披针形,小型或大型。小型叶片长不及5cm,宽0.5cm以下,如海竹;大型叶片长达30cm,宽约5cm,如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

4、花及果实

散生竹的花多为圆锥花序,其次为总状、穗状或头状花序。花也有两性花、单性花或中性花,花后有结实的和不结实的或少结实的。果实多为颖果,个别为浆果(如铁竹)和坚果(如筇竹和金佛山方竹)。颖果呈麦粒状或近球形;浆果呈圆球形;坚果呈椭圆形或球形。

二、分布与生长特性

1、分布特性

(1)单轴型散生竹的分布:滇产刚竹属的竹子多达14余种,并为人工栽培,只有个别小型竹种呈自然生长。主要分布于滇中、滇东北及滇东南地区,滇南及滇西有少量分布。常生于海拔500~2200m的热带北缘和亚热带的坝区、低山和中山山地、沟河谷地或林下。其中栽培较为普遍的中大型商品竹有毛竹和灰金竹。滇产毛竹原仅限于滇东北的昭阳、威信、彝良及盐津等区县,呈天然生长或人工栽培状。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云南先后利用广西当地开花结实的毛竹种子在昆明等地播种育苗栽植,到目前为止已在昆明、曲靖、红河、大理、保山等市州广为引种,并且生长良好。在昆明及个旧种植的毛竹一般径粗达7cm左右,最粗可达16cm。其引种的海拔范围已从原产地滇东北海拔1600m以下的中低山山地,引伸到海拔2200m的中山山地,且生长正常。灰金竹主要分布于滇东、滇中以南及滇西地区。常生长于海拔1500~2300m的亚热带坝区、沟河谷地及中山山地。

大节竹属的竹子及铁竹主要分布于滇东南的文山及红河。其中重要的中大型经济竹种有中华大节竹和马关大节竹,中华大节竹除主产文山及红河之外,在思茅、版纳、临沧、德宏等地也有分布。铁竹为云南特有种,分布于红河州的金平及绿春,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山地或林中。大节竹类生于海拔400~1700m的热带北缘和亚热带低山、中山山地及沟谷或丘陵地,呈天然生长。

(2)合轴型散生竹的分布:在合轴型散生竹中滇产的箭竹多达40多种,集中分布于滇东至滇西及以北地区。多为灌木或小乔木状。常生于海拔1300~4300m的亚热带和暖温带中低山地至亚高山山地或林下,在滇西南的中山或亚高山山地也有多种箭竹生长。分布于滇中、滇西及滇西北的云南箭竹有少量的人工栽培。

玉山竹在云南多达20多种,均为灌木状,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常生于海拔1300~3400m的亚热带和暖温带中山和亚高山山地,呈天然分布。

泡竹(Pseudostachyum polymorphum)分布于西双版纳、思茅、瑞丽及罗平,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沟河谷地及常绿阔叶林下,小乔木,呈天然生长。

(3)复轴型混生竹的分布:该类型的筇竹属竹子云南仅产1种即筇竹,分布于滇东北的大关、绥江、彝良、威信等县,呈天然生长。常生于海拔1600~2200m的亚热带中山山地,沟河谷地或常绿阔叶林下。苦竹为中小型竹类,人工栽培。主要分布于滇中及滇中以北的亚热带坝区或山地。滇产方竹属的竹子有多种,主要分布于滇东北、滇东南及滇西地区,常生于海拔2200m以下的亚热带中山山地及常绿阔叶林下,天然生长。其中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小乔木状竹子有云南方竹和金佛山方竹(仅产于昭通市的彝良)。

2、生长特性

(1)地下茎的生长单轴型地下茎主要靠竹鞭先端部位的鞭梢在地下钻行而伸长,其竹鞭一年的伸长长度在2~5m之间,竹鞭生长一般在1~6年生的鞭龄期处于旺盛期,7年生以后鞭节上的芽基本丧失萌发能力,发笋及成竹能力大大降低。竹鞭上的鞭梢及笋芽一般在开春初期开始萌动,3~5月发笋出土。

复轴型地下茎既有能在地下横走伸长的竹鞭,又有能从鞭节上形成丛状的合轴型地下茎,而兼其有合轴型与单轴型两地下茎的生长发育特性。例如同为复轴型地下茎的筇竹和苦竹:筇竹在3~4月发笋出土,具有单轴型散生竹的生长发育特性;而苦竹则在5~6月发笋出土,具有合轴型丛生竹的生长发育特性。

(2)竹秆及竹枝的生长竹笋出土后到幼竹完成秆形及高生长,是靠秆茎节间伸长来完成的。除当年最早发笋出土成竹的幼竹,在顶梢有少量的枝叶形成外,大部分的幼竹要到次年的开春以后,才开始从顶梢由上而下地抽枝长叶,直到夏初结束。抽枝长叶时幼竹秆茎节上的主芽形成主枝,两侧的副芽形成侧枝。只有个别竹种的副芽不发育,呈现单枝而无侧枝,如铁竹。

竹子从笋芽萌动到发笋出土形成幼竹,再到完成径高生长及抽枝展叶,形成独立的新竹株这一生长发育过程,大约需要10~12个月。2~3年后进入工艺成熟的材质生长期;5~6年生以后材质开始下降,以至衰老而枯死。

(3)开花结实竹子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植物,开花之后的竹株、竹丛或竹林则逐渐枯死。竹子开花可出现在个别竹株或竹丛。一般多为人工栽培的竹林。也有相对集中而连片的竹林开花,一般多出现在天然竹林中,如毛竹林开花。

竹子开花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也有因受恶劣环境条件(如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的影响,或是人为的管抚工作跟不上而诱发竹子开花的。故而竹子开花致竹株枯死具有”必然性”和”突发性”与”毁灭性”的特点。在一年中的春、夏、秋等三季均会有不同的竹子在开花。

竹子雄性花的花粉寿命极短,一般只能维持3个小时左右的生活力,而容易丧失发芽力。同时,有的竹子两性花成熟期不一致,自花授粉困难;或是因花期光热条件较差,花粉发育不良或受病虫危害,使其花粉受精的成功率较低而难以形成种实。再则有的竹子为单性花或中性花,故一般竹子开花之后有形成种实的,也有无种实的或少种实的。在散生竹中开花之后能收到种实的有毛竹、筇竹和箭竹。刚竹属中的多数金竹在开花之后均无种实。竹子种子的生活力一般只能保持1~2个月,寿命较短。在开花结实的竹林下,种子成熟落地后随即发芽,但成苗和成竹率均低。

三、经济及生态价值

1、经济价值评价

云南在现有竹资源占90%的天然竹林中,主要为散生竹林,如毛竹林、金竹林、大节竹林、筇竹林、方竹林、箭竹林及玉山竹林等散生竹林。不但资源面积广,而且竹种繁多,达100多种。不论是大型或中大型的乔木状竹类,还是小乔木或中小型灌木状竹类,其竹材及其副产品的经济利用价值都很高,用途极为广泛。同时大面积的天然竹林都集中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对山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山区经济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竹材的干缩率比木材小,抗压、抗拉及抗弯强度良好,物理力学性能优于一般木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大、刚性好、易劈裂和易加工等特点。同时竹材的纤维素含量高,纤维细而长、质量好,是竹质人造板加工与竹纸加工的优良用材。毛竹、金竹、筇竹、方竹、箭竹及大节竹等的竹笋笋质优良,品位高,是森林绿色食品的重要来源。目前国家竹材工业加工及民间生产生活的主要竹产品类型有如下几类。

(1)竹笋食品:能直接食用的优质鲜笋产品有毛竹笋、筇竹笋、方竹笋和箭竹笋等;经漂制后加工成保鲜笋、盐渍笋或干笋制品的竹笋有大节竹的竹笋。

(2)竹药及其保健品:利用竹叶、竹根、竹沥、竹茹等加工制成多种食用保健品及药品。

(3)竹制工艺品及生活用品:包括竹编、竹刻、竹雕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主要产品有竹扇、竹瓶、文具、灯具、乐器、玩具、手杖等。常用的竹子有毛竹、金竹、筇竹、罗汉竹、龟甲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等。

(4)生产设施及生产生活用具:包括脚手架、矿柱、梁柱、竹桥、竹筏、引水管等原竹生产设施;扁担、竹绳、竹箍、家具及炊具等生产生活用具;饭筒、茶筒、酒筒、食品盒等生活用品。常用的竹子有毛竹、灰金竹。

(5)竹质人造板:包括组合式竹楼建材板、竹地板、竹胶合板、竹木胶合板、竹编胶合板、竹层积板、竹旋切板、竹刨花板、竹纤维板等。各种大中小径级的竹材均可利用于竹质人造板加工。

(6)竹纸加工:包括高档纸和中档纸加工,常用竹子有毛竹、金竹、苦竹及其他方竹、箭竹、玉山竹、大节竹、泡竹等。

(7)竹筋混凝土生产和生活设施:包括简易房屋、贮粮窖、蓄水池、蓄水窖、沼气池、水泥柱等生产生活设施。常用竹子有毛竹、金竹、大节竹等。

2、生态价值评价

(1)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散生竹松散的林冠结构具有较强的截持降水的能力。庞大的地下鞭根系统广泛地分布在林下的浅土层中,其截留地表水源与固土保水的能力更强。特别是大面积的天然竹林,如毛竹林、大节竹林、筇竹林、箭竹林、方竹林、玉山竹林等,其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的功能尤为突出。由此,散生竹也是多雨、水土流失与水患多发地区或地带,营造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树种之一。

(2)气候调节与空气净化云南现有的散生竹常常以单优群落,或与其他阔叶林或针叶林混生在一起,除有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外,还对周边环境起着调节温度与湿度,以及净化空气,防止大气污染等的作用。

(3)园林绿化与环境保护散生竹在园林绿化中是一个常用的重要树种。如金竹、紫竹、罗汉竹、龟甲竹、斑竹、筇竹、苦竹等。除了作绿化与配景观赏外,更重要的是因其立竹及林冠结构紧密,枝叶繁茂而浓密,绿化成林后所形成的”竹墙”具有良好的防风、截尘和隔音效果,是一道良好的天然防护屏障。故此,散生竹在城镇园林建设中既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又有保护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4)生态旅游与观光休闲散生竹所具有的大面积的天然竹林,是对外开放观光旅游的重要资源。如滇南的大节竹林和铁竹林;滇东北的毛竹林、筇竹林和方竹林;滇中以北的箭竹林等,所构成的”竹海”景观,是吸引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旅游的重要资源。

四、良种选育技术

1、种源选择

散生竹不同竹种的优良种源选择,主要在各竹种的中心产区内,从不同的海拔梯度范围内找出长势最佳,竹材和竹笋的个体生物量最大,竹体性状良好的优良群体,通过对比,最终筛选出最佳海拔梯度内的最佳良种种群。现将目前云南竹资源基地建设中,散生竹主要的经济竹种、利用类型、主要产地及种源类型列述如下。

(1)毛竹:大型散生竹类,在云南主产于昭通市的昭阳、威信、彝良、盐津等区县。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亚热带地区。目前在滇中、滇西及红河州广泛引种,并引伸到海拔2100m的中山山地。属中海拔暖热性优质材笋两用竹。

(2)灰金竹:中型散生竹类,主产滇中、滇中南及滇西。生于海拔1500~2300m的亚热带地区,属中海拔暖性材笋两用竹。

(3)筇竹:小型混生竹类,主产于昭通市的大关、绥江、彝良、威信等县。生于海拔1600~2200m的亚热带地区,属中海拔暖性优质笋材两用竹。

(4)云南箭竹:中小型合轴散生竹类。主产于滇中及滇西。生于海拔1700~2400m的亚热带地区,属中海拔暖性笋材两用竹。

(5)棉花竹(Fargesia fungosa):小型合轴散生竹类。主产于东川、会泽、彝良等地。生于海拔1800~2700m的常绿阔叶林下,天然分布或人工栽培,材用和笋用竹。

(6)云南方竹:小型复轴混生竹类,产全省各地,天然分布。生于海拔1600~2200m的亚热带中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下或自成纯林。材用和笋用竹。

(7)金佛山方竹:中小型复轴混生竹类,滇东北的彝良有分布。生于海拔1400~2200m的亚热带中山山地。常与常绿阔叶林混生,材笋两用竹类。

(8)中华大节竹:中大型单轴散生竹类,主产于滇东南的文山及红河,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及德宏也有分布。天然分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热带北缘和亚热带低山山地或常绿阔叶林内。材用和笋用竹类。

(9)马关大节竹:中型散生竹类,主产于滇东南的文山及红河,天然分布。生于海拔1000~1700m的亚热带中低山地或阔叶林内,材笋两用竹类。

(10)苦竹:中小型复轴混生竹类。主产于滇中及以北的亚热带坝区或中山山地。人工栽培,材用竹类。

(11)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f.prevrnalis):中小型单轴散生竹类。主产长江中下游域,云南有引种。产区笋材两用竹类。

(12)美竹(Ph.decora):中小型单轴散生竹类,主产长江及黄河流域,云南的中部、西部及南部有栽培。生于海拔500~2200m的热带北缘和亚热带坝区或中山山地。材笋两用竹类。

2、优良林分选择

在各竹种中心产区的良种种源基地,把占有一定面积的各竹种天然竹林或人工竹林作为优良林分选择对象。优良林分一般要求林分内1~3年生竹龄结构的竹株均匀,壮龄竹和成年竹未受到过度采伐和破坏。林分总体长势良好,无病虫危害,立竹秆型良好而大小粗细均匀,分枝完整而生长健壮等的林分作为不同竹种的优良林分。

3、优良竹株个体选择

在各个竹种的优良林分内设立标准地,对其1~2年生的幼龄竹和壮龄竹进行每竹检尺,测其径粗和株高。标准地面积一般400~600m2,每竹检尺后以平均径粗为基准,把大于平均径粗的竹株按1~3级分级处理。再从大径级到小径级顺序进行数量性状筛选,最后以主秆及分枝性状的优劣进行质性筛选后确立入选优株。并对优株进行编号登记入册。

4、良种基地的营建

竹类良种基地的营建是分别不同竹种和不同地理种源,进行区划和收集良种种源的。散生竹良种基地的营建,一般是采用分株截秆移植的方式来建立优良母竹收集园的。

单轴散生竹在移植时,其母株所带的去鞭鞭长一般不少于50cm;复轴混生竹及合轴散生竹移植时,要求带上1~2株与母株连蔸生长的2年生的壮龄竹株同穴植下。母株的截秆、修剪处理与移植方法按竹林营造的技术要求进行。

如果碰上正在开花或将要开花结实的成片竹林,可通过优良林分和优良个体选择,分别收集优良个体母株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建立优良母株实生苗良种基地。

优良母株分株移植及优良母株实生苗良种基地建成后,可直接为基地造林提供大量的良种种苗。

五、育苗技术

1、苗圃地的营建

(1)苗圃地选择:在竹子造林基地范围内或周边位置适中,交通运输比较方便的地段,以地势比较平缓开阔、光照和水源充足,排灌都比较方便的平地、台地为最佳建圃适地环境。切忌阴湿和常年使用的蔬菜地作为苗圃地。

苗圃地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而透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轻壤土。忌粘重而排水不良的重粘土。

(2)整地及土壤处理:育苗前的20~30天深翻苗地到30cm以上,暴晒一般时间后用干枝叶或干杂草铺于床面炼烧。然后每亩施入500~1000kg的农家肥作基肥,把土打细并整平待用。在育苗前5天左右,用1︰1000倍的多菌灵或灭菌灵液进行土壤喷洒消毒处理。苗床一般高10~20cm,宽100~120cm,长度适中。苗床间步道或排水沟宽约30cm。

2、育苗方式及方法

(1)无性繁殖育苗

散生竹的无性繁殖育苗,主要是利用其地下鞭节上的休眠芽,在来年开春后发育抽笋成竹的特性培育竹苗,即埋鞭育苗。常用的竹种为刚竹属的竹子。

散生竹一般3~4月抽笋出土,故埋鞭育苗须提前在2~3月进行。育苗所用的鞭条要求有1~3年的鞭龄,为芽壮根多且呈现鲜黄色的竹鞭。带土挖鞭时要求不伤和少伤鞭根,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包装与保护。鞭长一般50cm以上,开沟埋植,沟间距30cm左右。鞭条放置时应舒展,鞭芽位于两侧,芽尖向上,覆土厚10cm左右。盖草,浇水至湿润为止。

(2)实生繁殖育苗

①种子的采收与处理

种子采收:竹子的种子含有丰富的淀粉,容易遭受鸟兽猎食,故需要把握好种子采收期,做到及时采收。竹子的种子没有后熟期,采早了发芽率较低;采晚了又因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容易落地发芽或挂在枝头上就发芽。故需要做到适时采收。一般在春夏秋三季均有不同的竹子开花结实,种子成熟后自行掉落。对此需要准确地掌握各个竹种的种实成熟期,做到及时有效地采收到所需要的竹子种子。

开花结实后能采收到种子的散生竹有:毛竹、筇竹、箭竹等。采收种子时可以利用利刀和手锯,将结实的竹株伐倒后精心采收。采伐时做到不震动和不摇摆结实竹株,颗粒不丢地将种子全部收回。并在现场将种子筛选干净后装入麻袋或布袋速运回仓。

种子处理:竹子的种子寿命较短,自然风干贮存的种子一般只能保存1~2个月后就会丧失发芽力。故种子需要经过充分干燥后才能装入布袋,并在0~5℃的低温下冷藏。经过冷藏处理的种子,其发芽力可保持至4~6个月。在有育苗准备的情况下,最好是即采即播。播种前应对种子的纯度、含水率、千粒重及发芽率作好检验,以便为播种育苗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②播种方式及方法

散生竹种子成熟期与播种期跨幅较大,加上种子不易久藏,须即采即播。除了在春季成熟的种子可以采用大田及时播种育苗外,在夏秋季节成熟较晚的种子,最好采用塑料大棚播种育苗。以便通过人工对苗地及育苗空间施行水热调控,从而打破因季节、水湿及低温等不良环境条件对竹子播种育苗的限制。在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均可利用大棚播种育苗。

大棚的设置:要求东西走向,若为台地或梯地以自然地势而定。棚宽4~5m,高1.8m,长10~30m。棚膜厚6~8丝,耐老化。大棚步道居中,于纵向两端开口,以便劳作和通风。

种子处理:先用45℃温水浸泡种子2~3天。每天换水一次。到时将种子捞出用1︰1000的灭菌灵液或0.3%的高锰酸钾液浸种消毒20~30min,并用清水冲洗去药液后用干净的细河沙拌种催芽处理。河沙与种子的比例为2︰1,催芽的湿度控制在50%左右,温度控制(用薄膜密封)在25~30℃,待种子吐芽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根据种子的种粒大小,可采用撒播、条播或穴播等方式。如毛竹的种粒较小,千粒重仅20g左右,可采用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量5~10kg;筇竹的种粒较大,千粒重在500 g以上,可采用条播或穴播,每亩播种量为30~50kg。

撒播时先将床面土壤用水喷湿,稍后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床面上,然后用平面工具将种子轻轻压入土中,再薄薄撒盖上一层细火土或消过毒的其他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

条播或穴播时先在苗床上开出条间距为20~30cm的平行沟,沟深3~5cm,然后用清水将沟面喷湿,再将种子以10~15cm的间距点播在沟内,每点2~3粒种子。最后盖上细火土或其他消过毒的细土,厚度乃以不见种子为宜。

播种结束后在床面上盖上一层松针或其他不易腐烂的山草,厚约1cm。再用1︰1000的灭菌灵水溶液喷洒床面及覆盖物,以床面土层湿润为止。

3、苗期田间管理

(1)埋鞭育苗的管理散生竹埋鞭育苗时,在抽笋成苗之前需要适时灌水,保持苗床土体湿润,若有积水应及时排涝。发现露鞭应及时培土。在抽笋成苗后应追施一次农家肥(即人粪尿),并注意适时中耕除草。

(2)实生繁殖苗的管理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出苗较快,在出苗前后需要对苗床适时喷水保湿。在出苗以后要逐次揭去覆盖物。每隔10~15天追施一次以农家肥为主的N、P、K复合肥料,并随时清除杂草。大棚苗要注意棚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其苗床土壤的湿度控制在60%~80%,土温控制在18~30℃之间,气温控制在15~35℃之间,空气湿度控制在80%。

(3)幼苗分蘖期的管理实生苗在1~3年内均有较强的分蘖能力。一年内可分蘖4~5次而形成簇状小竹丛。每丛少则3株,多则达60余株,每次分蘖均在递增。在此期间可以利用实生苗的这一特性,进行多次分株移植,以苗育苗扩大苗源。分株移植时采用大田斜植,其分植的竹株入土三分之二,并适当修剪去一些露出地面的嫩梢和枝叶。散生竹实生苗在分株移植的过程中,还可以诱导其鞭根的生长,培育出壮苗来。

(4)病虫害防治包括埋鞭苗和实生苗在内,苗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和笋腐病。虫害包括根部害虫和枝叶害虫,根部害虫有金龟子(Serica sp.)、地老虎(Agrotis sp.)、蛄蝼(Ctryllotalpa sp.)、蟋蟀(Brechytrupes achatinus)等。枝叶害虫有竹蚜(Myzocallis arundicolens)、竹蝉(Aphrophora horizntalis)、竹螨(Schizotetranychus calarius)、蚧壳虫(Chionaspis bambusae)、竹螟(Algedonis coclesalis)及竹刺蛾等。对其病虫害的防治,除了在育苗前对苗床土壤和育苗材料作消毒处理外,在苗期结合中耕除草和施肥等管理,定期地交叉使用多种农药进行防治。

4、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散生竹的组织培养育苗与丛生竹一样,有外植体快速繁殖育苗和愈伤组织培养育苗。外植体快速繁殖育苗包括植体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外植体的增殖培养,芽丛的生根培养,组培苗的移栽等内容。其具体的育苗技术可参照丛生竹的组培技术要求进行。

愈伤组织培养育苗因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在生产上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此暂不作介绍。

六、造林技术

散生竹的造林包括传统的母竹截秆移植造林,直接埋鞭造林和埋鞭育苗造林等方式。目前在生产上和大面积的竹基地造林中,用得最多的是靠用天然竹林开花结实的种子,如毛竹、筇竹等的种子播种育苗造林。在种源较为充沛的地区,又是局部性或小面积造林或城镇园林绿化等,常采用母竹截秆移植造林或零星栽植。

1、造林地选择与整地方式

(1)林地选择:竹基地造林或是零星栽植,其种植地一般要求具备避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红壤、黄壤或棕壤土等条件。散生竹因具有横走的地下鞭根,故需要选择地势比较平缓而开阔的缓坡地、平地或台地作造林地。其次是林中空地或疏林地也可安排造林。切忌在土层浅薄而干燥的坡脊地,或低凹积水而排水不良的粘土地上种植散生竹。

(2)整地方式:整地要求在造林前的20~30天内完成。散生竹造林要求全面翻耕,耕深在30 cm以上,然后再挖定植穴。

2、植穴规格与土肥处理

(1)植穴规格:定植穴的规格大小要求以竹种的径级和根蔸大小而定。中型和中大型散生竹:如毛竹、灰金竹、中华大节竹等的定植穴规格为50cm×50cm×40cm,穴间距为4m×4m。中小型散生竹:如云南箭竹、筇竹、方竹及其他金竹等,定植穴为40cm×40cm×40cm,穴间距为4m×3m或3m×3m。

(2)土肥处理:挖定植穴时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挖好后的定植穴须暴晒一段时间,再将表土回入穴中用干杂草或干树枝叶炼烧,灭菌杀虫。然后每穴放入10~20kg的农家肥或其他有机肥作基肥,再回入适量的心土后与基肥充分拌和等待造林。

3、造林季节及竹苗和母竹处理

(1)造林季节:散生竹造林的最佳时节为2~5月。在春季发笋的刚竹属竹子和筇竹,须在3月以前完成造林;其他在夏秋季节发笋的竹子,最迟不超过5月造林。

(2)竹苗出圃及移植母竹的处理:播种培育的实生苗或经几次分株再培育的实生苗,当生长到1~2年生时即可出圃移栽。在造林前的20~30天内停止施肥和浇水,对竹苗进行截梢封顶炼苗处理,使苗高保持在60cm左右。在起苗前的2~3天内修剪去部分枝和叶,透浇水后等待起苗出圃。

埋鞭培育的竹苗,视母鞭节间的长短可单株起苗或多株成簇起苗。如竹苗株间距靠近的,可以1~3株为一簇带土起苗。无宿土的须泥浆蘸根处理。

分株移植造林的母竹可以不分径级大小,分别独立的母株或呈簇母竹带鞭和带土挖起。所带鞭长30~40cm,截秆后保留分枝1~2台,无宿土的鞭蔸也须泥浆蘸根处理。

4、定植密度及定植方法

(1)定植密度

中型和中大型散生竹每亩定植42丛(穴)。母竹移植每穴1~3株。竹苗定植每穴3株左右,最多不超过5株。中小型散生竹每亩定植56~74丛(穴)。母竹或竹苗定植每穴3~5株。

(2)定植方法

实生容器苗的定植:在定植实生容器苗时,先将种植穴中已拌和好的回填土浇水拌湿润,然后将剥去容器后的带土苗置于穴的中央,四周培上湿土后压实,再将穴外心土回填于穴内四周再压实,浇足定根水。

裸根苗的定植:包括埋鞭培育的无性苗和播种培育的实生苗。在造林地现场先按每穴定植株数的要求,进行分株或分丛处理。经分株或分丛的定植苗再用泥浆蘸根处理。在春旱比较严重和土壤比较干燥的地区,造林时须先将穴中混和土壤灌水和成泥浆,然后将竹苗根蔸插入泥浆中,再用双手握住苗梢上下左右摆动,使竹苗根蔸与泥浆充分粘和,把根蔸固定于穴的中央,梢部斜靠于穴的一侧。然后培上一层细土用脚轻轻压实,再培上一层细土再用脚压实,使土面与穴口面持平,苗梢高出穴面。最后围塘和用杂草覆盖遮荫,浇足定根水后再作适当的修枝打叶即可。

定植的竹苗梢部的倾斜方向最好统一斜向一个方向,若在坡地种植,其斜向最好与坡面垂直。

在春旱不严重,又处于梅雨期,大气和土壤都比较湿润的地区,定植时穴内可以不灌水和泥浆,直接将竹苗按上述方法要求定植于穴中即可。

母竹的分株移植:在造林现场,先将母竹截秆顶端一节的竹腔横隔打通,将母株的根蔸置于穴内的泥浆中,两手握住母秆上下摆动,使泥浆将整个根蔸包住,竹秆直立经两次培土两次压实向截秆顶端注入清水后用湿泥封口。最后围塘浇足定根水。

5、混农原则及成活检查

(1)混农原则:在造林后的1~3年内,竹林一般还未完全郁闭,可以适当套种一些矮秆性的农作物,如豆类、薯类及花生等。套种的密度和年限以不影响竹林地上部分生长,地下鞭根的扩散与生长为原则。竹农间作以耕代抚,在增加农作物收获的同时,也促进了竹林的生长。同时,作物秸秆还可以回填林地,增加林地土壤肥力。

(2)成活检查与补植:一般严格按照竹苗的处理要求与植苗的技术要求造林,其当年的造林成活率都很高,不需补植。一但检查出现个别竹株或枝叶枯死,可作清除及适当修剪处理。若出现整丛干枯死亡,于当年或次年春初补植。

七、育林期的营林技术

1、林地的土壤及水肥管理

(1)林地的土壤管理从造林当年开始到竹林郁闭之前的幼林期,散生竹一般为1~5年,主要为留笋养竹期。在竹子发笋之前及盛夏杂草生长旺季,林地需要及时中耕除草,每年1~3次,杂草经曝晒后回填土壤中作肥料。在竹林郁闭之后,开始采竹采笋利用的成林期,除了正常的土壤管理之外,每隔3~4年的冬季深翻林地一次,耕深30cm以上。在中耕除草时注意不伤鞭芽和鞭根,跳鞭应及时培土埋鞭,以诱导鞭根生长。

(2)林地的水肥管理在竹笋出土之前及新竹完成径高生长与抽枝展叶之后,鞭蔸生长期到来之前,需要适时加强林地的水肥管理。一般在头年的冬季和次年的春初,结合中耕除草追施有机肥1~2次。有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每次500~1000kg,均匀地撒放在林中表土下层。在有机肥不足的地区,材用竹林可以补充一些三元复合肥,每亩每次5~10kg。在旱季及竹子发笋前期与抽枝展叶期,应适时灌水,确保林地土壤湿润,以满足竹笋及幼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2、护笋养竹及控制采笋量

不论是培育哪种经济竹林,都要加强对其竹笋的保护。有笋才有竹,有竹才能培育出好的竹笋,故须严防人畜及其他动物危害。笋用竹林和材笋两用竹林在采笋利用时,尽量利用晚期出土的退笋或弱笋。做到不采或少采肥壮竹笋,防止过量采笋,保证有足量的壮笋育竹。

3、劈山及培土养竹

劈山主要是清除竹林中的老伐桩,丧失发笋能力的老竹鞭及老竹蔸,以及其他低价值的杂灌木及其残根、顽石等物。为竹林地下鞭蔸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对露鞭和露蔸或跳鞭及时培土掩埋,以诱导地下鞭根生长。劈山抚育最好是结合冬季采竹采笋利用与林地翻耕一道进行。

4、留养母竹的立竹密度及竹龄结构

已经郁闭并进入正常的经营与利用的人工竹林和天然竹林,在进行抚育与采竹采笋利用时,须注意留养母竹的立竹密度与竹龄结构的调节。合理的立竹密度与竹龄结构,是实现竹林稳产和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

(1)留养母竹的立竹密度:在大中型散生竹的人工竹林和天然竹林中,如毛竹林、灰金竹林、大节竹林等,在斜坡地每亩留养母竹400~600株,在平地每亩留养母竹300~500株;在中小型散生竹人工或天然竹林中,如金竹林、箭竹林、筇竹林、方竹林等,在斜坡地每亩留养母竹600~700株,在平地每亩留养母竹600株左右。在冬季积雪较多,雪压时间较长的地区,留养母竹的立竹密度可以适当小一些。

(2)留养母竹的竹龄结构:散生竹留养的1~3年生幼壮龄竹,须占留养母竹总数的70%~80%,20%的留养母竹从4~5年生的成年竹来调节。5年生以后的老龄竹则全部伐除利用。

5、病虫害防治

在竹子的生长和成材过程中,其秆、枝、叶和笋均易发生各种病虫危害。除了结合竹林抚育,进行定期的林地和立竹空间消毒处理预防外,一但发生病虫危害须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竹枯梢病:由黑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olis)病原引起,主要危害毛竹及一些竹种的当年生幼竹。该病传播范围广,危害面大,轻者个别竹株的竹枝或竹梢枯死,重者使整个竹株枯死。该病始发于每年的5~6月幼林抽枝展叶期,8~9月为盛发期。主要防治措施为:

①钩除病梢或病枝或霉梢烧毁,给林地增施一些钾肥。

②在发病始期喷洒50%的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一次,或50%的苯骈咪唑44号500~1000倍液一次,或硫酸铜1000倍液2~3次(每7~10天为一次)。

竹基腐病:由尖孢镰孢菌(Fusaium oxysporum)病原引起,主要危害毛竹竹笋。轻者形成毛竹竹材缺陷及造成竹株风折或风倒,重者使整个竹株枯死。主要防治措施为:

①加强竹林抚育管理,挖除弱小退笋;

②清除病株烧毁及作林地土壤消毒处理。即用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洒受害竹笋及周边土壤。

③用70%的甲基托布津200倍液喷洒受害幼嫩竹秆。

竹秆锈病:由真菌中的一种锈菌(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病原引起,主要危害多种金竹。如生长在石屏的灰金竹林,其竹秆的中下部危害面达50%以上。其防治措施为:

①砍除受害竹株,调节竹林立竹密度;

②受害较轻的竹林可刮除竹秆上的病原冬孢子堆,或用0.3~0.5kg的煤焦油与0.5kg的煤油混合溶剂涂于竹秆上的病原冬孢子堆上,预防其夏孢子堆产生与扩散。

竹丛枝病:竹丛枝病分为枝发型丛枝病和叶发型丛枝病。枝发型丛枝病由丛枝瘤座菌(Balansia take)病原引起;叶发型丛枝病由竹暗球腔菌(Phaeosphaeri bambusae)病原引起。主要危害刚竹属多种竹子及部分丛生竹。受丛枝病危害的竹株轻者生长不良,竹笋减少,重者使整个竹株死亡,继而危及整个竹林。

防治措施: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老竹株。培土施肥改善林况促进新竹生长。

竹黑粉病:由黑粉菌(Ustilago shiraiana)病原引起,主要危害刚竹属及箭竹属多种竹子的新竹嫩梢、幼笋及枝叶。该病轻者使竹株和竹林生长不良,重者使整个竹株死亡。

防治措施:清除病株或病枝烧毁,加强竹林抚育与管理。

竹烟煤病:由蚜虫(Myzocallis arandicolens)和蚧壳虫(Chionaspis bambusac)侵害后,再由真菌煤污菌(Meliola sp.)病原所引起。竹烟煤病为竹子的常见病害,它能危害多种竹子的叶和小枝,轻者影响竹子正常生长,重者造成叶片脱落,小枝枯死以致整个竹株衰败。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枝和病株烧毁,调节竹林立竹密度,改善林中光照条件。若伴有蚧壳虫、蚜虫等滋生时,用石硫合剂、氧化乐果、松脂合剂等药剂喷杀。

竹疹病:由黑痣菌(Phyllachora spp.)病原传播引起。主要危害苦竹、箭竹及多种金竹的竹叶。其防治措施为:7~8月当竹子叶片出现灰白色病斑时,用50%的甲苯托布津500倍液喷洒灭菌防治。

(2)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竹笋夜蛾(Atrachca vulgaris):主要危害刚竹属多种竹子的竹笋。以幼虫蛀入竹笋内吸食笋汁和笋肉,致使多数受害竹笋死亡,少数受害较轻的竹笋成竹后竹秆带残疾,使其竹材的利用率和商品材价值大大降低。其防治措施为:

①清除受害竹笋和捕杀笋内害虫;

②在秋冬时节全面垦复林地,清除杂草后用10%的草甘磷除草剂喷杀其地面越冬虫卵,每亩用药0.5kg;

③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竹笋象(Cyrtotrachclus buqueti):主要危害刚竹属及苦竹、唐竹等多种竹子的竹笋。以成虫在竹笋上取食和幼虫蛀入笋腔内危害,造成竹笋成竹后不是折枝断梢,就是竹秆变形和虫眼密布,致使竹材质量和产量大大降低或失去利用价值。其防治措施为:

①笋腔内注药毒杀。大型竹子的竹笋高1m以上时,可在竹笋基部节间刺一小孔,用注射器注入内吸性杀虫剂毒杀笋腔内该害虫。常用药剂为50%甲胺磷乳油,每支笋注射1ml;笋高4m左右每支笋注射1.5ml。

②笋体喷药触杀。对小型竹子的竹笋可采取笋体喷药触杀笋上成虫和笋腔内幼虫。常用药剂有20%的溴氰菊酯或5%的杀灭菊酯。在其成虫发生期可间隔5天左右,连续喷药2次,每亩每次用药10 ml。

③冬季进行林地全面垦复,利用上述药剂喷杀土壤中越冬虫卵。

竹大象(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主要危害水金竹的竹笋。以成虫和幼虫蛀食竹笋,造成竹林大量退笋及成竹断头和畸形等,从而降低竹材的产量和质量。其防治措施为:林地全而垦复,破坏虫卵越冬环境。采取人工捕杀成虫和幼虫。

竹蝗(Ceracris kiangsu):竹蝗可危害多种竹子,其危害面极大,可造成竹林大面积失叶,以致竹株死亡。其防治措施为:全面垦复林地捕杀虫源;保护天敌,利用天敌捕食竹蝗;在跳蝻出现10天左右,用25%的溴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毒杀,每亩用量1ml。

竹螟(Algedoris coclesalis):主要以幼虫危害毛竹、金竹等竹子的竹叶。竹叶一旦被吃光,则竹株枯死。竹林退笋及生长量下降。其防治措施为:全面垦复林地触杀虫卵;利用天敌如赤眼蜂等捕杀或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竹腔注射50%的甲胺磷乳油原液毒杀该虫,每株用药1.5ml。

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c):食叶害虫,主要危害刚竹属多种竹子。以幼虫蚕食竹叶,使其竹株或竹林因失叶而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和材质降低。其防治措施为:保护和利用天敌捕食幼虫;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及人工刮卵灭茧;在第二代幼虫下竹避暑时,利用化学或生物农药喷洒林地和竹秆基部,进行毒杀防治。

八、采伐及更新技术

1、采伐年龄与采伐量

(1)采伐年龄:散生竹竹材的工艺成熟期稍比丛生竹要晚一些,其一般的最佳采伐年龄为4~6年生。而刚竹属的竹子则更晚一些,最佳的采伐年龄为6~8年生,8年生以后材质开始下降,其利用价值随之降低。作为竹纸用材,其采伐年限较早,但为确保竹林的稳产和高产,一般严禁采伐1年生的幼竹,不采或少采2年生的幼壮龄竹,以确保有足量的壮龄竹留养母竹。应采伐和利用3年生以上的成年竹。

(2)采伐量:竹林的年采伐量一般不超过年生长量。当年的成竹采伐量与当年的发笋成竹量,应基本持平。在采伐时还须注意合理调节竹林的立竹密度与年龄结构。

2、采伐季节与采伐方式

(1)采伐季节:竹子在采伐利用时除了与发笋季节错开外,还应与冬季竹林抚育结合起来。从立冬之后到开春之前,是竹子采伐利用的最佳时节。采伐之后接着进行劈山、垦复除草、杀虫灭菌、追肥埋鞭培土等抚育作业。

(2)采伐方式:竹林的采伐宜采用择伐方式。除择伐成年老竹之外,在适当调节竹林密度与改善竹林生境条件的原则下,再择伐一些不到采伐年龄,而生长不良,有病虫危害,风折风倒及有机械损伤的竹株。

3、更新方式与原则

竹子开花的周期性极长,加上多数竹子开花之后无种实。在个别开花结实的竹林下,即便有天然下种的实生竹苗,但其成竹率较低而天然更新困难。加上竹子开花之后竹株陆续枯死,要恢复竹林原生状况还得靠人工育苗进行补植或补造。

还有因人为的过度采竹或采笋所造成的竹林生产力下降以至竹林衰败,要恢复和抚壮竹林生机,实现竹林的可持续经营,需靠人工更新进行补植或重造。若碰到个别竹林开花结实之后林下更新良好,可利用林下的实生分蘖苗进行补植和补造。

九、产业化规模种植前景

1、实现产业化规模种植的综合价值

(1)实施产业化规模种植的基础条件

在云南现有竹类资源中,散生竹竹类与丛生竹竹类的属种各占一半。在现有513万亩的天然竹林资源中,又主要为散生竹竹林。根据全国的布置和要求,云南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又先后两次对竹产业发展与基地造林进行了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到2010年新增基地造林面积300~500万亩,其中商品竹林200~240万亩,生态公益竹林100~260万亩。云南雄厚的竹类资源与天然竹林和人工竹林资源,是实现竹子产业化开发与规模化种植的重要基础条件。

(2)实现产业化规模种植的综合价值

竹子具有生长快,成林成材早,产量大而回收期短,一次造林常年受益等特点。在实现产业化规模种植之后,首先是加快了山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竹材和竹笋又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业原料及森林绿色食品的重要来源。在云南省的包括散生竹与丛生竹在内的250~300万亩的商品竹林中,每年可提供中小径级以上的鲜竹材500~600万吨,鲜笋30~150万吨。”以竹代木”可有效地实施对天然林的保护,充分发挥竹林和竹木混交林的生态和防护功能,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大面积的天然竹林及其竹木森林资源,加上产业化规模种植的优质商品竹林及生态公益竹林资源,又是实现对外开放和满足国内社会需求的重要生态旅游资源。

2、云南商品竹林的产业化种植与区划

(1)定向培育与经济指标

材笋两用竹林:以培育优质材用竹为主及材、笋两用为目标。散生竹主要包括毛竹、灰金竹、筇竹、中华大节竹、马关大节竹、云南箭竹及方竹等多种中大型和中小型竹种。每亩种植40~60丛(穴),4~6年后采竹和采笋利用,预计每亩年产竹材3~4t,鲜笋200~400kg。为竹质人造板加工提供大径级工业用材与中小径级的竹纸加工用材及工艺品加工用材等。为市场提供鲜笋、保鲜笋及干笋加工制品。

材用竹林:以培育竹纸加工用材为主及其它人造板加工用材为辅的材用竹林。主要竹种包括中小径级的多种金竹、大节竹、苦竹、方竹、箭竹、玉山竹及泡竹等。每亩种植60~70丛(穴),4年后采竹利用,预计每亩年产竹材2~3t。为竹纸加工、竹编人造板、竹质纤维板等提供优质加工用材。

(2)种植区划

根据云南各地的竹子资源状况及相应的气候条件,为了便于规划和管理,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对云南竹子产业化规模种植基地作如下区划。

滇中材用竹林区:包括昆明、曲靖、玉溪及楚雄等4市州。以培育竹纸加工及竹质人造板加工为主的材用竹区。散生竹主要为毛竹、灰金竹、云南箭竹及大节竹等中大型材用竹或材笋两用竹。种植规模纳入当地竹产业发展规划。

滇东南材用竹林区:包括文山、红河两州及玉溪市的元江及新平。以培育工业加工用材竹为主。主要竹种为中华大节竹、马关大节竹、铁竹等中型和中小型材用竹和材笋两用竹。种植规模纳入当地竹产业发展规划。

滇南及滇西南材用竹林区:包括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3市州。以培育中型和中小型工业加工用竹材为主。竹种以中华大节竹为主,其它小型散生竹为辅。种植规模纳入当地竹产业发展规划。

滇东北材笋两用竹林区:昭通市各县区,为以培育工业加工用材及工艺品加工用材为主的材用和材笋两用竹林区。主要竹种包括毛竹、筇竹、方竹及箭竹、玉山竹等中大型和中小型材笋两用竹。种植规模纳入当地竹产业发展规划。

滇西材笋两用竹林区:包括大理、保山及德宏等3州市。为以培育工业加工用材为主的材笋两用竹林区。散生竹主要为灰金竹、毛竹、云南箭竹等竹种。种植规模纳入当地竹产业发展规划。

滇西北材用竹林区:包括丽江、香格里拉及怒江州。主要培育工业加工用竹材。主要竹种包括灰金竹、箭竹、方竹等多种中小型材用竹和材笋两用竹。种植规模纳入当地竹产业发展规划。

3、商品竹林产业化规模种植关键技术

(1)选用优良竹种或种源,建立优质商品竹林基地。根据既定的培育目标,以当地的优良竹种或种源为主,适当引进外来良种。尽量选用径级大、产材量高,材质优和笋质品位高的优良竹种和种源。建立优质高产的商品竹林基地。

(2)竹笋的精心管护与合理采割:以肥笋育壮竹,以壮竹养竹笋是实现稳产高产的基本保证,有了肥壮的竹笋才能培育出径级大、产量高的竹子来。在竹林的培育与经营中,首先是管护好和利用好竹笋。在竹林发笋出土时节,特别要防止人为和其他野物对竹笋的危害。同时做到严格遵守采笋原则和控制竹笋采割量。

(3)合理调节留养母竹的立竹密度和竹龄结构:在竹林经营中,留养母竹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竹林来年竹笋的产量和质量。在进行竹林抚育时,要注意竹林内幼龄竹、壮龄竹和成年竹的比例要均衡。散生竹林常年的留养母竹为1~5年生,以此来调节竹林留养母竹的立竹密度和竹龄结构。通过留养母竹的立竹密度与竹龄结构的调节,使立竹空间的光热与养分得到合理利用,并为留养母竹创造一个良好的育养新竹环境。

(4)加大林地土壤和水肥管理力度,为留养母竹创造一个良好的地下育笋环境。

在竹笋出土前后及新竹完成径高生长与抽枝展叶之后,是新的地下鞭根生长时节,在此期间需要加大林地中耕除草和水肥管理。为留养母竹和新竹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地下环境,是培育壮笋、肥笋,以肥笋养壮竹,提高竹林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竹林稳产、高产及可持续经营的又一关键性技术。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