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宁夏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宁夏贺兰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我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全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抢抓机遇和加快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为“十二五”规划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预计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比“十一五”预期指标增加9.1亿元,增长5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比“十一五”预期指标增加2250元,增长36.8%。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总产保持在20万吨以上,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分别为1.1、0.85、和4.1万吨,比“十一五”预期指标分别增长9.1%、74.1%和3.9%。

2、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4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21.3万吨。粮食产业集中度达90%以上。中储粮西安分公司银川直属库、贺兰县精品农业服务公司等企业在“黄河金岸”沿线土地流转8万亩,建设优质稻基地10万亩,与沿河20个村社签订优质粮订单15万亩。全县瓜菜面积2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6.5万亩,千亩以上日光温室园区13个,其中:新平万亩设施蔬菜园区被列为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化园区。目前,已形成了春提前、夏推开、秋延后、冬产鲜的均衡生产格局,并形成了一些规模连片专业生产区,如:金贵螺丝菜、经济桥黄瓜、五星茄子、张亮香瓜、银河韭菜、丁北西芹等。生产的鲜菜除满足银川市场外,还远销华南、华东及河南、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省区。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被自治区列为“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项目试点县”。荣获第七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区”。被中国特色之乡组委会评为“中国西部四季鲜菜之乡”。全县农民收入的30%来自蔬菜产业。全县开发水产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名优水产品养殖达5.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4万吨,水产业产值1.94亿元,水产养殖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和银川地区的二分之一,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近820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以宁夏明旺乳业、塞尚乳业、伊顺集团为龙头,依托信旺、洪广营农林生态养殖场等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加快奶牛“出户入园”工程,奶牛出户入园率达到95%。发展信旺、洪广营农林生态园4个千头以上的信息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发展享利、燕赢等18个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园区。目前,全县奶牛存栏1.5万头,奶产量38626吨。

3、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区级龙头企业9个,市级龙头企业28个。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56.8万吨,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7.5%,比去年增长12.5%。加工产量32.69万吨,总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67.4%,营业收入10.7亿元,利润总额6394万元,上交税金6687.6万元,从业人员3870人。德胜工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中储粮、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公司、敦煌种业、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公司、宁夏明旺乳业公司、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西夏嘉酿啤酒公司等一批技术装备先进、带动能力强、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支柱型龙头企业集群。

4、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县拥有农业科研、推广服务机构17个,农技人员165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1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5人,林业技术人员22人,农机等技术人员30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36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1人。县内拥有自治区原种场、自治区水产研究所、自治区四正生物有限公司等区级农业科研机构,通过深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按照“一个示范点一个合作社、一位首席专家、一个技术团队”的思路,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团队,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院县共建,实施重点对接项目30个。探索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新机制,选拔农业科技人员驻点承包30个示范园区,全县新品种、新技术到位率达到80%以上,科技入户率达8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5、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全县现有各类农业机械2.56万台,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达到1.92万台,各类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000余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8.5万千瓦,三大粮食作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79%,机械平整及机耕水平达99%,机械播栽作业水平达到72.6%,机械收获水平达58.8%,处于全区领先水平。设施农业圈帘机、小型旋耕机等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机械化率达75%以上。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二、“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及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科技支撑、综合配套、机制创新“五大要素”,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打造提升优质粮、蔬菜、水产、畜牧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贺兰打造成为农工贸衔接、产供销一体化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

(二)战略目标

农业综合经济指标。到2015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57万亩,其中土地流转15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35亿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处于西北领先水平。

2、粮食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粮食总产量突破28万吨。粮食高产创建面积20万亩,规模化(农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经营率达到30%以上,订单生产率达到80%以上,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5%以上,粮食商品率突破80%,粮食加工率达到90%以上。完成土地流转10万亩。

3、特色产业升级目标。到2015年,蔬菜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发展设施蔬菜10万亩,露地瓜果蔬菜2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30万吨,蔬菜总产值达到13亿元,蔬菜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2%以上。建成全区设施农业大县,着力打造西部“四季鲜菜之乡”。发展精品渔业养殖1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8万吨,建设高标准观光休闲渔业基地30处,巩固提升西部渔业第一大县地位。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建设全区优质奶源基地县。

4、农业科技进步目标。到2015年,农业综合科技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9年的56.8%提高到70%;小麦、水稻、玉米再一次实现品种更新换代,优质化率达到98%以上,平均单产分别由2009年的314公斤、548公斤、466公斤(套种)提高到400公斤、650公斤和600公斤;水稻、小麦全部实现机收机种,玉米基本实现机收,三大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由2009年的72%提高到85%以上,成功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动植物良种及先进技术的覆盖率达到100%,85%以上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50%以上。按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建立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技术支撑体系完备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把我县建设成为引领周边,辐射全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县。

三、主要任务

规划期内,依据贺兰县优质粮食、蔬菜产业、奶产业、水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完善体系、夯实基础”的整体思路,着重抓好以优质粮为主的“一优三特”产业,以建设30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行政、市场等手段,统一品牌,统一注册、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着力打造“清真”、 “优质”农产品高端有机品牌,着力提高贺兰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

(一)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在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上实现新突破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末级渠道节水改造砌护等工程,继续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灌排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重点支持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安全饮水、“一池三改”、循环经济示范村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农民增收的后劲。切实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优质粮食高产示范区、蔬菜示范区、水产养殖基地、奶牛养殖园区实施道路配套硬化工程,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加强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林业、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合理免耕轮作,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创建全国农机化示范区,争取国家购机补贴项目,加快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1、加大投入,强基固本。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每年增长20%以上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每年基本投入1亿元以上。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奖补。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投资公司的作用,政府担保融资信贷用于现代农业建设重点项目,每年信贷额度在1亿元以上。鼓励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培育2个村镇银行,每年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在1亿元以上。

2、转移农民,富裕农民。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为目标,促进农民变市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贵、立岗、洪广和常信4个小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力和承载力,未来五年每个小城镇人口达到1万人以上。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农民进城镇安家落户并稳定就业,对进城农户全部免费进行就业培训,每年有20%的农户转移进城,2015年城镇化率达50%以上。加快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进城镇农民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就医、务工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3、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允许进城农民保留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鼓励其将承包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建设10个社区化管理的中心村,按一村一特、一村一专的原则,统一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建成现代农业专业村、示范村。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以农民土地入股、租赁、转让等形式开展现代农业经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2015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2万亩。

4、强化保险,确保投资安全。对于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种养业,政府拿出投保额度的5%予以保费补贴,一律强制入保,确保农户投资安全,园区、设施园艺和种养业投保率达到100%。

5、转变方式,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打破传统农业格局,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扶持政策、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物流体系”的思路和“一个园区一个建设方案、一个发展目标、一个技术团队、一个专业合作社”的要求,推进“一优三特”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迈进,重点打造提升30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将其建设成为示范全区、引领西北的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区。

(三)做大基地,在推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上实现新突破。

1、现代优质水稻示范区

建设内容: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为核心,以中储粮和全县优质水稻产销合作社为龙头,建设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9万亩。加快粮食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引进和地方优势品种的提纯复壮,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到2015年,建立水稻种子繁育专业村1个,落实繁种基地1万亩,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基地15万亩,全县水稻品种优质率达到10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农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经营率达到30%以上;订单生产率达到90%以上。

重点片区:以黄河金岸万亩优质水稻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金贵镇关渠村中储粮优质稻生产基地、立岗镇通义村中储粮优质稻生产基地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金贵镇新渠村、潘昶村、联星村、汉佐村;立岗镇通义村、永兴村、星光村、先进村;常信乡新华村、新民村、四十里店村、团结村、丁北村;洪广镇高荣村、北庙村等重点水稻种植片区。

主攻环节:(1)加快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选育,主推宁粳43等高产、优质品种。示范区主导品种推广率100%。(2)旱育稀植技术; (3)全程机械化技术,重点推广激光整地、工厂化浸种催芽、大棚育苗、精量播种、秧田微喷、秧田调温、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全程机械化作业。(4)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专用配方肥应用率100%;(5)核心示范区全部实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

加工流通企业:(1)培育壮大中储粮、精品农业服务公司、广银米业有限公司、金穗米业有限公司、永利粮油有限公司、唐徕米业有限公司、金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玉塞旺米业有限公司、生瑞粮油有限公司等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加快建设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优质大米专业市场;(3)着力提升团结粮食产销合作社、精品稻麦产销合作社、金穗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农丰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科丰种子产销合作社等8家优质水稻产销合作组织。

基地示范:在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洪广镇各建一个万亩示范区、一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和3-5个百亩核心示范区,带动建设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9万亩。

种子繁育:依托自治区原种场和宁夏科丰种子有限公司等制种企业,在立岗镇建立水稻种子繁育专业村2个,落实繁种基地2万亩。

(2)现代优质小麦示范区

建设内容:以长湖村石磨面粉厂和优质小麦产销合作社为龙头,以沿黄汉延渠系麦套玉米和冬麦北移片区为重点,扩大冬麦种植面积,辐射带动全县小麦提质增效。到2015年,全县完成冬麦北移高产示范及后作复种高效作物基地15万亩,占小麦面积的80%以上,带动全县大面积粮食均衡增产。建立小麦种子繁育专业村1个,落实繁种基地1万亩,小麦品种优质率达到10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规模化(农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经营率达到30%以上;订单生产率达到85%以上。

重点片区:以金贵镇雄英村、立岗镇兰光村、常信乡新华村等万亩冬麦复种秋菜标准化园区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金贵镇银河村、联星村、红星村、银光村;立岗镇金星村、银星村、兰星村;常信乡张亮村、新民村、四十里店村;洪广镇洪西村、高荣村、新民村等重点片区。

主攻环节:(1)在品种布局上,以宁春4号、宁冬10号、宁冬11号品种为主。(2)在技术模式上,大力推广小麦套种三行玉米带型、冬麦复种蔬菜高效益和冬麦复种青贮玉米粮饲结合模式。

加工流通企业:(1)培育壮大长湖嘉禾、格瑞迎春面粉、精品农业服务公司、永利粮油有限公司等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面粉加工龙头企业。(2)加快建设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优质面粉专业市场;(3)着力提升精品稻麦产销合作社、金穗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农丰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科丰种子产销合作社、金旺优质稻麦主销合作社等5家优质水稻产销合作组织。

基地示范:在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各建一个万亩冬麦示范区、一个千亩麦套玉米超高产示范片和2-3个百亩麦套玉米核心示范区,带动建设冬麦北移种植15万亩。

种子繁育:依托自治区原种场和宁夏科丰种子有限公司等制种企业,在立岗镇建立小麦种子繁育专业村1个,落实繁种基地2万亩。

(3)现代优质玉米示范区

建设内容:以敦煌种业为龙头,以汉延渠系麦套玉米和冬麦北移片区为重点,积极扩大单种玉米面积,建设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全县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在金贵-立岗-常信-洪广建成5万亩“两茬平作”青贮玉米带,玉米品种优质率达到10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农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经营率达到30%以上;订单生产率达到85%以上。

重点片区:以立岗镇银星村、金贵镇联星村、南梁台子农牧场、洪广镇金鑫村为万亩高产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洪广镇玉米重点片区。

主攻环节: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重点推广正大12号、宁玉309、宁单11号等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2)单种玉米要扩大面积,合理增加密度,选用粮饲兼用的高产品种,增施有机肥,灌好“三水”,追好“三肥”。套种玉米主推适宜小麦机收的吨粮带型,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主攻玉米单产。(3)开展测土配方施肥。(4)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

加工流通企业:(1)培育壮大大北农、敦煌种业等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玉米加工龙头企业。(2)加快建设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优质玉米专业市场;(3)培育发展4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优质玉米产销合作组织。

基地示范:在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各建一个万亩麦套玉米示范区、一个千亩麦套玉米超高产示范片和2-3个百亩麦套玉米核心示范区,带动建设玉米种植15万亩。

种子繁育:依托敦煌种业、西夏种苗等制种企业,在立岗镇、洪广各建一个玉米繁育专业村,落实繁种基地1万亩。

(4)现代优质绿色蔬菜示范区

建设内容:以乐义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自治区园艺产业园和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蔬菜产销合作社和育苗配菜中心,推进蔬菜产业化生产,发展设施蔬菜10万亩。发展金贵螺丝菜、张亮香瓜、丁北西芹、金山西瓜等露地瓜菜20万亩,配套建设年生产种苗200万株的育苗中心5处,培育和引进国内外蔬菜加工企业3家,扶持建设3-5个占地500平方米的冷链配送中心,全县瓜菜总产量达到130万吨。

重点区域:以汉延渠系、唐徕渠系、太子渠、109国道两侧习岗镇、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为重点

主攻环节:(1)名优特新蔬菜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2)蔬菜标准园区建设;(3)节水灌溉、电动卷帘、热风炉等配套设备建设;(4 )冷链体系、育苗中心、配送中心建设; (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6)“无公害”、“绿色”品牌创建。

加工流通企业:(1)培育壮大厚生记、乐义公司等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蔬菜龙头企业。(2)加快建设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优质蔬菜专业市场;(3)培育发展联星螺丝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新平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张亮瓜菜产销合作社、丁北西芹产销合作社等10家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的优质蔬菜产销合作组织。

基地示范:在汉延渠系建设万亩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在经济桥建设万亩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打造提升新平国家级标准化设施农业园区发展水平;在金贵镇、立岗镇、常信乡各建设一个万亩麦后复种露地菜示范园区,发展金贵螺丝菜、张亮香瓜、丁北西芹、金山西瓜、经济桥黄瓜、五星茄子等2000亩以上的露地瓜菜示范园区6个,带动建设瓜菜种植30万亩。

种苗繁育:以自治区园艺产业园、西夏种苗、育苗中心等苗种繁育企业为龙头,提高瓜菜苗种繁育水平,每年苗种繁育能力达到3000万株以上。

(5)现代渔业示范区

建设内容:以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新明亿尾优质种苗繁育中心为龙头,实施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低洼盐碱地治理与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扩大养殖面积,改造旧池塘4万亩,保护利用低洼盐碱地6万亩,发展稻田养蟹2万亩,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1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8万吨。改变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大水现立体生态渔业,加大草、鲫、鲂、河蟹、黄河鲶等名特优新水产品推广力度,名特优新品种养殖达到85%,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达到4.2万吨,建设年繁育亿尾以上的苗种繁育基地2个,5000万尾以上的苗种繁育中心2个,年繁育名、特、优、新苗种5亿尾。种植各类水生经济植物3万亩,建设高标准观光休闲渔业基地30处,建设全区精品渔业大县,巩固提升西部渔业第一大县水平。

重点区域:以爱伊河、黄河金岸线、三丁湖湿地保护区为重点。

主攻环节:(1)发挥资源、资本、市场、科技等优势,积极推进养殖集约化、发展园区化、产业高效化“三化”进程;(2)大力发展集市场供给、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渔业基地;(3)综合利用宜渔荒地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体开发,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和水禽养殖,立体发展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上旅游;(4)加快建设现代特色渔业示范基地,提高水产综合效益。

加工流通企业:(1)培育壮大新明渔业、光明渔村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水产龙头企业。(2)加快建设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精品水产专业市场;(3)培育发展4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水产苗种繁育和水产运销合作组织。

基地示范:在建设寇家湖万亩现代渔业核心示范区;在立岗镇建设一个万亩稻田养蟹核心示范区,在金贵镇、习岗镇、常信乡、洪广镇各建2-5个千亩稻田养蟹示范区。重点建设爱伊河、石中高速、黄河金岸线等集中连片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0个,提升水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城郊型、休闲、观光、垂钓渔业和“农家乐”项目,着力打造爱伊河、黄河金岸两侧观光休闲旅游渔业产业示范基地15个。

苗种繁育:依托自治区水平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新明亿尾苗种繁育基地,培育发展光明渔村苗种繁育基地,提高水产苗种繁育水平,每年繁育乌仔、水花能力达到5亿尾以上。

(6)现代奶产业示范区

建设内容:到2015年,引进国内优质奶牛冻精8万支,选配改良中低产奶牛3万头,建设奶牛存栏2000头以上的高标准规模奶牛场4个,建设优质饲草基地3万亩,奶牛饲养标准化率达到100%,成年母牛平均产奶量达到6800公斤,8000公斤级高产奶牛比例达到40%,把我县打造成为宁夏重要的优质奶产业基地。

重点区域:沿贺兰山奶牛养殖带。

主攻环节:(1)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企业带动、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农户实施、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明旺乳业、塞尚乳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奶产业。(2)实施奶产业“扩量、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大力推广“园区化饲养、集约化经营、企业化销售”的现代奶产业经营方式;(3)加强良种繁育和科技进步,推广全混合日粮(TMR)和奶牛DHI性能测定养殖等先进技术;(4)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养殖设施和粪便资源化处理设施,着力提高奶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加工流通企业:(1)培育壮大明旺乳业、塞尚乳业等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加快建设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奶产品批发专业市场;(3)培育发展旺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星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家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龙飞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奶产业合作组织。

基地示范:重点发展信旺、洪广营等6个千头以上信息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发展享利、燕赢等25个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园区。

良种繁育:依托自治区四正生物有限公司,采用冷配改良和胚胎移植相结合的方法,加快奶牛良种繁育,增强奶牛品质,提高奶牛单产。

(7)建设六大制种育苗基地

以自治区原种场、自治区水研所为依托,以敦煌种业、乐义公司、宁夏科丰有限公司、西夏种苗、新明渔业、盛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制种、育苗基地建设,把贺兰打造成为以三大粮食作物为重点,以水产、蔬菜、园林苗木为补充的西北最大的综合性制种育苗基地。

优质水稻制种基地:以自治区原种场、宁夏科丰公司等制种企业为龙头,建设优质水稻制种基地2万亩,年繁育优质水稻种子1100万公斤,辐射带动5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优质小麦制种基地:以自治区原种场、宁夏科丰公司等制种企业为龙头,建设优质小麦制种基地2万亩,年繁育优质小麦种子800万公斤,辐射带动32万亩优质小麦种植。高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以敦煌种业、西夏种苗等玉米制种企业为龙头,建设高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1万亩,实现玉米制种350万公斤,辐射带动170万亩玉米种植。蔬菜苗种繁育基地:以乐义公司、西夏种苗为龙头,加快大中型蔬菜育苗中心建设,年繁育优质蔬菜苗种3000万株以上,示范带动3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建设。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以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新明苗种繁育基地为龙头,加快优质水产苗种建设,年繁育水产苗种5亿尾以上,辐射带动40万亩水产养殖。园林苗木基地:依托盛唐苗木基地、宁夏森淼花卉、齐鲁苗木公司,引进乔木、灌木、花卉等七大系列35个品种进行培育,年出圃苗木1300万株,为西部省区提供120万亩的生态林业建设苗木。

(四)做强龙头,在积极构建农产品加工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支柱型龙头企业”的要求,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企业。积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风险基金、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体。到2015年重点培育和发展优质粮食、蔬菜、淡水鱼、乳制品等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县级龙头企业45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实现从规模种植到标准化生产、从龙头带动到现代化加工、从市场建设到商品流通,构筑起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五)做优市场,在完善现代化大框架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流通营销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公司的集聚效应,集中力量建设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穆斯林用品及农产品物流中心,形成一个西部地区物流运输的经营网络,积极构建“西有贺兰、东有寿光”的现代物流大格局。乡镇配套建设小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村村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营销大户,完善现有农产品市场经营设施。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抓好主动市场的培育,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到2015年依托农产品物流中心,构建辐射西北的大框架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网络,改建和扩建5个农产品产地市场,围绕“一优三特”产业,扶持流通营销主体建设10个集检测、预冷、分选、包装、贮藏为一体的冷链配送中心,同时配备必要的冷藏运输车辆和检验检测设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规范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率达60%以上。

(六)完善体系,在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1、加快推进优质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发挥宁夏原种场、银川市科丰种子公司、县种子公司、自治区园艺产业园、乐义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明亿尾优质种苗繁育中心、宁夏四正公司等良种培育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本着引进与培育、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引育系统,推进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新型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到2015年,水稻、小麦、玉米实现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培育壮大种子龙头企业5家,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种子“产业链”;建设蔬菜种苗繁育在200万株以上的育苗中心5处。建设高标准水产品繁育中心,实现年繁育水产品苗种5亿尾,全县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以与中国农科院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区为平台,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治区农科院等区内外著名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构建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按照“一个产业,一支研发推广队伍”的要求,围绕贺兰县“一优三特”产业,采取“院县共建、农企联合”等机制,组建5个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和产业示范推广团队,从技术研发——试验示范——集成推广等全过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设施的研发、引进和示范、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科技承包、科技入户活动,搭建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优的“平台”,形成“机制”与“平台”互助相长的科技推广内驱力。到2015年,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品种优质率达到100%、新技术推广率达到100%;奶牛平均产奶量提高到6800公斤;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95%,生态化养猪普及率达到75%;全县水产品名特优新品种达到80%以上;基本建成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补充,科研、教学和产业化组织广泛参与的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畜牧兽医、林业、水利工作站的服务设施得到充实和提高,同现代农业发展更相适应。

3、加快规范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体系。重点制定与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地方特色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制定相关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三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定点、定期实行检测、监控,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监管,突出抓好集中产地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监控。要积极引导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无公害食品标志管理,建立可追溯机制,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到2015年建成1个县级农产品综合性质检中心和2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点,建立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和清真牛羊肉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相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全县“一优三特”农产品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认证,建成5-10个“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量位居西部前列,绿色食品发展位居西北地区前列,通过评审的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位居全区首位。

到“十二五”末,建设1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30个,5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50个,1000头以上的生态养猪场50个,5000只以上的家禽养殖场100个,全县畜禽达到规模化养殖。全县在德胜园区建设生猪定点屠宰场2个,牛羊定点屠宰场3个,家禽定点屠宰场3个。进一点加大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全县建设5个日能容纳2000余头肉品的交易市场和电子信息彩屏,配全信息网络室、检疫诊断室、防疫注射室、隔离室、扑杀处理室,年交易额实现8000万元。

4、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好 “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和“致富技能”培训项目。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力度,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延伸到村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农业信息体系。

四、重大项目

项目是《规划》的灵魂,要全面完成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把我县建设成为 “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县”必须以项目为支撑,用足用好国务院《关于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抓住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整合项目,整合资金,集聚人才,整合政策,做好项目的策划、可研、申报和实施工作,确保示范建设顺利推进。

(一)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围绕打造“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产业带,以“优化品种结构,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先进技术,实现节本增产”为主攻方向,着力实施好六项计划或“子工程”:

1、种子工程。加快粮食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引进和地方优势品种的提纯复壮,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到2015年,实现水稻、小麦、玉米的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建立科技示范点、推广种植。建立种子繁育专业村5个,达到一村一品,落实繁种基地5万亩,确保粮食增产,保障种子供给。

2、冬麦北移计划。不断优化耕作制度,革新栽培技术,优化“三元高效种植”模式,加快推进冬麦北移。到2015年,建设冬麦种植基地10万亩,在金贵—立岗—常信—洪广建成5万亩“两茬平作”青贮玉米带,使种植结构与现代奶业发展相适应。

3、沃土工程。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到2015年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加大有机肥商品化、市场化进程,实现有机肥商品化、市场化进程,实现有机肥还田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加大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到2015年,在全县各大养殖场(户)和养殖园区都要建设有机肥发酵加工厂,有机肥还田规模恢复到40万亩,有机肥还田率达到70%以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50万亩。

4、植保工程。新建1个区域测报站6个系统监测点,建设远程诊断和网络病虫信息发布系统,配置预测预报仪器设备,切实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加快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发展体系,切实提高统防统治能力和实效。到2015年,全县基本实现植保社会化服务,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90%以上。

5、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水稻轻型栽培、麦套玉米“吨粮田”、冬麦北移、有机肥还田、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控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到2015年,水稻、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由2009年的600.8公斤、326.2公斤、477.5公斤提高到700公斤、380公斤和570公斤。

6、粮食加工企业改造升级计划。根据市场对粮食产品多样化、精细化、专用化和方便型、高品质的要求,积极扶持3-5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重组升级,积极发展专用化、高品质、精细型、小包装的粮食加工品,打造一批“优粮”品牌,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优质蔬菜产业工程

1、高效节水设施蔬菜示范区。按照自治区建设“三个百万亩工程”的要求,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到2015年建设20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配套建设年生产种苗200万株的育苗中心10处,培育和引进国内外蔬菜加工企业5家。加强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扶持建设3-5个占地500平方米的冷链配送中心,配备相应的冷藏运输车,提高蔬菜冷贮外销能力;要加大设施蔬菜科技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他们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和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及茬口的能力;要积极与周边省市建立设施蔬菜生产协调会商机制,确保区域设施蔬菜平衡生产均衡供应,减少生产中的品种雷同和生产流通上的时空重叠。

2、立体生态复种露地菜示范区。在项目区新建集中连片、立体生态复种露地菜示范基地2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示范园区5个,按照“一乡一优、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路子,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大,人大我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尽快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

(三)现代畜牧(水产)业集聚升级计划。把畜牧(水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积极争取农业部的资金支持,实施一批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项目,切实提高畜牧(水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进而实现“农牧结合,高效循环”的现代农业目标。

1、奶牛良种工程。五年引进国内优质奶牛冻精8万支、国外优质冻精1万支,累计改良中低产奶牛4.5万头,建档立卡登记5万头,完成1.5万头高产核心群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完善和充实基层奶牛改良站点25个,配备液氮运输车辆5辆。到2015年,成年母牛平均产奶量达到7000公斤,8000公斤级高产奶牛比例达到60%。

2、奶牛出户入园工程(标准化规模奶牛场建设项目)。建设规范化饲养奶牛2000头以上的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个。(信旺奶牛养殖场、洪广营农林生态养殖场、通吉家豪奶牛养殖场、立岗灵宝奶牛养殖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养殖设施和粪便资源化处理设施,实行统一科技培训、统一饲养管理、统一日粮配送、统一防疫治病、统一配种改良、统一机械挤奶、统一销售结算等“七统一”服务;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TRM)养殖等先进技术,到2015年,奶牛入园率和青贮饲料入户率均达100%。

3、优质饲草基地建设。项目通过采取人工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建设留床面积5000亩优质饲草基地4个,年生产优质饲草3万吨。通过项目带动作用,在扩大全县优质饲草人工种植面积、发展以优质饲草为主要饲料的高效养殖业、改变以普通作物秸秆与精料搭配饲喂的传统低效养殖模式。

4、肉牛肉羊良种工程。建设200头以上的肉牛良种繁育场2个,推广优质肉牛冻精6万支,良种母牛建档立卡5000头;推广良种肉用种公羊200只,到2015年肉牛肉羊改良率分别达到90%和50%,1周岁肉牛、肉羊平均胴体重分别达到180公斤和18公斤。

5、秸秆养畜示范工程。新建年育肥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场(园区)20个、存栏100头以上的良种母牛繁育场10个,新建肉羊育肥厂5个、养羊示范村4个;大力推广秸秆成型饲料加工和“三贮一化”调制技术,加快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秸秆饲料开发利用率;大力推广肉牛肉羊规范化快速育肥和肉羊“两年三胎,三胎五羔”快繁技术,建立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养殖小区,提高肉牛肉羊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6、现代化养猪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生猪良种化进程,建设存

栏种猪500头以上的种猪场一个,从国家级种猪场引进种猪200头,新增二元母猪3000头;大力推行“生态养猪”新技术,建设生态养猪场30个,加快大中型养猪场和农村养猪大户圈舍的生态化改造,大幅度提高健康养殖水平。到2015年生态养猪新技术覆盖80%的养殖户,二元母猪比例达到80%,生猪三元率达到95%以上。

7、生态渔业示范工程。通过以渔改碱、以渔养水等综合措施,在寇家湖、爱伊河、三丁湖、沿黄金岸线等重点项目区保护、改造精养池塘4万亩,开发利用湖泊、滩涂水面6万亩,通过老池塘清淤改造,建设生态渔业基地(旧池塘改造)10万亩,进一步提升渔业基地生产能力。完善生态渔业基地排灌系统和水质监测、鱼病防治体系建设,建设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重点开展水产药残检测、水质检测、鱼病防治工作。加强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到2015年,建设年繁育1亿尾以上的苗种繁育基地2个;建设年繁育0.5亿尾的苗种繁育基地2个,重点支持原种收集、亲鱼购置、鱼苗孵化等设施配套建设。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建设渔业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重点开展退耕还湖、湖泊清淤、湖滨植被恢复、水生植物恢复和重植,水产种植资源增殖放流等。

(四)农业产业化项目。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实现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产业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1、优质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一优三特”产业,重点培育优质粮、蔬菜、水产、畜牧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技术改造、扩建、重组、引进等手段,将分散布局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逐步集中,着力培育一批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和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培育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家。

2、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行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下的“合作社(协会)+公司+农户”的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要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出台的有关政策意见,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一是在规模上发展一批。到2015年,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0个,其中:年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20个,年经营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10个。二是以经营上提升一批。要彻底解决“挂牌”合作社的问题,确保95%以上的合作社有效运营、65%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各类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销售。三是在管理上规范一批。要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力度,加大合作社财务指导和监管力度,确保合作社规范、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在机制上创新一批。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契约、合理和规范化和利益联结机制,确保65%以上的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实行“二次返利”和股份分红,让农民共享合作经营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五是在素质上培训一批。到2015年,培训2万名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社员”和200名合作社“农民技术员”,从根本上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素质和运营质量。

(五)农业基础建设项目。主要是以“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骨干的引黄灌区现代农业基础建设项目,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太阳能普及为主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农村信息进村入户为主的“金农工程”,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宗旨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六)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项目区通过支渠砌护、配套工程建设,改善贺兰灌区支斗渠现状,完善水利配套设施,解决农田灌溉难题,到2015年实现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的目标。在灌溉困难、水利配套设施薄弱地区集中连片开展末级渠道砌护、配套工程建设等,改善灌溉条件,计划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到2015年实现全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的目标。

(七)现代农业示范区道路畅通工程

1、优质粮食高产示范区道路工程

按照粮食高产示范区规划,在2000亩以上的示范区配套硬化道路,根据粮食种植、收运的特点,规划“一横两纵”道路网对示范区实行分片管理。

2、设施农业示范区道路工程

对“千亩万间”设施农业示范区道路进行配套建设,根据经济作物品种及规模的特点规划道路,有效解决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的出行难,方便农产品运输。

3、水稻创高产示范区道路工程

对1000亩以上的水稻创高产示范区道路进行规划建设,根据水稻种植、收运特点,规划建设“一横两纵”道路网,实行分片管理。

(八)现代农业配套工程

1、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对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新理念,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清洁生产为切入点,大力普及“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到2015年,完成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项目建设8-10立方农村户用沼气池5000口;完善大中型养殖场粪便循环利用体系。

2、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金农工程)。在村村通宽带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信息区、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实现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生产经营大户网上信息发布和农产品交易;完成农村中心社区宽带延伸和户户上网工程,实现农民远程教育和网上培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专家职能系统,提升“12316”、“联通新时空”、“移动农信通”等农信服务平台,建立虚拟的“农业专家大院”,开展“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试验示范,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3、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必须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该工程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一是大力开展“当好农民”培训,主要培训专业农民从事种、养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能及相关科技知识和农产品经营管理知识,重点对全县61个行政村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每年固定培训2000人,主要教授专业农民从事种、养、加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能及相关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常识培训。二是大力开展“不当农民”的培训,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重点对农村现有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富裕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实用技能培训为主,计划完成培训2万人。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逐年对接扶持,力争建设30个服务能力强、机械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含量高,基础实力扎实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够完成我县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工作,使我县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集中精力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解决“三农”问题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作为检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各乡镇场、相关单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细化工作方案和措施,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服务,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营造全社会服务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形成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有特色的强县富民发展道路,为率先进入西部百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新理念、宽视野、大思路组织示范区建设。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小打小闹、小家小业”的小农经济思想,坚持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和产加销一体化,推进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变目前的小农经济生产格局,切实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集约经营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落实项目,加大投入,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紧紧抓住国家统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和实施粮食千亿斤项目、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农发项目、土地整理开发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现代畜牧(水产)业、设施农业、西部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项目,加大项目的集成和整合力度,将“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化。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以“西部特色农产品(宁夏)展示合作洽谈会”和“银川园艺博览会”为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一批合作合资项目,大力开展“银农合作”,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示范区各类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农牧、水利、林业、国土、农发、交通等部门涉农项目,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相关领域的资金支持。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并引导农民合理支出、增加投入,努力构建以国家投入为导向,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以金融资金为支撑,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入支撑体系,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十二五”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乡镇场相关单位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区、市、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为全面实现贺兰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