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全文

《江西省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全文

江西省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全文6.72万字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1章 总论

1.1规划背景与意义

1、规划背景

吉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为吉安市郊县,既是赣中南城市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吉泰工业走廊的核心区,也是吉安市大城市建设的重要腹地、井冈山旅游的前沿地和吉安市休闲的后花园。近年来,吉安县立足区位、生态、人文、产业等比较优势,确定了“宜居宜业,生态和谐,构建以高新技术、医药、食品和物流为主的吉安市南部产业新城”发展思路。吉安县处于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和长江中游油菜优势区,是江西省的农业大县和优势农产品重点县,农业主导产业明确,生产优势明显。多年来,吉安县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逐步形成以粮食、畜禽产业为主,蔬菜、油料作物生产为辅的农业产业结构,水稻、蔬菜、生猪和肉鸡等多种区域优势农产品,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市、全省县(市、区)排名中位居前列。2010年,吉安县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

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先行探索,率先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吉安县“十二五”期间的战略任务。规划引领发展,行动开启未来。编制《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的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部署,站在全国先行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农业发展方向,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突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省及全国提供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是今后五年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蓝图,也是编制和实施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2、规划意义

——有利于树立典型样板、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总的来看,吉安县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任务繁重。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结合当地实际,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产能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率先在全国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与模式,有利于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有利于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吉安县尽管近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出现较快增长,但是,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面临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和困难。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投入机制,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以及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加快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格局,实现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工业化,有利于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推进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增强农业区域竞争力

吉安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总体来看,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并没有完全、充分地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本质 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而科学技术则是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支撑,因此,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产业化实现方式,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吉安”农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1.2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区域特色,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素,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和转变方式等方面,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模式和路径,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

——突出重点原则

避免齐头并进,集中资源,突出发展满足赣中南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区域及其他沿海地区安全生态食品等需求的相关产业,重点发展水稻生产、生猪和肉鸡养殖三大重点产业,扶持粮食、禽肉、果蔬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理念规划配置资源、组织生产与销售;立足多样化、优质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既要瞄准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根据市场化经营与管理理念,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合作组织为纽带、基地生产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模式。

——品牌优先原则

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品牌创建与发展道路,努力创建具有吉安特色的名牌农产品,鼓励和扶持具有知名品牌的规模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知名品牌的宣传,通过龙头企业和品牌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大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按照生态学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调整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将农业经济系统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3规划依据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务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2010年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2007-2010年)》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江西省委对江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年)》

《江西省吉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0-2025)》

《吉安县县城区域城乡统筹规划(2008-2020年)》

《吉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吉安县政府工作报告(2005-2010年)》

《吉安县“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纲要》

《吉安县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吉安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吉安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吉安县统计年鉴(2007-2009年)》

1.4规划期限

规划期5年,2011年-2015年,展望至2020年。在5年规划期内分为两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2013年;第二阶段2014年-2015年。

1.5规划范围

吉安县全县范围,包括所辖11镇8乡,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

第2章 示范区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

1.1区域概况

吉安县隶属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全县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辖11镇8乡,27个居委会,315个行政村,2009年底,总人口46.4万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丰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高。

1.1.1区位条件

1、自然区位

界处东经114。27,-115。30,,北纬26。38,-27。37,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光热水土资源组合良好,气候温和,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位于吉泰盆地中心、赣江流域中游、井冈山的前沿地,地势由四周向中部倾斜,东南、西南和北面三面边境山峰连绵,中部为河流聚汇形成的窄长河谷平原。

2、行政区位

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河南片区,东部与吉水县、吉安市区、永丰县相连;南部分别与泰和县接壤;西部分别与永新县、安福县交界;北部与分宜县、新余市、峡江县毗邻。

3、交通区位

交通便利。105国道、319国道穿境而过,距井冈山机场30公里,距永和赣江航运码头8公里,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县入口处离县城仅5公里,京九铁路吉安南站(客、货两用)座落城东建设区,形成了以井冈山机场、京九铁路、105国道、赣粤高速、武吉高速、赣江黄金水道为主轴的立体交通网络,县境所有出口路达到二级水泥(油)路标准。县城距南昌231公里、吉安市中心城区10公里、西至井冈山119公里。

4、经济区位

比邻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赣中南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泰工业走廊的核心区,“井冈山旅游的前沿地、吉安市休闲的后花园”。距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厦门、泉州为中心的闽南经济圈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工商重地等区域的航程均在3小时以内。

5、产业区位

处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和长江中游油菜优势区,已列入了江西优势农产品重点县,是国家省级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吉安县被列入特色肉鸡等优势区域。

1.1.2资源禀赋条件

(1)气候资源: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气候温和,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年均温17.5~18.6℃,年平均降水量为1518.8毫米,年日照时数1680~1790h。各月之间日照时数变化很大,7-10月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58%。无霜期日数平均为254天。

(2)地形地貌条件: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南高,中部低平

地处赣中丘陵区,主要地貌有山地、丘陵和河谷平原,山地与丘陵占总面积72%,地势由四周向中部倾斜,东南、西南和北面三面边境山峰连绵,山岭起伏。北面属武功山南翼,主峰海拔580.3米,西南为罗霄山脉中段,主峰龙山海拔728.7米,东南与武夷山脉雩山相接,中部为河流聚汇处,地势较低平,海拔多在56~60米,形成窄长的河谷平原。

(3)土地资源:林地比重大,土地利用率较高

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农业用地占80%以上。其中,林地所占比重最高,耕地次之。2009年末,林地面积187.8万亩,耕地面积58.7万亩,人均占有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设用地所占比重逐年扩大。全县荒山、荒坡面积较多,具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

(4)水资源: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高,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降雨充足,河系发达,过境水量充足,水资源丰富 。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457.5 mm。水资源总量为487.89亿 m3,其中过境客水为472.7亿m3,境内自产水量为14.75亿m3,以过境地表水为主。禾水、泸水、桐江等均是赣江的一、二级支流,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487.45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4416万 m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274 m3(不计过境客水),低于全省水平(3756 m3),高于全国水平(2300 m3)。水能蕴藏量高,可开发利用的相应年发电量近2.2亿度。境内拥有银湾桥、福华山、江口、樟坑等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2.56亿m3,各类塘坝2000余座,总库容为1.3亿m3。这些水利工程不仅给农田灌溉提供充分的水源,也为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改善航运、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水源。

(5)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商品价值

森林、草地、动植物、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生物种类达5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120余种,动物80余种。另外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野生动物14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药材300余种。县内大量种养的湿地松、吉固芷、车前籽、吉安黄牛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商品价值,尤其是固江吉固芷、永和车前籽具有药用价值。

(6)劳动力资源:数量较多、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人口36.8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达20.44万,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农业科技人才。

(7)旅游资源:历史悠久,“红、绿、古”资源丰富

吉安县是卢陵文化发源地的中心,革命文物、民间习俗、传闻轶事、名胜古迹甚多,无论是人文古迹,还是自然景观,都蜚声中外。“鲤鱼灯”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黑釉陶瓷”荣获“江西省十佳旅游商品奖”,文天祥纪念馆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另外,县城君山湖度假村、娑罗山森林公园等也是全县优美的旅游之地。

1.1.3社会经济条件

综合经济实力强,经济总量居全市前列,但人均水平属中等。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9.2亿元,增长14.4%,全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二,全省排名第24位;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2761.1元,在全市属中等水平。财政总收入7.2亿元,在全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在全省县(市、区)排位第18位,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62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214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和现汇进资均列全市第一。

产业结构体系不断优化,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于2006年完成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型,迈向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2009年,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98亿元、30.44亿元和14.82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8.0%、21.5%和8.0%,三次产业结构为23.6:51.4:25。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总数达到73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一园三区”建设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带动引擎,其中凤凰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是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县。2009年全县城镇化率达20.7% (2010年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城镇化率达到37.7% ),绿地率达到41.5%。全国生态示范县创建通过专家组验收。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良好,是全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先进大县。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亿元,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在全市、全省县(市、区)排名中居前列。农业产业发展以粮食、畜禽产业为主,蔬菜、油料作物生产为辅,水稻、蔬菜、生猪和肉鸡等多种农产品属江西省省级优势农产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建设589个新农村建设点。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779.57元,农村人均住宅面积27.27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农信社+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新型信贷联合体,2009年开办了全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吉安稠州村镇银行,县通乡公路100%为四级以上水泥(油)路,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

1.2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2.1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现状

(一)畜牧业和种植业是农业的主导产业

吉安县是江西省优势农产品重点县, 主导产业明确,生产优势明显。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2.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7.94%,其中种植业8.50亿元、林业1.64亿元、畜牧业10.65亿元、渔业1.5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16亿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37.84%、7.28%、47.38%、6.81%、0.69%。

表1-1 吉安县农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情况表

 

指标

数值

全省排名

全市排名

指标

数值

全省排名

全市排名

农业总产值(亿元)

22.4738

17

2

肉类产量(万吨)

6.7924

11

2

种植业产值(亿元)

8.5041

43

6

猪肉产量(万吨)

4.048

15

2

畜牧产值(亿元)

10.6478

9

2

禽蛋产量(万吨)

0.4496

24

2

粮食产量(万吨)

42.43

11

3

油料产量(万吨)

1.8842

17

5

稻谷产量(万吨)

41.79

13

3

蔬菜产量(万吨)

5.5631

58

7

 

(二)种植业以水稻、油料作物为主

200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6.92亩,其中,粮食作物占71.58%,油料作物占23.36%,蔬菜占4.67%。

(1)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前列

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2.33万亩,粮食总产量42.4万吨,产值近8.3亿元,总产量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全县10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为14户,种植总面积为4644.06亩,总产量0.18万吨,分别占全县总量的0.41%和0.42%。水稻播种面积105.5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4.92%,总产量41.7万吨,位居全省第13位,全市第3位。水稻单产392公斤/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有集中连片绿色大米核心示范区2个,占地面积3.3万亩。水稻种植一年2-3茬,以早稻和二季晚稻为主。全县水稻商品率达63.08%。全县油料播种面积在全市位居首位,以油菜为主,兼有花生、芝麻。2009年,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6.66万亩,产量1.84万吨,单产50公斤/亩,与全市其他区县相比,单产水平较低。

表1-2 吉安县粮食种植结构统计表

 

种植类别

面积(万亩) 总产量(万吨) 产值(万元)

备注

早稻

51.9

20.6

39140

一晚

2.72

1.15

2185

二晚

51.97

21.04

39976

旱粮

5.7

0.67

1800

红薯马铃薯折粮

合计

112.29

43.46

83101

 

(2)蔬菜生产规模总量较小,销售市场以本地为主

2009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7万亩,总产量5.6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露地蔬菜播种面积面积3.83万亩。蔬菜规模总量较小,在全市所有区县中排第6位。蔬菜种类包括西红柿、辣椒、茄子、萝卜、马铃薯、芋头、叶菜、豆类及其他瓜果类等。蔬菜商品率达70%,以本地销售为主。

(三)畜牧业以生猪、肉鸡、肉牛养殖为主,是全省畜牧业大县

2009年畜牧业总产值16.98亿元,肉类产量6.79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05万吨,居全省第15位,全市第2位,禽蛋产量4496吨,居全省24位,全市第2位。2009年,生猪存栏22.68万头,出栏34.38万头;肉牛存栏9.52万头,出栏8.23万头;家禽存栏560.59万羽,出笼家禽1752.82万羽,其中,肉鸡存笼517.64万羽,出笼1623.16万羽。

表1-3 2005-2009年畜牧业生产情况表

 

类别

年份

产值(亿)

增幅(%)

肉类产量(吨)

生猪(万头)

肉鸡(万羽)

肉牛(万头)

出栏

存栏

母猪

存笼

出笼

种鸡

存栏

出栏

2005

10.20

4.1

40800

27.20

17.48

2.36

170.00

440.00

3.95

7.42

6.45

2006

14.38

40.9

57550

28.67

19.01

2.59

430.00

1340.00

9.98

7.82

6.79

2007

14.84

3.2

59350

30.18

19.80

2.70

450.00

1410.00

10.40

8.12

7.15

2008

15.45

4.1

61810

31.27

20.64

2.81

465.87

1468.40

10.80

8.57

7.41

2009

16.98

9.8

67924

34.38

22.68

3.02

517.64

1623.16

12.00

9.52

8.23

 

(四)特色果业形成了以葡萄种植为主其他特色果品为辅发展格局

2009年,全县果业种植面积3.2万亩,总产量2.66万吨,实现产值1.52亿元,其中葡萄种植面积2.4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1.40亿元,分别占果业总量的75%、75.2%和92.3%。葡萄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横江葡萄”已逐步形成区域性品牌,并获得农产品绿色AAA标志和有机食品认证。目前,葡萄种植辐射全县19个乡镇,带动农户3800余户,形成135个“一村一品”葡萄专业村。井冈蜜柚随种植规模较小,但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0.18万吨。

表1-5 全县果树情况统计表

 

品种

面积(万亩)

年产量(万吨)

年产值(万元)

葡萄

2.4

75

2

75.2

14000

92.3

井冈蜜柚

0.2

6.3

0.18

6.8

396

2.6

其他果树

0.6

18.7

0.48

18

768

5.1

合计

3.2

2.66

15164

 

1.2.2农业发展空间结构现状

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发展格局,出现了“桐坪、梅塘的稻谷”,“固江、敦厚的油菜”,“永和、永阳、敦厚的蔬菜”,“横江的葡萄”,“固江、敦厚、永阳的生猪”,“桐坪、万福的肉鸡”,“敦厚、登龙的肉牛”等专业化生产区域。

(一)粮食作物种植空间分布格局

吉安县稻谷种植分布格局与水源和地形密切相关,水源条件好、灌溉便利的固江、桐坪、梅塘、万福是全县稻谷种植规模最大的四个乡镇,播种面积均超过7.5万亩。在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以种植早稻和双季晚稻为主,北部地区以万福镇为重点,中部以桐坪、固江、梅塘为重点。东南部以横江镇为重点。西部的天河、敖城、官田等部分山区,稻谷种植规模不大,以种植中稻为主。

(二)蔬菜种植空间分布格局

蔬菜种植重点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地势相对平坦、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种植规模较大的乡镇包括敦厚、永和、油田、万福、永阳、横江、梅塘、桐坪、固江、澧田、登龙、等乡镇,并在东部和北部形成两大优势种植产业区域。东部以永阳、敦厚、永和为中心,北部以油田、万福为中心。

(三)特色果业空间分布格局

特色果业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呈点块状分布。葡萄种植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部丘陵地带的横江镇和凤凰镇,另外,永阳镇和郭厚镇也有一定面积种植,其他区域零散分布。柑桔种植主要集中在敖城镇和固江镇,在北部的油田、万福等地也有少量种植。

(四)畜牧养殖空间分布格局

生猪养殖分布:除官田、指阳、大冲之外,其他乡镇均有较大规模养殖,形成了以固江、敦厚、永阳三镇为中心的东部重点养殖区域,以江西荣和农牧公司永阳养殖基地、吉安正邦禽业登龙、凤凰、安塘养殖基地为龙头,包括永和、凤凰、敦厚、横江、永阳、登龙、梅塘、固江等乡镇。

肉鸡养殖分布:形成了以桐坪、万福、永和三镇为中心的三大重点区域。南部以吉安温氏永阳养殖基地龙头,包括凤凰、永和、敦厚、横江、永阳、安塘等乡镇;中部以正邦禽业固江养殖基地为龙头,包括桐坪、固江、澧田、大冲、北源等乡镇;北部以万福养鸡合作社为龙头,包括万福镇和油田镇。

肉牛养殖分布:初步形成东、中、北部三大重点养殖区域。东部以敦厚镇为中心,包括凤凰、永和、横江、永阳等乡镇;中部以澧田乡和梅塘乡为中心,包括固江、桐坪、登龙等乡镇;北部以万福镇为中心,包括油田、北源、大冲等乡镇;另外,西部山区的天河镇和敖城镇的肉牛养殖规模也相对较大。

1.2.3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一)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2007-2009年全县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7.3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6%,灌溉水利用率0.4,农村用电量4747万千瓦小时。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54.84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49.1千瓦,综合机械化率50.1%,机耕水平达90%,机收水平达60%,2009年被评为全省农机化促进先进县。在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方面,养鸡业开展机械饲喂的有敦厚蛋鸡场、温氏种鸡场,全县规模养殖户机械化率达35%;养猪业开展机械饲喂的有正邦、登龙种猪场,机械化率达32%。

(二)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77个,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个(横江葡萄、锅丰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获得全省十佳“标兵专业合作社”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荣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数有2400户,农户入社率3.1%。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吉安温氏养鸡、吉安正邦养猪、登龙黄牛、锅丰米业、金安林等8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在5000万元以上,金安林产获得全省优秀龙头企业称号。在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下,订单农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38万亩,产量4.25万吨。

(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农业土地合理流转,2009年,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7.47万亩,为规模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09年,全县10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为14户,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0.42%;蔬菜规模种植大户2户,大户产量及面积占全县0.45%和0.25%;规模养鸡场(存笼1000羽以上)3600个,养殖产量占示范区总产量的比重达95%;规模猪场(存栏50头以上)836户,规模化养殖产量占示范区总产量的比重达89%。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2009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97个农产品生产区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其中种植业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82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5个、家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80个。各地大力推广应用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国际通行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提高了农产品标准化实施水平。大力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工作,2009年新增“三品”认证产品5个,带动了上万农户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目前“三品”认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25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7.23%,无公害基地3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在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推动下,全县农产品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产品商品率在全省居前列,其中,粮食商品率为63.08%,葡萄商品率95%,肉鸡商品率94%,生猪商品率81%,水产商品率91.2%。

(五)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县乡两级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以水稻双季抛秧为主的轻简栽培技术推广增效突出,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98.7%。初步形成县乡二级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县级培训机构1个,乡级培训教学点19个,年培训农户83050人次,占农业人口的22.45%,有科技示范户1000户,技术人员固定联系户2020户,占农户数的1.62%,并带动2万农户。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农产品监管长效机制,严把农产品生产关、上市关,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六)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废弃物利用不断提高

近年来,全县先后实施了农村户型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项目,以奖代补项目,生猪标准化沼气项目,农村联户沼气项目及农村清洁生活工程项目等,同时大力推广粪污处理综合利用技术,使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3%。全县现建有户型沼气池2.36万座,大中型沼气池9座,联户沼气4处。

(七)以“绿色及名品”为支撑,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

依托全县“红、绿、古”等旅游资源,以“横江葡萄”名牌绿色农产品为载体,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至今已连续七年成功举办“中国•横江”葡萄节。另外,在原生态的风景和红古文化、独特浓郁的习俗文化和乡村情调等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民俗旅游及休闲农业也在不断壮大,已涌现出“农家乐”、“民俗园”、“休闲垂钓”等多种形式。

1.2.4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生产风险较高

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格局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水灾、旱灾、病灾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目前大部分农业水利设施较为陈旧,特别是农田灌溉部分渠道不畅,易涝易旱,疫病防控体系设施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许多漏洞,设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县横江葡萄种植95%以上仍采用露天栽培,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生产风险较高。

(2)农业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农业产业链条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大部分农产品以鲜活产品进入市场,加工途径少,大部分是简单包装的初级产品,缺乏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产前环节,缺少育种基地,种子均需要外调来满足。除生猪、家禽养殖业之外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已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

(3)品牌农业发展行业间不平衡、整体仍然较弱,缺乏高端强势品牌

目前,除横江葡萄呈现较的发展势头之外,在其他行业的品牌农业发展仍然较落后,农业生产的品牌营销较差,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除畜牧业以外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加工层次低,粮食大多以原粮方式出售。初级加工产品也存在包装水平不高、技术不到位、缺乏精品意识、总体加工程度偏低等问题。此外,品牌创造与创意能力较弱,缺乏知名农业品牌。

(4)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

市场信息网络和农产品流通体系还有待健全,粮食流通还处于传统储运阶段,蔬菜水果交易市场以城乡集贸市场为主,缺乏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以及产品策划和品牌营销企业,存在信息化水平落后,交易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本地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过高,难以有效对接国内外高端市场。

1.3示范区建设的SWOT分析

区域农业竞争力是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 以区域农业的比较优势为前提, 以区域农业结构优化与农业成长为途径,以区域农业产出效益为目标, 涵盖区域农业本身以及区域内部有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方面的综合系统。

1.3.1优势(strength)

(1)资源条件丰富独特:吉安县多样性的自然条件使其农业基本资源优势显著。充足的水资源为吉安县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丘陵山地资源为发展特色农业创造独特条件,山区小气候为发展区域性立体农业提供天然优势。大量种养的湿地松、吉固芷、车前籽、吉安黄牛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商品价值,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

(2)生态环境优良:吉安县环境优良,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好,森林面积1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1%,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之一。天然水质良好,空气质量好,具有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势。

(3)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吉安市中心城区河南片区,吉安县是赣中南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经济区的“扇轴”部位,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具有便捷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在建的衡茶吉铁路,规划建设的南赣城际快速铁路和大广、泉毕、抚吉、绕城等高速将使吉安县与南昌市区,以及与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城市群联系更紧密。

(3)产业发展基础好:吉安县是我国水稻和油菜优势区,肉鸡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粮食和畜牧业生产的规模总量在全省名列,是全省农业大县和畜牧业生产先进县,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居全省前列,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明显。

(4)农业发展政策优势:吉安县在农村能源、测土配方、水稻集成技术、标准粮田、高产创建、农技体系、动物防疫体系等建设方面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仅2009年,就有20余项农业项目建设得到各级政府财政扶持。2010年,吉安县被列入农业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

1.3.2制约(weakness)

(1)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吉安县春夏季多雨高温,暴雨、冰雹、龙卷风时有出现,秋季干旱、冬季寒冷,给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因素。受季风影响,境内年降水量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

(2)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人地矛盾突出。尽管近几年全县持续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但由于历史欠债多,排灌等农田水利基础依然薄弱。吉安县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地多农田少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随着人口增加与城镇化进程加快,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等问题对耕地总量平衡与农业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

(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培训力度不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大部分外出务工,人才流失严重。受科技水平制约,粮食和油料等作物的播面单产水平较低。

(4)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全县长期形成的二元体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凸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政府管理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1.3.3机遇(opportunity)

(1)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定位,为吉安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历史性机遇

2006年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江西省是中部地区面向东部发达地区的前沿阵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对吉安县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有利于加快推进全县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农业转变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2)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为吉安县现代农业升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腹地空间狭小、资源缺乏,产业面临升级转型,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向内地转移,国家对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速度正不断加快。独特的区位、资源、生态、人力等优势是吉安县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发展开放型农业经济的有利条件。

(3)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给吉安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新时期党和国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连续下发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现代农业建设的面临难得的政策环境。未来“十二五”期间的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基本建设工程将会集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条件建设工程、草原建设与农业资源保护工程、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工程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利用工程等领域。

(4)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为吉安县农业发展功能拓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十二五”期间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和城乡统筹的关键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将进一步强化,逐步实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为吉安县构建“以城带乡、互为补充”的新型城乡关系、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提供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1.3.4挑战(threat)

(1)周边地区及全省的区域发展竞争激烈

吉安县的产业结构与吉安市其他县市基本一致,差异化特征相对不明显,如泰和县农业发展基础扎实,粮食与蔬菜等农作物种植规模超过吉安县。另外,来自赣中城市群其他地区、南昌县等农业大县,及其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竞争压力较大,对吉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路径和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2)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市场风险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农产品价格走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对生产经营企业的效益和农民收入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农产品市场缺乏良好的价格保护机制,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稳定农产品价格、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吉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3)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要求提高

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品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对农产品品质、品种、品牌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快发展吉安县生态、绿色、安全农业和多功能农业,创品牌、保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4)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扩张,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农业生产自身产生的污染日益严重。随着资源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加大,区域发展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加紧迫。

第3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

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历史任务,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物质基础,实现在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率先在全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改革创新,实现示范区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着力优化农业资源和要素的科学配置,依托全县独特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实现特色绿色农产品深度开发,打造绿色吉安品牌。努力将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中部地区特色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并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引领和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3.2发展思路

发展方向: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品质优良,技术先进,生态化、多功能、高效率的赣中地区最大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发展思路:“突出核心区域、聚焦主导产业、推进品牌经营、提升保障能力”

——打造一个核心区域,实现以点带面。在空间布局上,遵循重点地区率先突破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和有效的政策引导,现代农业建设在空间分布上,与全县“一核、两翼”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相协调,依托一城连四镇重点打造“一个核心区、两个重点辐射区、一个外围带动区域”,通过核心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其他区域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

——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寻求重点突破。在产业结构上,重点突出区域优势,坚持少而精,聚集有限资源,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在全国打出名气,创响吉安品牌。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生态禽畜、特色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在产品结构上,打造满足市场高端需求的一批名优品牌、优质品种的农产品。

——主抓四大关键环节,推进品牌经营。围绕水稻、畜禽和特色林果三大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构建,重点抓好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化程度提升建设、产品质量控制环节和品牌运营管理建设等四大环节。

——推进五大重点战略,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 基础设施强化战略:以加快改善全县农业设施装备条件为核心,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重点的标准农田建设;

 公共服务提升战略:以提升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保障,增强服务支撑能力,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疫病防控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科技应用示范战略:以提升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应用水平为核心,增强全县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着力搭建全县得科技创新展示平台;

 生态环境可持续战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依据,提升农业的资源集约化程度;

 体制机制创新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探索建立农民与合作社、企业利益有机联结、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探索土地流转制度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3.3规划目标与阶段

3.3.1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实施,到2015年,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将达到以下总体目标:

——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常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以上,特色林果总产量达到9.9万吨分别比2009年提高6.3万吨和7.24万吨;肉牛、生猪和肉鸡的出栏量分别达到15万头、90万头、5000万只,肉类总产量19万吨。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节约型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工艺得到应用,主要农产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肥料、农药等资源利用率分别提高3-5个百分点。

——农业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大幅提升,重点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禽的发病率下降到3%以下。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转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大幅增加,新增带动农户1000户左右;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三品”认证基地35万亩;粮食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5家;

——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农业生态经济产业,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效益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8%。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吉安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升,在2015年达到5500元,年均递增15%左右,比“十一五”期间年平均递增率高2个百分点。

表3-2 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现值 2013 2015
资源保障能力 耕地面积(万亩) 58.7 58.7 58.7
水稻播种面积(万亩) 105 105 105
特色林果种植面积(万亩) 3.2 10 11
农产品供给能力 水稻产量(万吨) 41.7 44 48
特色林果产量(万吨) 2.66 8.8 9.9
生猪出栏(万头) 34.38 70 90
肉牛出栏(万头) 8.23 12 15
肉鸡出笼(万羽) 2616 4000 5000
肉类产量(万吨) 7.74 15 19
科技支撑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5 55 60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 50 70 80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 0.55
水稻良种覆盖率(%) 100 100
畜牧业良种覆盖率(%) 100 100
农业有效灌溉面积比重(%) 47.3 53 55
农民科技培训人次(万) 3.0 5.0
农业服务业指标 土地流转面积(万亩) 7.4 8.5 10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个) 1 4 4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由率(%) <40 50-60 70-80
农产品配送中心(个) 4-5 4-5
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个) 100 200
建成休闲观光农业专业村(个) 1 4 4
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个) 98 130 150
粮食加工能力(万吨) 15 20
生猪屠宰加工转化率(%) 30 40
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化比重(%) 50 70 80
公共支撑体系水平 农机专业合作社(个) 1 7 10
疫病防控覆盖率(%) 98 100 100
猪、禽的病死率(%) 6 5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覆盖率(%) 95 100 100
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7 8 8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 80 9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779 4200 5500

 

3.3.2实施阶段

到2015年,规划实施分两个阶段,2011年-2013年为调整转型阶段,2014年-2015年为规划全面实施阶段,远期展望到2020年,为完善提高阶段。

——调整转型阶段(2011年-2013年)

在本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着力推进横江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园、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双低”油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区、健康畜牧养殖示范区以及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等各类示范点或示范区的建设,作为现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加强种养业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重点建设各类标准化种植或养殖基地,引导农业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积极引进或培育各类龙头企业,带动粮食、畜产品等行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积极推进全市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着力新建或改造一批大中型批发市场,加强冷链物流的建设,增强瓜果和水产品的冷藏储藏能力,对全市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逐步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规划有机衔接,建立城乡发展互动平台。

——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2015年)

在本阶段,着力于完善各项示范区、示范基地或示范点的配套建设,积极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市现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水平;积极推进以科技支撑、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力的支撑体系;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打造一批以庐陵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特色农业景观等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乡镇和村庄;进一步落实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建立城乡一体化产业要素交易平台,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并以园区和基地为平台,推进产业—城镇互动、协调发展。

——完善提高阶段(2016年-2020年)

建立健全覆盖面广、配套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农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赣中山地丘陵地区周边县市农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成为一个科技领先、生态优美、优势突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第4章 整体定位与空间布局规划

4.1发展定位

4.1.1相关上位规划定位

1、中部地区整体定位

中部地区在中部崛起规划中被定位为全国的“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即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其中,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主攻方向是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建设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着力把中部地区打造成为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和畜牧水养殖业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2、江西省生态功能定位

江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体系一共分为5个生态区、16个生态亚区和43个生态功能区。吉安县位于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赣中丘陵盆地生态区,泰盆地农田与森林生态亚区,吉泰盆地中部农业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主要功能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其他功能还有水质保护和城市生活环境保护,综合服务功能中等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定位

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未来发展方向是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4、吉安市城镇体系定位

吉安市城市总体定位赣中南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今后发展重点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电子、食品、医药产业;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赣中南物流中心;发挥名城优势,弘扬庐陵文化,创建滨江生态城;突出井冈山门户功能,建成现代旅游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能源流和金融流优势,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力。其中,吉安县定位为吉安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食品、高新技术和物流为主的产业基地。与吉安县毗邻的泰和县定位为吉泰盆地的副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食品加工、水泥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城市。

表3-1 吉安县城镇体系功能定位说明表

 

城镇名

城镇功能定位

吉安市区

赣中南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吉安县

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食品、高新技术和物流为主的产业基地

泰和

吉泰盆地的副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食品加工、水泥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城市

井冈山

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

安福

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城市和武功山旅游服务中心

吉水

中心城市群的北部门户,工贸型的滨江生态城

新干

以盐业、机电工业为基础,以青铜王国和红桔之乡著称的滨江花园城市

峡江

以玉笥山为品牌,以赣江风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城市和赣江水利枢纽

永丰

以绿色食品和制药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园林城市

遂川

以发展加工工业为主导,以商贸流通和红色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生态城市

万安

赣江水利枢纽、能源基地和山水旅游城市

永新

赣湘边境红色底蕴深厚的工贸型生态旅游城市

砻市

以陶瓷生产为主的旅游城、井冈景区北部的服务中心

巴邱

赣江水利枢纽和生态旅游城

 

5、吉安县“十二五”总体定位

区域功能定位:吉安市城市副中心,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增长板块,赣中南交通及物流重要节点,井冈山旅游前沿地及吉安市休闲后花园。

产业功能定位:全国电子工业新城、中部承接产业转移前沿基地,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庐陵文化及生态旅游业目的地,吉安市重要的冶金矿产业基地、食品及加工业基地。

4.1.2总体发展定位

以不同区域尺度的相关上位规划为指导,结合前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政策环境和区位条件等分析,将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在以下方面:

1、我国中部重要的优质大宗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以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为生产方向,以优质、安全、特色、鲜活、精美为质量目标,以优质水稻,安全畜产品,特色林果等为主体,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周边城市群和东部沿海城市群菜篮子产品供应安全、供应国内和国际中高端特色瓜果消费市场等三大领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优质大宗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2、赣中丘陵山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

依托全县的产业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探索适合赣中地区丘陵地貌地形和气候特点的先进适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生产单产与品质的提升。推行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探索既符合本地特点,又顺应发展趋势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赣中优质农产品加工与集散的重要物流节点

依托便利的交通枢纽区位条件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优势,以农业产业链的高级化发展为方向,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完善全县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大型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强化食品检疫检验、冷藏、保鲜、运输等产业配套体系,将其打造成为赣中地区优质农产品加工与集散的重要物流节点。

4、江西省中部庐陵文化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

依托全县庐陵文化等旅游资源,结合现代农业园区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充分挖掘庐陵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与休闲观光农业相整合,拓展农业生产的休闲、旅游、服务、文化功能,打造庐陵农耕文明传承与特色生态休闲圣地。

5、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先试区

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着力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土地流转、利益分配等机制创新,突破城乡分割体制的障碍,探索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科学引导资本、人才等生产力要素在城乡间互动和配置,率先在江西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4.2功能分区原则

一是区域资源环境相似性与行政区承继性原则。以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出发点,遵循区域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律,构建主体功能清晰,发展方向明确,区域特色鲜明、重点工程配套,开发秩序规范,区域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是区域分工与主导功能定位原则。统筹考虑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布局、三次产业结构和农林牧渔结构,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划定空间范围,指导农业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布点、无序开发,促进规模集约、产业集聚。

三是区间差异性与产业互补性原则。发挥区域产业互补优势,推动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

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强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3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根据功能区划分原则与区域特征,农业土地利用现状,以及今后利用方向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布局为“一个核心区、两个重点辐射区、一个外围带动区”。按照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分区发展,突出基地建设,构建起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4.3.1核心区:都市型高效精品现代农业

1、区域概况

该区域位于吉安县西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区域范围包括敦厚镇、凤凰镇、横江镇、永阳镇和永和镇等5镇,下辖98个行政村,总人口17.71万人,总土地面积35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的39.1%和16.9%,其中农业人口10.96万人。本区域与武夷山脉雩山相接,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和河谷平地为主,区域灌溉便利,水源条件较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葡萄、水果、蔬菜、园艺等都市型高效农业发展较快,是全县重要的油菜、葡萄、蔬菜、猪禽等高效特色农作物生产基地。2009年,区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2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5.61万亩,油料作物11.53万亩,蔬菜作物2.99万亩,瓜果类作物0.05万亩,分别占全县的比重为25.6%、22.8%、31.1%、 40.8%和15.0%;粮食产量95553吨、油料作物6167吨、蔬菜作物22560吨,瓜果类1076吨,水果产量1822吨,依次分别占全县的22.5%、33.4%、39.1%、16.4%和46.0%。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7227吨,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分别为8717吨、3260吨和15220吨,蛋产量1392吨,依次分别占全县总量的35.1%、32.6%、28.4%、38.8%和31%。该区域城乡交错,人口密集,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区域。根据全县“十二五”规划草案,未来吉安县将成为城区人口超过20万的人居环境优美的“乐土”。

2、主攻方向

按照“城乡交融、产业融合、规模适宜、生态优先、功能多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在稳定发展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功能的多元化,积极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园艺农业等,构建以优质水稻、特色蔬菜、特色林果、生态渔业、健康畜禽等农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农业产业体系。

(1)重点加强以设施农业为主农业物质装备建设。扩大高产稳产稻田的面积,继续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耕地防灾减灾能力,

(2)水稻种植以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和常规优质水稻为主。在横江和永阳两镇重点加强中高档优质杂交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植生育期较长的优质高产杂交稻为主,提高单产和品质,建成全县重要的高产水稻区之一;在易受干旱的永和、凤凰等地,种植生育期适中的常规优质品种为主,建成全县重要的常规优质稻产高区。在横江镇建设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绿色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示范推广相关施肥、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着力提高水稻品质和单产。

(3)沿禾水流域沿岸为重点区域,建设全县最大的“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在永阳镇建设无“公害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选育和推广早熟、多抗、高含油量的“双低”优质品种,推广直播、少免耕高效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逐步提高油菜单产和品质。重点在横江镇建设“双低油菜机械化示范基地”。

(4)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重点栽种地方名特蔬菜品种,建设成全县最重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地方名特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推进敦厚、永和等乡(镇)绿色蔬菜核心示范区建设,完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条件和硬件配套设施,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辐射能力。推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和优新蔬菜品种,打造地方特色绿色蔬菜品牌。

(5)大力发展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特色果业,以横江镇为核心,加强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在敦厚、永和、横江、永阳等镇,重点建设绿色绿色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引进葡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打造“横江葡萄”品牌。

(6)遵循“三退、三进”的布局原则,大力发展以生猪、肉鸡和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吉安温氏禽业、江西正邦禽业和江西荣和农牧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凤凰、永阳两镇高标准肉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和永阳镇高标准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园,在横江镇建设标准化肉牛育肥示范小区。

(7)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和城镇居民休闲需求,以葡萄、井冈蜜柚等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构建以生态、观光、体验、养生为功能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依托横江葡萄和公塘古村等资源,重点建设横江公塘乡村生态旅游示范村。

4.3.2外围带动区:粮牧互动型现代农业

该区域位于吉安县最北部,包括油田镇、万福镇、大冲乡和北源镇等4乡镇,下辖79个行政村,总人口7.94万人,总土地面积443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的17.1%和21.06%,其中农业人口7.49万人。全区属武功山南翼,主峰海拔580.3米,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全县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主产区之一。200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4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5.13万亩,油料作物6.75万亩,蔬菜作物1.59万亩,分别占全县的比重为21.3%、22.4%、18.4%和21.7%;粮食产量9.25万吨、油料作物2779吨、蔬菜作物1.25万吨、水果产量394吨,依次分别占全县的21.8%、15.1%、21.7%和9.9%。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1.38万吨,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分别为4155吨、2326吨和7288吨,蛋产量1189吨,依次分别占全县总量的17.8%、15.5%、20.3%、18.6%和26.5%。区内北部有全县四大灌区之一的江口水库灌区,油田和大福镇灌溉条件良好,南部的北源乡和大冲乡多旱灾发生。

发挥北部丘陵山地的地域特色优势,按照“稳粮、增油、扩菜、调畜”的基本思路,突出粮食、蔬菜和畜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供给功能,以农业产业的功能组团化、平台园区化、形态集群化、产业高级化发展为方向,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1)重点进行以龙洲水库大型水源工程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龙洲水库建设新的大型水源工程,进一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同时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田灌溉条件。积极进行耕地整理和土地开发等土地整治工作,稳定该区域的耕地面积;继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重点进行土地平整、完善田间排灌渠系、改善田间道路、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切实夯实北部丘陵地带农田基础条件。

(2)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改良水稻种植品种,重点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和常规优质水稻品种。在灌溉条件较好的万福和油田镇重点发展高产、优质、生育期长的优质高产杂交稻为主,建成全县重要的高产水稻区之一,在易受干旱的北源和大冲等乡,以种植生育期适中的优质品种为主,建成全县重要的常规优质稻高产区。重点建设两大示范基地,即在万福镇建设“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和“绿色水稻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梅塘乡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3)作为全县“双低”油菜发展的辐射带动区域,要充分利用部分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逐步扩大油菜播种面积,引进“双低”优质品种,逐步替代本地油菜品种,强化油菜生产的基础条件,着力提升油菜单产。

(4)稳步扩大蔬菜播种面积,大力发展季节性蔬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依托本区域山地、气候等自然优势,着力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建设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在油田镇建设“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优质蔬菜的发展。

(5)发展以井冈蜜柚为主的特色林果业,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行标准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品质。重点在油田镇建设“优质绿色井冈山蜜柚生产示范基地”。

(6)积极发展以生猪和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大力推广三元结构种植,合理利用有效的光热资源,增加饲料饲草产量,充分利用草山草坡资源,积极发展具有传统特色的肉牛产业,加大肉牛品种改良力度,培育和壮大可繁母牛群,通过改良、选留、外购途经,优化壮大基础母牛繁育群。

(7)大力发展沼气和有机肥等产业,建立畜牧业与种植业之间有机互动的良性机制,推广牧-沼-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规模养殖场的粪便,通过沼气系统将三者连接起来,形成“畜禽粪便供沼,沼液施肥蔬菜、优质稻”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业整体效益。

4.3.3北部辐射区:高效集约型现代农业

该区域位于吉安县中部,包括桐坪镇、固江镇、澧田乡、梅塘乡、官田乡和登龙乡等6乡镇,下辖102个行政村,总人口12.72万人,总土地面积74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的27.4%和35.5%,其中农业人口12.11万人。全区属吉泰盆地中心地带,地形地貌以河流聚汇形成的窄长河谷平原、山地丘陵等为主。区内有银弯桥水库、福华山水库和樟坑水库等三大水库灌区,水源条件较好,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是全县最重要的优质水稻、生猪、肉牛和家禽等大宗农产品高效生产区域。200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4.3亩,油料作物13.1万亩,蔬菜作物1.9万亩,瓜果类作物0.2万亩,分别占全县的比重为37.9%、39.4%、35.6%、25.6%和49.6%;粮食产量1.72万吨、油料作物6690吨、蔬菜作物1.5万吨,瓜果类4009吨,水果产量721吨,依次分别占全县的40.4%、36.3%、26.1%、61.1%和18.2%。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7万吨,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分别为1.02万吨、4159吨和1.2万吨,蛋产量1205吨,依次分别占全县总量的34.7%、38.4%、36.3%、31.6%和26.8%。

进一步强化该区域作为全县重要的粮食、油料、畜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供给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引进良种良法、健全服务体系等举措,将该区建设成为全县保障粮食和菜篮子等产品供给安全的主体功能区域。

(1)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农业基础条件。积极进行耕地整理和土地开发等土地整治工作,稳定该区域的耕地面积,加大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切实夯实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重点在官田乡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基地”,探索推广适宜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

(2)水稻种植以优质高产杂交稻种植为主。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攻方向,加强中高档优质杂交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在银弯桥水库、福华山水库和樟坑水库等水库灌区,包括固江、澧田、桐坪、官田、梅塘等水利条件较好的乡镇,以种植生育期较长的优质高产杂交稻为主,建设全县面积最大的高产水稻区,在官田等部分山区,以种植中稻为主,建成全县重要的超级稻生产区。重点在固江镇和梅塘镇分别建设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场,在桐坪镇建设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片、场)的辐射带动,大力推广轻简栽培等实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稻种植的单产和品质。

(3)积极引进推广种植优质高效的“双低”油菜品种,以泸水沿岸的固江镇和澧田乡为核心的高效“双低”油菜产业带,积极开展油料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重点在固江镇建设“绿色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高产高油新品种,重点通过改善良种繁育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高该区域油料综合生产能力。

(4)积极发展季节性蔬菜的生产,建设全县最大的冬季性蔬菜生产基地。稳步扩大冬闲田的蔬菜播种面积,积极在各乡镇建设秋冬季节性蔬菜生产基地;适当发展设施蔬菜,重点进行绿色或有机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在固江镇和梅塘乡重点建设绿色有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5)确立以生猪、肉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方向。依托江西正邦禽业公司和吉安正邦养殖等龙头企业,分别在固江、登龙等乡镇建设家禽、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同时推进可繁母牛专业村(小区)和优质肉牛育肥基地建设,通过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适当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6)适当发展地方特色突出的柑桔类水果,加强优质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延长鲜果上市期。

4.3.4南部辐射区:生态特色型现代农业

该区域位于吉安县东南部,包括天河乡、安塘乡、指阳乡和敖城镇等4乡镇,下辖52个行政村,总人口5.69万人,总土地面积558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的12.57%和26.52%,其中农业人口4.21万人。该区域为罗霄山脉中段,主峰龙山海拔728.7米,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的自然条件相对全县其他区域较差,特色林果业发展优势突出,是全县重要的油菜、林果生产基地。200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3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2.97万亩,油料作物7.89万亩,蔬菜作物1.19万亩,瓜果类作物0.12万亩,分别占全县的比重为20.6%、20.5%、21.5%、16.2%和34.2%;粮食产量8.8万吨、油料作物4195吨、蔬菜作物9804吨,瓜果类1399吨,水果产量978吨,依次分别占全县的20.8%、22.7%、17.0%、16.4%和21.3%,其中柑桔产量963吨,占全县总产量的42.7%。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9443吨,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分别为3404吨、1720吨和4302吨,蛋产量710吨,依次分别占全县总量的12.2%、12.7%、15.0、11.0%和15.8%。

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现有产业基础,以生态特色农业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优质水稻、油菜和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以柑桔、蜜柚等特色产品为主的林果产业和以肉鸡、生猪和肉牛为主的特色养殖业。

(1)加强以土地开发、整治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发宜农未利用土地,加大对宜耕低效园地、坡地的开发整理力度,扩大耕地面积,继续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稳定水稻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

(2)水稻种植以优质高产杂交稻和超级稻为主,在安塘、敖城、指阳等灌溉条件较好的乡镇,种植生育期较长的优质高产杂交稻为主,建成全县重要的高产水稻区,在天河镇和敖城、官田乡的部分山区,以种植中稻为主,建成全县重要的超级稻生产基地。

(3)作为全县“双低”油菜发展的辐射带动区域,以禾水沿岸的敖城、指阳两镇为重点区域,种植优质高效的“双低”油菜品种,重点通过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等举措,实现油料作物单产与品质的提高。

(4)充分利用本区域山区气候特点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山绿色、有机反季节蔬菜,补充夏秋淡季蔬菜和高端蔬菜市场的供应。重点在敖城镇建设“绿色有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5)重点发展以肉牛、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依托吉安正邦禽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在安塘镇建设生猪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充分利用草山、草坡等草场资源优势建立可繁母牛基地,为全县的肉牛集中育肥基地提供后备牛源。

(6)大力发展以柑桔类为主的特色林果业,重点在敖城镇建设优质绿色井冈山蜜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绿色果品的种植栽培技术,通过绿色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提升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第5章 核心区建设规划

5.1发展思路与目标

1、发展思路

按照“城乡交融、产业融合、规模适宜、生态优先、功能多元”的发展思路,在稳定发展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功能的多元化,积极发展有机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园艺农业等,构建以优质粮油、特色葡萄、生态肉鸡等农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基地、葡萄示范带,集种苗供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肉鸡示范基地,同时规划建设一个农业生态示范园,一个农产品加工园,一个以吉安县“红、古、绿”为主要元素的乡村生态旅游专线。

2、规划目标

通过核心区建设,在“十二五”末期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在产业体系构建方面:到2015年,优质水稻产业、特色林果产业、健康畜禽养殖产业等“三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形成产业延伸、产业组织、产业集聚、产业安全、产业协调的五大良性发展机制,农业区域化布局、设施化装备、科技化支撑、市场化营销、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增长“六大平台”初步搭建,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产业链条不断纵深拓展,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赣中地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新路子。

在科技创新与示范方面:到2015年,将在解决制约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健全完善与吉安县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立其在赣中地区农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

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方面:到2015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农村经济体制,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探索,达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所突破、城乡统筹的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初步搭建起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公共平台,建立起促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15个,出台并实行农业信用担保和信用平台财政支持政策,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立农业劳动力培训的长效机制。

5.2重点建设内容

(一)搭建一个科技创新展示平台

为加快推广新品种、新作物,促使农民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在吉安县横江镇横溪村委南边村和礼家村(吉安县至永阳公路)建立新品种引进示范园1400亩。重点建设水稻、蔬菜、花卉苗木、饲草、葡萄、蜜柚等特色林果等的新品种展示基地,进行全县良种实验示范与推广。其中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500亩、蔬菜新品种展示基地100亩、花卉苗木新品种展示基地100亩、饲草新品种展示基地100亩、葡萄新品种展示基地300亩、西瓜新品种展示基地100亩、花生大豆芝麻新品种展示基地100亩、水产新品种展示基地(公塘水库)100亩。

(二)启动四大主导产业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

1、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在横江镇建设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绿色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示范推广相关施肥、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着力提高水稻品质和单产。

2、特色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分别在敦厚、永和、横江、永阳等镇,重点建设绿色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引进葡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打造“横江葡萄”品牌。

3、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场:以吉安温氏禽业、江西正邦禽业和江西荣和农牧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凤凰、永阳两镇高标准肉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和永阳镇高标准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园,在横江镇建设标准化肉牛育肥示范小区。

4、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敦厚建设设施蔬菜标准园和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推广优质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

(三)积极推动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工程

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和城镇居民休闲需求,以草莓、西瓜、甜瓜、葡萄、柑桔等特色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构建以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为功能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在开发吉州窑、红色文化、乡土风情及文化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好横江葡萄谷,巩固提升横江公塘、永阳蒋坊等节点,重点打造敦厚苍田、横江瓦庙前等节点,建设具有生态观光、旅游休闲、葡萄采摘销售等综合功能的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开发横江葡萄谷生态旅游项目。

第6章 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6.1优质水稻种植业规划

6.1.1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能力建设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继续实施造地增量富民工程和土地整治工程,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按照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要求,借助科技力量,加快改造传统水稻产业。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以提升水稻单产水平和品质为主攻目标,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加强中高档优质稻和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采用“引进研发、试验、集成、示范、辐射推广”的技术路径,培育研发一系列可以在同类型区域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水稻新品种(系)、新产品、新技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优质高产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建立一批水稻安全用药示范区,普遍实行无公害化生产。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吉安县在粮食主产区的地位,把全县建成江西现代水稻生产科技示范的高地,促进水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解决制约吉安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健全完善的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水稻生产科技创新体系。在规划后5年时间,以“拓展功能”为主,树立“吉安稻米”品牌,由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态、效益功能转变,把吉安建成水稻生产科技合作的窗口、试验示范的基地、标准化生产的样板,以此推动辐射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形成辐射带动周边的示范推广新格局。

近期目标:到2013年,高标准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水稻播种面积由2009年的105.5万亩调整稳定为105万亩,水稻总产量44万吨。

中期目标:到2015年,随着制约吉安水稻生产发展的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关键种植技术领域的突破,水稻生产发展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水稻总产量48万吨。

远期展望: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研发及示范辐射功能,推动辐射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形成辐射带动周边的示范推广新格局。

6.1.2空间规划布局

根据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2011年-2015年期间,优质水稻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除天河镇外,均规划为双季稻产区,具体规划空间布局如下:

——核心区:包括敦厚、横江、凤凰、永和和永阳等五乡镇,全部为双季稻产区,是全县重要的优质高产杂交稻和优质稻生产区域。水稻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在24万亩,积极推进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水稻单产和品质。在灌溉条件较好的敦厚、横江和永阳等镇,建设优质高产杂交稻生产优势区;在易受干旱的凤凰和永和镇,种植生育期适中的优质品种。重点在凤凰镇车头至横江镇老屋下,横江镇南垅、富田仕洲等村建设2个万亩连片高产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北部辐射区:该区地力较高,农田灌溉条件较好,全部为双季稻产区,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优质高产杂交稻生产优势区域。依托银弯桥水库、福华山水库和樟坑水库便利的灌溉条件,在该区域内大面积种植生育期较长的优质高产杂交稻,以固江镇为重点,积极推进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建设。积极推进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该区域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37万亩,2015年保持稳定播种面积37万亩。

——南部辐射区:包括天河、敖城、指阳和安塘等四乡镇,除天河镇之外为双季稻产区,是全县重要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种植优势区和唯一的超级稻种植优势区。依托樟坑水库,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安塘、敖城、指阳种植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在天河镇和敖城的部分山区,种植中稻,建成全县面积最大的超级稻生产优势区。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20.6万亩,2015年保持稳定播种面积20.6万亩。

——外围带动区:包括油田镇、万福镇、北源乡和大冲乡,全部为双季稻产区,是全县重要的优质高产杂交稻和优质稻生产区域。未来五年内将建设龙洲水库大型蓄水工程,增加灌溉面积15.5万亩。依托江口水库和龙洲水库便利的灌溉条件,在油田镇和万福镇重点建设全县北区的优质高产杂交稻种植优势区,在万福镇继续开展优质水稻万亩高创建活动。在易受干旱的北源和大冲两乡,种植生育期适中的优质品种,建设全县重要的优质稻示范标准化生产区。该区域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23.4万亩,2015年保持稳定播种面积23.4万亩。

表6-1 优质水稻空间发展布局(亩)

 

区域

乡镇

现状

2013

2015

外围带动区 万福镇

74175

74960

74960

油田镇

63000

67500

67500

北源乡

45735

45870

45870

大冲乡

50130

46655

46655

北部辐射区 固江镇

75600

75600

75600

桐坪镇

96945

97465

97465

梅塘乡

88725

85660

85660

登龙乡

54690

55130

55130

官田乡

58530

57225

57225

浬田乡

54855

56435

56435

核心区 敦厚镇

49485

48155

48155

永阳镇

53220

51370

51370

横江镇

59445

54695

54695

永和镇

38715

40100

40100

凤凰镇

41685

41865

41865

南部辐射区 天河镇

8070

8070

8070

敖城镇

55770

55675

55675

安塘乡

45765

43405

43405

指阳乡

40485

43250

43250

合计(万亩)

105.5

105

105

 

6.1.3重点建设任务

(一)积极开展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活动

通过高产创建示范片场建设,集中展示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将高产示范区建设成为良种和良法结合、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载体和平台。按照每5万亩规模连片的水稻生产基地建设一个百亩示范方,每50万亩建设一个千亩示范区,每100万亩建设一个万亩示范片的标准,在全县水稻优势产区建设一批高产示范基地,通过高产示范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大面积水稻生产水平提高,稳定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二)大力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

继续实施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项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按照田块成方、沟渠配套、涵闸通连等要求,建设高产稳产稻田。推进农业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配套集成,重点加强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配套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建设,以及推广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免耕和绿色植保等技术,把中低产田建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把低产田改造成产量稳定的中产田。加快节能环保、高效、特色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扩大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建立一批水稻安全用药示范区,普遍实行绿色化生产。

(三)加强全县水稻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围绕“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思路,通过种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来优化品种结构、通过实施绿色及有机栽培来升级栽培技术等提高稻米附加值。加强水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综合考虑品种区域试验、品种和技术推广以及生产用种情况,建设国家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站和水稻优质品种展示站,常规水稻按100亩大田建1亩繁种田,杂交种子按200亩大田建设一亩制种田的建设标准,新建和扩建一批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站、品种技术展示站和制繁种基地。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产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结合规划区农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实现农作物秸秆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资源化利用,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减少废旧农膜等农业废物污染。

(四)加强农田植保体系和监测体系的建设

健全病虫监测和预报系统,加强测报和防治队伍建设,完善病虫发布机制,强化“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构建新型植物保护体系。主要建设水稻生物灾害防控站,配备应急防治设备、指挥设备、建设应急农药库和设备库等,构筑水稻生物灾害应急防控体系。同时,建设水稻抗病性监测中心,负责水稻产区各水稻品种抗病性和重大病害生理小种的变化,及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指导调整种植计划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加强稻田监测系统建设,系统了解水稻全生育期苗情、虫情、病情、灾情,及时、全面反映水稻生产形势,为科学指导水稻生产,全面掌握产需动态奠定扎实基础。重点建设田间生长监测和稻情监测两个系统,主要配备田间观测仪器、信息网络设施和信息采集、分析设备。

(五)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

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优化产业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为主的联动发展模式。以耕地承包使用权流转和使用权入股为主要形式,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股份制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专业化生产大户为补充,形成多元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联动发展。积极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扶持育秧育苗、农机、植保等综合服务组织。

6.1.4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1、良种繁殖制种基地

建设地点:桐坪镇

建设规模:3000亩

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常规优质稻、高产杂交稻、超级稻制种基地。种子基地田间基础建设,建立标准化排灌体系,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建立标准化种子基地。建设种子检验室、精选车间、种子仓库、晒场。添置种子检测设备。

投资估算:总投资800万元,基中良种繁育生产性投资55万元,项目田间基础建设性投资420万元,项目建设种子检验室、精选车间、种子仓库、晒场等投资300万元,添置种子检测设备投资25万元。

2、全县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全县范围内19个乡镇。

建设内容:重点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建设。

投资估算:1亩规模投资1000元,50万亩共需投资25000万元。

3、绿色水稻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建设地点:在万福镇、桐坪镇和横江镇分别建设1万亩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

建设内容:建设农田水利,基地所在地的地势基本平坦,田块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作业,田面坡度符合灌水坡降要求;基地田间道路系统结构完整,田间干路、田间支路和田间小路布局合理,田间道路及桥、涵等建筑物配置齐全;机电灌溉基地农田电力系统配套齐全、有效;配备产前、产中、产后生产全过程的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达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实现机械化。

投资估算:1万亩规模投资1930万元,3万亩共需投资5790万元。

4、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县技术推广中心

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重点建设病虫监控室、实验室、设备维修室、植保机械库、农药储备库、温室以及病虫监测点。建设乡镇预警调查系统观测圃6-8个点,配套完善水利设施和观测设施。购置监测和预警设备和预警与应急控制器械。

投资估算:400万,其中中央投资4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00万元。

5、耕地质量区域站建设项目建设

建设内容:重点进行化验室改造;肥力定位监测点10个;肥料区域实验基地20亩;新相关器设备。耕地质量区域站项目实施后,将建成区域性的土壤地力监测网点和肥料区域试验基地,同时配备相关仪器和监测设备。

投资估算: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40万元,地方投资60万元。

6、沃土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全县范围内

建设内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按照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制卡、定点配肥、定向供肥、定人服务等“三统三定”运作模式,确保技术指导到户,配方肥落实到田。积极推进秸秆还田,计划五年内推广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45万亩,建立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监测点10个;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骨干5000人次。

投资估算:测土配方施肥总投资400万元,秸秆还田总投资1125万元。

表6-2 吉安县优质水稻种植重点建设项目规模与投资

 

序号

规划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

总投资

建设地点

1 良种繁殖制种基地

3000亩

800

桐坪镇

2

全县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5万亩

25000

全县范围

3

绿色水稻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3万亩

5790

万福、桐坪、横江

4

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

400

东阳镇

5

耕地质量区域站建设项目建设

300

鼎湖镇

6

测土配方施肥

每年105万亩

400

全县范围

7

秸秆还田

每年9万亩

1124

全县范围

合计

33014

 

6.2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

6.2.1发展思路与目标

依托吉安县畜牧业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生猪、肉鸡两大优势产业发展规模,适度发展具有传统特色的肉牛产业。本着提升效益、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打造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支撑,推进产业循环,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打造产业基地:以区域内资源和环境禀赋为依托,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抓手,依托畜牧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紧密联结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逐步优化区域布局,打造生产规范、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畜牧业养殖基地。

延伸产业链条:以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聚集度为目标,建设从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到产品加工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

完善产业支撑:强化畜牧产业发展支撑,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监控、市场和技术服务等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促进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

推进产业循环:通过对畜产品加工和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健康养殖水平,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到2015年,全县畜牧业初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组织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操作机械化”的畜牧业现代化基本要求,建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形成具有吉安优势和特色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成为全县“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坚强支撑。2015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力争实现45亿元。其中,全市牧业生产总值28.8亿元,年均递增17.92%;全县畜产品加工增加值17亿元,年均增长16.47%;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生猪产业到2013年,出栏肥猪66万头,规模化程度70%以上;到2015年,出栏肥猪100万头,规模化程度90%以上;肉鸡产业到2013年,出栏肉鸡4000万只,规模化程度90%以上,到2015年达到肉鸡出栏5000万只,鸡肉产量达8万吨以上;肉牛产业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牛9万头,牛肉产量1.8万吨;到2015年,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牛肉产量2.25万吨。

表6-3 吉安县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体系

 

指标

2009

2013

2015

生猪出栏(万头)

34

70

90

牛出栏(万头)

8.2

12

15

家禽出笼(万羽)

2616

4000

5000

肉类总产(吨)

77488

150000

190000

其中:猪肉

26752

59000

76000

牛肉

11465

18000

22500

禽肉

39214

70000

90000

畜牧业产值(亿元)

106478

240000

290000

肉类加工业加工能力(吨)

65865

127000

170000

畜产品加工业加工增值(亿元)

67095

115000

170000

畜牧产业总值(亿元)

173573

340000

450000

 

6.2.2空间规划布局

畜牧业空间布局要遵循“三退、三进”的原则。“三退”,即退出村镇人口集中区,退出工业、旅游经济带;退出水源保护地,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规定为禁养区。“三进”,即进果(茶)园,以果草畜一体化为载体;进菜园,以设施四位一体为载体;进规范化小区,集中发展、规范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突出发展生猪、肉鸡,加快发展肉牛的畜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龙头加工企业,重点打造猪产业带、肉鸡产业带和肉牛产业带。

1、生猪产业优势区:主要分布在横江、固江、万福、永和、桐坪、登龙、凤凰、油田、浬田、梅塘和安塘等乡镇实施。其中固江、桐坪、登龙3个乡镇以生产仔猪为主,其它8个乡镇以生产育肥猪为主。主要以提高生猪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提高生猪外销量和外地市场占有份额为主要目标。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猪规范化管理、产业化推动、合作化组织为主要建设内容。

2、肉鸡产业优势区:以吉安温氏禽业有限养殖基地、江西正邦禽业公司固江养殖基地为龙头,重点布局在为凤凰镇、敦厚镇、横江镇、永和镇、永阳镇、登龙乡、梅塘乡、万福镇等乡镇,辐射带动除天河外的全县各乡(镇)。主要以提高肉鸡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肉鸡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合作化组织为主要建设内容。

3、肉牛产业优势区:主要布局在横江、固江、登龙3个乡镇,辐射到周边的兴桥、龙岗、屏山、珠坑等村镇。主要以提高肉牛规模化生产水平,提升肉牛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打造吉安县肉牛品牌和特色,提高肉牛外销量和外地市场占有份额为主要目标,以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人工授精站(点)建设,肉牛市场建设,人工草地建设,肉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杂交母牛保护,肉牛优良品种和肉牛饲养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主要建设内容。

表6-4 高效生态畜牧业规划布局

 

区域

重点乡镇

重点发展方向

生猪产业优势区

横江、固江、万福、永和、桐坪、登龙、凤凰、油田、浬田、梅塘和安塘等乡镇 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范化管理、产业化推动、合作化组织为主要建设内容。

肉鸡产业优势区

凤凰镇、敦厚镇、横江镇、永和镇、永阳镇、登龙乡、梅塘乡、万福镇等乡镇 以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合作化组织为主要建设内容。

肉牛产业优势区

以横江、固江、登龙3个乡镇为主,辐射周边的兴桥、龙岗、屏山、珠坑等村镇 以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人工授精站(点)建设,肉牛市场建设,人工草地建设,肉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杂交母牛保护,肉牛优良品种和肉牛饲养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主要建设内容。

 

6.2.3重点建设任务

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建成颇具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在对吉安县现有产业进行调整优化和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发展特色种业;依托龙头企业,在发展生猪、肉鸡的同时做大做强具有传统优势的肉牛业;加强畜牧加工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畜牧业支撑服务产业,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加大种业发展力度,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良种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大力发展以优质生猪、肉牛、肉鸡为主的特色生物育种,建设优质种畜禽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生猪方面:加快建设或引进猪种扩繁场,推动乡镇生猪品种改良站建设,在生猪主产区积极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肉鸡方面:建设和完善种鸡场(扩繁场)。肉牛方面:加强良种及繁育技术推广,选择适应本地区特点的优良品种,采用成熟、配套的良种繁育技术路线对肉牛进行改良。主要任务是建设肉种牛繁育场、肉牛品种改良站等。计划3~5年逐步建成科学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构建以“原种场—扩繁场—商品种畜禽场—优质新品种(系)产业化示范推广”为主线的现代畜禽特色育种产业链,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肉牛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80%,肉羊由60%提高到90%,生猪、肉鸡实现良种化。

2、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洁净养殖技术,积极推行“农、牧、渔、沼”结合等多位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洁净养殖技术,严格控制养殖及生物环境,合理利用粪污等资源。新办、改建、扩建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套建设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鼓励养殖场区配套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养殖场区生态环境,净化场区空气。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积极推进有机肥产业的发展,将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等经一系列高温、高压等工艺处理,加工成无病菌、无毒、无臭,并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有机复合肥料。

3、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推广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和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直接投资、股份合作、产销直挂等形式,带动散养户建立生态型畜牧业基地。培育和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依托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引导分散养殖逐步向集约化养殖小区转移,促进养殖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实现养殖污染集中管理,统一治污,强化对养殖各环节环境保护的管理。积极拓展畜牧业发展的空间,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6.2.4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

(一)生猪养殖基地

1、现代生猪养殖示范场升级改造项目

建设地点:全县大规模集约化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建设内容:对现有10个大规模集约化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扩建猪舍等生产设施,每场扩建2500平方米;对部分受损的猪舍进行修复,平均每场改造1000平方米;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建沼气工程等粪污处理设施,强化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完善防疫、消毒、监控、人工授精等设施设备,打造区域内生猪现代化养殖的示范基地。

建设投资:每个龙头养殖场平均投资800万元,示范场升级改造项目共计投资8000万元。

2、生猪养殖标准化改造项目

建设地点:全县中等规模生猪养殖场

建设内容: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对现有10个年出栏3000~5000头的中等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平均每场改造猪舍1000平方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沼气工程等环保设施,配置防疫、消毒、监控、人工授精等设施设备,提高生猪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建设投资:每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投资300万元,共计投资3000万元。

3、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新建项目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新建一批不同规模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提升吉安县生猪养殖规模和档次。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按照年出栏商品猪数量可分为大型规模化、中型规模化、适度规模化和小型规模化四个规模进行建设,总投资7.55亿元。

建设地点:生猪产业带,横江、万福、永和、凤凰、油田、浬田、梅塘和安塘8个重点乡镇。

建设内容:

(1)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新建大型规模化养猪场6个,年出栏生猪10万头,其中年出栏5万头的规模场1个,年出栏1万头的规模场5个。项目建成实施后,全县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出栏量超过20万头以上,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20%。

大型规模化养殖场采用先进生产工艺,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施设备,从布局和设计上做到分区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艺上采用完全圈养饲养工艺,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均衡出栏;饲养技术上采用机械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和人工授精等技术,实现生猪养殖的高产出、高效率和高效益。

(2)中型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生猪5000~10000头)。新建年出栏5000头的中型规模化养猪场20个,新增出栏生猪10万头,全县中型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出栏总量将达15万头,约占生猪出栏总量的15%。

按照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每个中型规模化养猪场新建繁殖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和育肥舍等各类标准化猪舍5000多平米;配套建设饲料加工贮存、物料贮存、淋浴消毒、兽医化验、粪污处理等辅助生产设施800多平米;完善场区工程、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购置生产、辅助生产及相关配套设备。

(3)适度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000~5000头)。根据吉安县生猪发展现状和规模化发展程度,生猪适度养殖规模为1000头左右。新建年出栏生猪1000头的适度规模养猪场300个,新增年出栏生猪30万头,全县适度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出栏总量将达45万头,占生猪出栏总量的45%,成为全县生猪规模化发展的主体和重点。

为促进环保型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适度规模养殖可采用生态养殖方式,采用厚垫料养猪工艺,利用猪的行为习性,在垫料中加入发酵剂,发酵分解猪粪尿,在养殖环节就最大限度消除生猪粪污。新建各类猪舍1800平米,建设饲料贮存、防疫等设施,购置生产、辅助生产及相关配套设备。

(4)小型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100~1000头)。进一步提高吉安县生猪养殖规模,减少生猪的分散饲养。对于广大养殖户,鼓励建设标准化猪舍,发展小型规模化养殖。规划期内新增年出栏300头的小型规模化养殖户200个,年新增出栏生猪6万头。规划实施后,小型规模化养猪场(户)年出栏生猪20万头,占出栏总量的20%。

推行小型规模化养殖场(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每个养殖户平均新建标准化猪舍350平米,配备简易的消毒、防疫设施设备,配建小型沼气工程,对养殖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也可采用厚垫料生态养殖方式消纳养殖粪污。

建设投资:大型规模化养猪场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年出栏5万头的规模场投资4500万元,年出栏1万头的规模场每个投资1400万元。中型规模化养猪场总投资1.2亿元,每个中型规模化养猪场投资600万元。适度规模化养猪场总投资4.8亿元,每个适度规模化养猪场投资160万元。小型规模化养殖户总投资4000万元,每户投资20万元。

项目总投资7.55亿元。

(二)肉鸡生产基地

1、现代肉鸡养殖示范场改造升级项目

建设地点:现有大型规模化肉鸡场

建设内容:对现有肉鸡产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养鸡场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对现有的10个大型规模化肉鸡场生产能力进行扩容,扩建鸡舍等生产设施,每场扩建3000平方米;对部分鸡舍进行修复,平均每场改造1000平方米;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建沼气工程等粪污处理设施,强化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完善防疫、消毒、监控等设施设备,打造区域内肉鸡现代化养殖的示范基地。

建设投资:每个龙头养殖场平均投资500万元,示范基地共计投资5000万元。

2、新建肉鸡标准化养殖场(小区)项目

建设地点:肉鸡产业带,凤凰镇、敦厚镇、横江镇、永和镇、永阳镇、登龙乡、梅塘乡、万福镇等乡镇。

建设内容: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新建一批不同规模的肉鸡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提升吉安县肉鸡养殖规模和档次。肉鸡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按照年出栏肉鸡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小型两个规模进行建设。

(1)大型规模化肉鸡场(小区)(年出栏肉鸡100万只以上)。新建大型规模化肉鸡场10个,年出栏肉鸡1000万只。

大型规模化养殖场采用先进生产工艺,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施设备。从布局和设计上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艺上采用全进全出、均衡出栏;饲养上采用机械喂料、自动饮水等技术,实现肉鸡养殖的高产出、高效率和高效益。

(2)中小型规模化肉鸡养殖场(小区)(年出栏肉鸡50万只)。新建年出栏50万只的中型规模化肉鸡场40个,新增出栏肉鸡2000万只,全县中小型规模化肉鸡场肉鸡出栏总量将达3000万只,约占肉鸡出栏总量的60%。

按照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每个中小型规模化肉鸡场新建标准化鸡舍9000平米;配套建设饲料加工贮存、物料贮存、淋浴消毒、兽医化验、粪污处理等辅助生产设施800多平米;完善场区工程、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购置生产、辅助生产及相关配套设备。

建设投资:每个大型规模化肉鸡场投资约2000万元,总投资投资2亿元;每个中型规模化养猪场投资1000万元,总投资4亿元。

项目总投资6亿元。

(三)肉牛生产基地

建设地点:肉牛产业带,以横江、固江、登龙3个乡镇为主

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1)标准化肉牛育肥小区建设。到2015年新建标准化肉牛育肥小区30个,每个小区年出栏育肥牛1000头,年总出栏量3万头。小区建设内容包括牛舍、围栏、饲料存贮及加工、粪污处理等设施,每个小区投资约640万元,总投资1.92亿元。

(2)扶持适度规模养殖户300户。每户饲养能繁母牛20头以上,每户补助资金20万元,用于修建圈舍、购置饲养用具等,总投资6000万元。

(3)人工牧草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建设20个人工牧草示范基地,人工草场达10万亩,主要建设以横江为中心的人工牧草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凤凰、永阳、敦厚、登龙、梅塘等乡镇,以冬种黑麦草为主。总投资300万元,主要用于人工牧草基地种子补贴、灌溉设施、草场围栏、草地垦植以及牧草机械设备。

(4)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改造工程。依托农业部标准化养殖小区改扩建项目资金,对现有部分肉牛养殖小区进行改造,使其规范化、标准化。计划每年改造2个,5年内改造10个小区,每个小区投资100万元,总投资1000万元。

项目总投资2.11亿元。

(四)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地点:生猪、肉牛、肉鸡产业带。

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项目包括吉安温氏集团黄羽肉鸡纯种繁育基地和父母代种鸡场;优良外种猪原种场、扩繁场;肉牛良种繁育场、肉牛品种改良站(点)等9个建设项目。

(1)肉种鸡场:建设肉种鸡场3座,每座种鸡场饲养肉种鸡10万套。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各类鸡舍、辅助生产建筑、公用配套及生活管理设施。每个种鸡场投资3500万元,总投约1.05亿元。

(2)种猪场:新建种猪场2座,每座种猪场饲养纯种母猪1200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各类猪舍、饲料库、淋浴消毒、兽医室等生产建筑和辅助生产建筑、公用配套及管理用房等。每个种猪场投资2500万元,总投资5000万元。

(3)种牛场:新建种牛场1座,引进良种肉牛,进行良种繁育。种牛场存栏种牛2000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各类、牛舍淋浴消毒室、兽医室、饲料库、人工受精室及公用配套及管理用房等,种牛场投资1700万元。

(4)肉牛品种改良站:新建肉牛品种改良站3个,每个站点配备精液保存、运输以及人工授精等设备和器械,打造完备的生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每个站投资100万元,总投资300万元。

以上项目总投资1.75亿元。项目实施后,新增种猪存栏规模2400头,父母代蛋种鸡存栏30万套,肉种牛存栏1000头;每年新增供种能力:二元种猪20000万头、商品肉鸡苗4200万羽。

(五)养殖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建设地点:大型畜禽养殖场

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对原有的规模养殖场,重点是养鸡场的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示范与有机肥生产厂建设,根据养殖规模和布局情况,在肉鸡养殖重点区域建设有机肥加工厂4座,每座投资1000万元,总投资4000万元。

表6-5 吉安县高效生态畜牧业重点建设项目和内容

 

序号

规划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

总投资

建设地点

1 现代生猪养殖示范场升级改造项目 对现有10个大规模集约化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8000 全县大规模集约化生猪养殖龙头企业
2 生猪养殖标准化改造项目 对现有10个年出栏3000~5000头的中等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 3000 全县中等规模生猪养殖场
3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新建项目 大型规模化养猪场6个,中型规模化养猪场20个,适度规模化养猪场300个,小型规模养殖户200个。 75500

生猪产业优势区

4 现代肉鸡养殖示范场改造升级项目 对现有的10个大型规模化肉鸡场生产能力进行扩容 5000 现有大型规模化肉鸡场
5 新建肉鸡标准化养殖场(小区)项目 大型规模化肉鸡场(小区)10个,中小型规模化肉鸡养殖场(小区)40个。 60000 肉鸡产业优势区
6 肉牛生产基地 新建标准化肉牛育肥小区30个,扶持适度规模养殖户300户,建设20个人工牧草示范基地,改造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0处。 21100 肉牛产业优势区
7 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肉种鸡场3座,新建种猪场2座,新建种牛场1座,新建肉牛品种改良站3个。 17500 生猪、肉牛、肉鸡产业优势区
8 养殖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根据养殖规模和布局情况,在肉鸡养殖重点区域建设有机肥加工厂4座 4000 在肉鸡养殖重点区域
合计

194100

 

6.3特色林果业发展规划

6.3.1发展思路与目标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遵循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葡萄发展为主线,结合发展井冈蜜柚及其他特色水果,按照横江葡萄产业化发展思路,坚持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原则,以农户自愿发展为基础,政府适当补助为手段,进一步扩大规模、打造亮点、提升品质、开拓市场、注重效益,提高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完善果业技术服务网络和市场销售网络。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以建立绿色、有机生产操作规程体系、申请农产品产地地理标志登记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种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升特色林果业的科技水平,稳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和产业升级,强化示范基地的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设施栽培生产规模,有重点的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探索产业发展合作机制,提高组织化水平。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四化”发展思路,促进全县林果业从生产布局“分散式多种”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园区建设发展,产品市场从“普通型”果品向“品牌化”精品果发展,品种结构从以葡萄为主的单一化向以葡萄为主其他精品水果(杨梅、枇杷、桑椹等品种)适宜发展的科学化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全县特色果业产业竞争力,使特色林果业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果业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横江葡萄总面积达到3.5万亩,井冈蜜柚总面积达到2万亩,其他果树面积稳定在0.6万亩的规模。横江葡萄年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建成吉永公路沿线横江葡萄生态旅游观光带,形成早、中、晚熟优质葡萄均衡上市格局,培育一个年消化5000吨以上葡萄加工企业,延长葡萄鲜果货架期,延伸产业链,树立“中国葡萄之乡”的生态旅游新形象。

表6-6 吉安县特色林果业种植主要规划指标 单位:万亩、万吨

 

品种

2009

2013

2015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葡萄 2.4 2 5.4 4.6 6.0 5.2
井冈蜜柚 0.2 0.18 3.7 3.4 4.0 3.8
其他 0.6 0.48 0.9 0.8 1.0 0.9
合计 3.2 2.66 10.0 8.8 11.0 9.9

 

6.3.2空间规划布局

结合现有发展基础,按照“集中连片、重点发展、优特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全县特色林果种植结构与布局,逐步实现种植基地化、区域特色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核心区:是全县横江葡萄最主要的种植优势区域,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优质横江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所在区域。未来葡萄布局将依托现有规模化葡萄基地及城市周边地理位置优势,进一步把点做大做强,连点成带。启动阶段,以绿色、有机等标准技术规范为指导,重点建设敦厚的对门嵊上葡萄基地、高速公路出入口葡萄基地,横江的屋头瓦庙前葡萄基地、横溪公塘葡萄基地、良枧湖洲有机葡萄基地、永阳的蒋坊葡萄基地,以基地为重要节点展开布局,以点带面,点轴联动,逐步形成吉永公路沿线横江葡萄生态旅游观光带。后一阶段重点建设凤凰龙陂葡萄基地、永和吉洲窑葡萄基地、桐坪陈家葡萄基地,以基地为核心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到2015年上述9个基地均扩大到1000亩左右。

——南部辐射区和外围带动区:是全县最重要的井冈蜜柚生产基地和其他特色水果种植优势区域。分别在油田镇、敖城镇建设绿色井冈山蜜柚标准化生产示范核心区2000亩,辐射带动万福镇、北塬乡、大冲乡、天河镇、安塘乡。其他果树品种以群众自愿为基础,提倡走规模化、专业化果业发展之路,果业局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政府适当资金补助,逐步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四化”果业发展新局面。

6.3.3重点建设任务

1、加快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

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路子,采取灵活的机制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加快提高苗木产业化程度。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势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建设,重点抓好优质苗圃和采穗圃建设,发挥好苗圃在良种引进、选育、驯化、示范、推广中的作用。围绕井冈蜜柚和横江葡萄等优势品种,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力度,力争两年内建设一个高标准采穗圃。立足自繁自育,把引进新品种和培育乡土优良树种结合起来。鼓励多种经济成份采取多种形式,从事苗木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和搞活种苗市场,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苗木繁育和供应体系。

2、大力推进绿色特色林果标准化基地建设

按照林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劳动者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促进基地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加快制定横江葡萄、井冈山蜜柚等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坚决杜绝定植实生苗,避免出现新的低产果园。逐步推广横江葡萄设施栽培,葡萄和蜜柚等主要特色林果产品全面普及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的内在品质、外观质量、食品安全水平和商品率。扩大绿色、有机林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到2015年,完成全县优势区域绿色生产基地的环评认证,使横江葡萄全部实现绿色标准化生产。

3、加快引进、扶持和建设一批龙头企业

把林果产品加工业纳入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动。吸引各类资本投资以横江葡萄、井冈山蜜柚为主的特色林果产品开发。创新经营机制,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整合,组建大企业,建设林果产品加工园区,增强竞争力,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加工企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林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业和市场营销,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效益、有市场潜力的加工企业群体,延长产业链,形成林果产业集群优势。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实现企业和农民的共赢。

4、实施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

以横江葡萄和井冈山蜜柚为重点产品,积极引导、帮助林果产品各类组织做好商标注册工作,积极推进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分类、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检验检测,形成生产、销售、贮藏、运输、加工、包装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不断推进品牌化建设进程,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展横江葡萄和井冈蜜柚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形成区位品牌,促进产业聚集。扶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利用各种媒体和现代手段,加大对林果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县政府可以利用政府信誉为企业推广品牌时在乡土文化与时代性两个品牌诉求上承担信誉保证,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通过博览会、展销会,以及乡土文化节等形式推广吉安县特色林果品牌。加快特色林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林果生产、加工、分级、包装、销售全过程质量监控,严把质量关。

5、加强特色林果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建设

把建立林果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促进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和提高林果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积极引导创建各级林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林果专业合作社的主导作用,为林果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林果种植大户、农民经纪人和龙头企业等领办或合办专业合作社,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元主体竟相参与的格局。从技术管理、合作知识、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等方面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及成员开展梯级式培训,引导农民提高素质;通过专业合作社传播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新成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

6.3.4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

1、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建设地点:在横江镇建设150亩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

建设内容与标准:重点建设智能温室大棚、无病毒育苗网室、植物组培室;配套田间及附属工程设施;购置无菌脱毒设备、育苗设备、农机具;引进无病毒葡萄、蜜柚等水果新品种等。

投资估算:总投资300万元

2、绿色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建设地点:分别在敦厚、横江、永阳、凤凰、永和、桐坪等乡镇建设9绿色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建设内容与标准:重点建设敦厚的对门嵊上葡萄基地、高速公路出入口葡萄基地、横江的屋头瓦庙前葡萄基地、横溪公塘葡萄基地、良枧湖洲有机葡萄基地、永阳的蒋坊葡萄基地、凤凰龙陂葡萄基地、永和吉洲窑葡萄基地、桐坪陈家葡萄基地等九大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进行土地平整、高效节水灌溉改建工程、棚架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供排水、完成环种植区路网建设、搭建大棚,采用现代农业设施栽培技术,严格按照绿色葡萄生产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基地各项操作规程,控制使用有害农药等化学物品。进行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与宣传,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优质葡萄生产。

投资估算:按照每个基地400万的投资规模标准,总投资3600万元。

3、优质绿色井冈山蜜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建设地点:分别在油田镇和敖城镇建设绿色井冈山蜜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各1000亩。

建设内容与标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用房建设、工作道路修建、排灌电力等设施建设、配套设备设施购置、优良品种丰产栽培推广和扩繁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投资估算:按照每个基地700万的投资规模标准,总投资1400万元。

表6-7吉安县特色林果种植重点建设项目规模与投资

 

序号

规划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

总投资(万元)

建设地点

1 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150亩

300

横江镇

2

绿色、有机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9000亩

3600

敦厚、横江、永阳、凤凰、永和、桐坪

3

优质绿色井冈山蜜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2000亩

1400

油田、敖城
合计

4300

 

第7章 重点关联产业发展规划

7.1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7.1.1发展思路与目标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的要求,遵循“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可追溯化、营销定向化”思路,充分发挥吉安县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优化调整农产品加工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加工制造业,适应现代消费的新趋势、新潮流,重点发展粮油食品、肉制品、水果饮料、罐头食品、畜禽及果蔬精深加工,开发特色产品和创汇产品,形成传统食品加工与现代新型食品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完善食品检疫检验、冷藏、保鲜、运输等产业配套体系,提高产业效益和带动作用。扶持培育壮大一批优势龙头企业,支持重点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品牌,鼓励各类企业在吉安县设立食品加工原材料生产基地,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发展。

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快速增长,产业体系得到全面优化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向多样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形成以粮油食品、肉制品、水果饮料、罐头食品、畜禽及果蔬精深加工业为主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基本完善,主要产品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或国际水平,建成赣中南农产品资源集散地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农产品综合加工率5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其中,粮食加工企业8家,畜产品加工企业7家,果蔬加工企业5家,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做大作强“吉安大米”、“横江葡萄酒”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品牌。

7.1.2空间规划布局

重点在凤凰工业园和敦厚镇、永和镇、横江镇建设食品综合加工产业群,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在一些特色农业基地的附近发展相关加工工业,如在横江镇葡萄种植基地附近发展葡萄加工企业,在温氏养鸡基地附近建设饲料加工企业及家禽肉制品加工企业,将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信息资源引入到农业发展,重视农业基地建设的同时,重视产业经营中生产与市场、生产与加工的对接。形成“一区多基地”的产业布局结构,即:

农产品综合加工区:在东南部都市型高效精品现代农业区,依托凤凰工业园,建设农产品综合加工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

粮食加工基地:在北部山地丘陵粮牧互动型现代农业区的油田镇和万福镇,中部盆地高效集约型现代农业区的桐坪镇、固江镇、澧田乡、梅塘乡以及东南部都市型高效精品现代农业区的横江镇等地发展粮食加工企业。

畜产品加工基地:在北部山地丘陵粮牧互动型现代农业区万福镇、东南部都市型高效精品现代农业区的敦厚镇、中部盆地高效集约型现代农业区的固江镇等地建设猪鸡牛肉等肉制品综合加工企业,重点包括畜禽屠宰、冷冻肉、调味品生产以及骨血加工等禽肉副产品精深加工。在敦厚、永和、横江、永阳、登龙、梅塘、固江、万福等地建设大型生猪屠宰加工厂,在万福、里田、梅塘、登龙等地建设大型肉牛屠宰加工厂,在桐坪、万福、永和、敦厚、固江等地建设大型肉鸡屠宰加工厂。

水果加工基地:重点在东南部都市型高效精品现代农业区的横江镇葡萄种植基地附近发展葡萄加工企业。

7.1.3重点建设任务

1、建设现代农产加工示范基地与产业集群

基于现有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根据产业集聚要求,依托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以凤凰工业园为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产业集群。采取自建、联建和订单形式建立直供基地,突出对现有产品进行工艺改造、升级换代和新工艺的开发,扩大产业规模,拓展和延伸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和附加值,加强基地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等条件。

表7-1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主导项目

 

产业

项目门类

包含类别

食品加工

主导项目

饲料加工 适用于农场、农户饲养牲畜、家禽的饲料生产加工活动,包括宠物食品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 以各种畜、禽肉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及畜、禽副产品的加工活动
蔬菜、水果加工 用脱水、干制、冷藏、冷冻、腌制等方法,对蔬菜、水果、坚果的加工活动
方便食品制造 米、面制品,速冻食品,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等
罐头制造 肉、禽类罐头,水产品罐头,蔬菜、水果罐头等
营养、保健食品制造 适宜病者、老年人的,含肉、鱼、水果、蔬菜、奶、麦精、钙等均质配料的营养、保健食品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 指增加或改善食品特色的化学品,以及补充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和促进生长、防治疫病的制剂
葡萄酒制造 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等于或大于7%的发酵酒产品
软饮料制造 碳酸饮料,瓶(罐)装饮用水,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等

 

2、健全以优质特色产品为主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体系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企业对农业发展带动作用、增强农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调“绿色”和“特色”,创建一批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突出资源无污染的优良品质和加工产品的地域特征,健全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培育形成科技先导型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框架,促进吉安县农产品的加工及其制成品向多样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塑造具有吉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优质产品的形象。

3、培育壮大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以主要种植业商品生产基地、区域化生产片区、规模化园区为依托,鼓励和引进农业生产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农业产加销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市级和省级的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加工项目带动优势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实现专业化、园区化、标准化生产。选定一批有一定影响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发展。整合现有加工资源,鼓励大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途径,建设产加销龙头企业,促进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

4、加强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

在推广加工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加工产业的优质化程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加工质量标准平台,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标准体系,并建立标明产品产地、质量、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严格按照GMP标准、HACCP标准和ISO9000族标准等国际通行标准对生产设备、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QS认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

7.1.4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

根据产业发展基础、未来发展优势、区位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规划建设优质稻米生产、食用油加工、畜产品加工、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项目,预计共投资1.62亿元(详见表9-2)。

1、优质稻米加工项目

建设地点与规模:在万福镇、固江镇建设2个加工生产优质大米系列产品及米糠油等产品的粮食加工企业,每个企业年加工能力10万吨,米糠油2000吨。

建设内容与标准:引进优质稻米生产线和米糠油生产线,建设原料及成品仓库、生产车间、副产品处理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地磅间等生产用房,配置等生产设备等,发展配制米和系列高端产品,主攻省内外超市。实施用糙米作原料、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稻米深加工项目,集中开发米糠资源,生产米糠油,提高稻米附加值。

投资估算:投资4000万元

2、食用油加工项目

建设地点与规模:在固江镇建设食用油加工厂1座,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油菜为原料进行高档食用菜油精深加工。

建设内容与标准:引进高级食用油生产线一条,建设生产车间、原料与成品仓库、副产品处理车间等生产用房,配置榨油机、滤清机和储油设备等生产设备。

投资估算:1000万元

3、畜产品加工项目

建设地点规模:在凤凰工业园建设包括冷藏和深加工在内的畜产品及副产品综合精深加工企业1个,在永阳镇建设肉鸡大型屠宰加工企业,横江镇建设生猪大型屠宰加工企业,梅塘乡建设肉牛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生产配送冻肉、冰鲜肉、微波及预炸、腌制等食品。

建设内容与标准:主要包括屠宰车间、分割整理包装间、速冻间、冷藏库、保鲜库、污水处理系统等建设,生产线、高新加工技术等引进,生产设备购置等。

投资估算:4000万元

4、果品综合加工项目

建设规模:在横江镇建设以葡萄为原料的果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00吨;

建设内容:主要进行水果原料库、预处理车间、分级包装车间、冷藏库、加工车间、化验室等建设,以及相应的办公设施、相关设备及配套水电路设施建设。

投资估算:2000万元

5、生物饲料加工项目

建设地点与规模:在固江镇建设生物饲料综合加工厂,以打造饲料生产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秸秆资源,生产供饲养生猪、牛、家禽、鱼等品种的全价饲料和混合饲料等,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并逐步加大发展力度,形成相对集中的饲料生产区域,以满足县内与区外的市场需求。

建设内容与标准:引进先进的饲料生产线,建设生产车间、原料与成品仓库、副产品处理车间等生产设施,配置饲料生产、包装、运输等设备。

投资估算:1200万元

表7-2 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序号

规划建设项目

总投资

(万元)

建设地点

1

优质稻米加工项目

4000

万福镇、固江镇

2

食用油加工项目

1000

固江镇

3

畜产品加工项目

4000

凤凰工业园、永阳镇、梅塘乡、横江镇

4

果品综合加工项目

2000

凤凰工业园、横江镇

5

生物饲料加工项目

1200

固江镇

合计

12200

 

7.2现代农产品物流业

7.2.1发展思路与目标

“十二五”时期,着重解决吉安县现有农产品物流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按照创造农产品时间价值、场所价值、一定的加工价值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农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核心,以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为运行载体,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辅助的协同型农产品物流模式,全面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把吉安县建设成为赣中南优质农产品加工与集散重要物流节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三农”问题解决。

近期目标,到2013年,成立50家左右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建成4—5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培育1—2个大中型农产品经销公司,并带动全县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全县形成3-4个现代化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一批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50家规范化的“农家店”、“农资店”;在加强现有社区菜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改造升级100家标准化的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

中期目标,到2015年,全县农产品的农产品经销公司经由率达到20—30%,批发市场经由率达到70—80%;农产品流通合作社达到100家,“农家店”、“农资店”达到100家,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达到200家,在全县农产品的零售业中,“农家店”、“农资店”的销售比重达到20%,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的销售比重达到40—50%。

远期展望,到2020年,构建与吉安县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相适应、与全国接轨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使吉安县成为辐射和连通全市的农产品流通枢纽,赣中南优质农产品加工与集散重要物流节点。

表7-3 吉安县现代农业物流业规划目标

 

指标

单位

2013

2015

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4

4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由率

%

50-60

70-80

农家店、农资店

50

100

农家店、农资店销售比重

%

10

20

农产品配送中心

4-5

4-5

农产品经销公司

1-2

1-2

农产品经销公司经由率

%

10-20

20-30

农产品流通合作社

50

100

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

100

200

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销售比重

%

30-40

40-50

 

7.2.2空间规划布局

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商贸物流发展布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物流整体布局,突出重要节点建设,以敦厚镇物流区为载体,打造全县农业投入品及农业产品交易中心;以永阳镇物流点为载体,打造南路片农产品商贸集散中心;以万福镇、桐坪镇物流点为载体,打造北路片农产品商贸服务中心,总体形成以城区物流为龙头、乡镇物流为骨干、村级物流为基础的农产品商贸流通网络。

7.2.3重点建设任务

1、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加强物流硬件升级改造,进一步重视物流配送科技开发,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投资物流行业,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2、优化交易方式

积极发展农产品经销公司的订单采购和销售方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国际惯例逐步推行电子商务和拍卖制;在社区菜市场推行联采分销,有条件的菜市场向生鲜超市转化。

3、发展中介组织

积极鼓励发展农产品经销公司、代理商、物流配送公司等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

4、加强市场管理

制定有利于吉安农产品流通的管理条例,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场管理体系,优化物流内外部环境,为物流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各项服务。

7.2.4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7-4 现代农业物流业重点建设项目

 

重点项目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物流体系经营组织主体的建设与发展

全县

以发展松散型和半松散型的农户与中介组织结合的模式为主,建立能代表农户利益的流通组织:培育“水果合作社”、“蔬菜合作社”、“水产协会”等农产品流通合作社100家,成立标准化农家店、农资店100家,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经纪人队伍。

2000

批发市场功能完善与创新

敦厚镇、永阳镇、万福镇、桐坪镇

重点建设3-4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和创新其功能:一是批发市场商品安全准入功能。积极鼓励经验丰富、法制观念强、经营稳定的批发商申请注册公司,实行企业化经营,成为批发商的中坚力量,逐步实现批发商的组织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二是批发市场的商品标准化功能。逐步提高吉安县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在进场商品的包装形象、商品等级规格化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三是批发市场的营销功能。积极鼓励和支持产地组织利用市场设施开展各种宣传和促销活动。

5000

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全县

完善现代化农产品配送中心4-5家,组建紧密结合型农产品经销公司1-2家,鼓励商贸涉农企业发展“超对超”、“农入超”连锁配送,鼓励网上销售各种农产品。

1000

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全县

以基本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开发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和农情信息为关键点,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民的信息意识,培养一批现代化的农业信息人才,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的全面性、完善性、针对性,千方百计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传播给农民。

500

合计

8500

 

7.3休闲观光农业

7.3.1发展思路与目标

“十二五”时期,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吉安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收手段加以培育和发展,依托吉安县“红、古、绿”旅游资源,坚持大旅游发展战略,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融入“大井冈”旅游经济圈,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积极规划设计,发展绿色生态游、农业休闲游、农家体验游等多种形式的休闲观光农业,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开发农业资源潜力、提高农民收益、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村发展,全力打造江西省中部庐陵文化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把吉安县建设成为赣中城市休闲后花园。

近期目标,到2013年,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年接待人数达50万人次,旅游年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年均新增直接就业3000人,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00元以上;培育2个优势明显、管理规范、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乡(镇)、4个专业村,建成50个有特色的星级农(渔)家乐;打造1个具有休闲观光农业功能的产业园区。

中期目标,到2015年,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年接待人数达100万人次,旅游年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年均新增直接就业5000人,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2000元以上;巩固2个优势明显、管理规范、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乡(镇)、4个专业村,建成100个有特色的星级农(渔)家乐;打造3个具有休闲观光农业功能的产业园区。

远期展望,到2020年,构建集生产、观光、科普、休闲、体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具有农业生态特色、南国农耕文化的景观,打造吉安市休闲观光首选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的特色农业旅游目的地,有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城市化建设和城乡融合。

表7-5 吉安县休闲观光农业规划目标

 

指标

单位

2013

2015

年均接待人数

万人次

50

100

旅游年总收入

万元

3000

5000

新增直接就业人数

万人

3000

5000

促进从业农民年均增收

1000

2000

建成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乡镇

2

2

建成休闲观光农业专业村

4

4

建成特色星级农(渔)家乐

50

100

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园区

1

3

 

7.3.2空间规划布局

依托吉安县的道路分布、山水分布和农业资源分布,发展面向城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突出重点区域和行业,以横江镇为中心,沿凤横公路、吉水公路,发展规模化葡萄种植,建设以葡萄为主题的生态农庄和农业生态示范园,举办葡萄文化节,开展葡萄采摘、创意农业活动。以敦厚镇为中心,建设体验观光型菜园、瓜园,向游人提供摘菜和劳作的机会,使游人从中体会到农作的乐趣,享受田园风光和体验融入大自然的情趣。以固江镇、敦厚镇为中心,改造农田基本环境,兴建观光采摘、体验生活、观摩休憩等农田景观设施,发展水稻、油菜农田特色景观旅游;以横江镇为中心,引领四大水库和三江流域,发展集观赏、垂钓、旅游为一体的都市休闲渔业,培育面向城市的观赏鱼产业;以永和镇、横江镇为重点,结合新农村示范带建设,建设休闲观光特色农业乡镇和乡村。

7.3.3重点建设任务

1、农田景观改造

针对具有休闲创意农业功能或处于主要旅游观光区交通干道的露地和设施农田分批进行改造,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美化、观光与体验价值。

2、村镇环境建设

针对具有旅游和休闲特色的村屯和小城镇,通过基础设施和景观环境改建,增加宜生、宜居程度,提高村镇旅游休闲吸引力、承接力和品位品牌。

3、农家乐改造升级

针对旅游休闲型农家乐,通过生活设施改建、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突显、集群整体规划,打造星级农家乐。

4、景区景观改造与开发

按照国家景区标准,对人文景观丰富、古村落、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景旅游区进行开发、规划和建设,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促进休闲观光农业与优势特色农业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景观带、面、区、点。

7.3.4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7-6 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重点项目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农田景观改造

固江镇、敦厚镇

完成水稻、油菜农田特色景观建设各1处。主要包括:1、农田基本环境改建,包括田间道路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连片规划等;2、农田景观设施建设,包括原有生产型种植和养殖设施的观赏性、体验性功能改建等(如观光采摘设施、方塘、观摩走廊等),以及农田形状、田间品种搭配、作物外观修剪、田间景观和休憩娱乐场所等的设计建设。

1500

村镇环境建设

永和镇、横江镇

完成旅游小城镇治理2个,建立或改造4个特色旅游村屯。主要包括:1、村镇基本环境改造,包括“六清”(即清垃圾、清粪便、清污水、清路障、清危房、清乱堆乱搭乱建)、“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实现村庄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2、村镇景观环境改造,包括景观树栽种、生态河治理、休闲广场(或公园、园地)建设等;3、村镇整体规划设计;4、村镇历史文化保护,包括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风景名胜等。

2000

农家乐改造升级

敦厚镇、凤凰镇、横江镇、永和镇

新增星级农家乐100户,建立和改造特色化农家乐集群4处。主要包括:1、基础生活设施建设,包括对厕所、自来水、住宿场所、洗浴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改建;2、民俗文化景观建设,包括对农家院文化风情、景观设施的区域整体规划、特色突显和改造升级等;3、农家乐集群环境提升,对农家乐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景观进行开发和建设(如五坊等)。

1000

景区景观改造与开发

敦厚镇、横江镇

建设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主要包括:1、旅游景区整体规划、设计;2、基础设施改造,包括景区步游道、台阶、石坝、绿化林木、标识、停车场、大门等;3、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星级酒店、购物中心、酒吧、田园度假区等;4、配套设施完善,包括景区周边交通路网等。

3000

合计

7500

 

第8章 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规划

8.1科技支撑体系规划

8.1.1发展思路与目标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业科研与科技推广机构两大基础平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与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两大关键支撑,建立以国家农业科技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社会多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巩固县级,加强乡级,完善村级”的思路,结合吉安县农业主导产业特点和发展要求,重点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提高农机推广体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最终实现吉安县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办公场所和培训基地,有试验示范的科研基地,有先进的推广应用手段,有稳定的推广队伍,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方向转变。

通过规划实施,完善县、乡镇(区域)农业推广机构,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达到“四有五化”目标,即:有专业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示范基地及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大、中、小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分别达到8-12人、 6-8人和4-6人,乡镇综合站技术人员站总编制比例不低于80%。对所有在职农技人员将每年完成一次系统培训;在2015年之前完成2次以上针对全县种养大户、合作社成员的轮训,使之达到中级农民技术员水平;采取传帮带方式使全县9万户农户都有一人次以上的机会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规划期末,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和退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三大培训项目共培训农民58600人次。

8.1.2重点建设任务

(一)积极搭建全县良种试验示范展示的平台

为加快推广新品种、新作物,促使农民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在吉安县横江镇横溪村委南边村和礼家村(吉安县至永阳公路傍)建立新品种引进示范园1400亩。重点建设水稻、蔬菜、花卉苗木、饲草、经济作物、葡萄、蜜柚以及其他特色林果、水产品等新品种展示基地,进行全县良种实验示范与推广。

(二)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孵化体系建设

以吉安市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核心,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联合省内、国内一流农业科研力量,加强科技联合攻关能力,并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科研开发,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引进与培育农业科技孵化主体,使园区成为农业新技术引进、技术孵化和技术创新的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孵化和培育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及企业集团。

(三)完善良种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强种子质量管理,种子市场化加快了种子产业的发展,经营市场繁荣,但为保障种子科研、繁育、生产、销售和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必须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建立县级种子质量检验室,并开展种子检验人员培训,强化标准种子检验室的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种子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保障我县粮食生产安全,恢复建立县级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建立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对蕹菜籽、车前籽、吉固籽等历史特色作物进行保护,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四)促进科技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科技技能培训体系。重点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办好农广校、农函校、“绿色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等各方面的生产经营者的职业技术、经营管理、法规法律等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运用现代化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和从事二、三产业的就业能力。

(五)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整合资源,将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农机站合并后组建乡镇农机综合服务站,统一办公场所,村级设服务网点,建设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健全科技服务队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选拔聘用专技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和目标管理,实现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统一考评,做到农技人员一专多能、一人多岗,逐渐推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完善农技推广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县局农技专家联系一个乡镇,指导一个基地,每个乡镇农技人员指导一个行政村,培植十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入户、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推行“农业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部门+龙头企业+示范户”、“农业部门+示范基地+农户”等服务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8.1.3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8-1 吉安县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及内容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农机推广综合服务站建设 全市19个镇(乡) 建设县、级、村三级服务网络,具体包括建设业务用房,购置仪器设备、媒体教学设备等,配备科技直通服务车。

1200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 全市19个镇(乡)的重点村 完成机关在职农技人员、1/2种养大户、合作社成员及1000户科技示范户的系统培训。

450

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园建设 横江镇 建设面积1400,亩分别建设水稻、蔬菜、花卉、饲草、葡萄、西瓜、水产品等新品种示范基地。

1291

建立县级种子质量检验室 敦厚镇 重点建种子检测及培训大楼、道路硬化及绿化、购置种子质量检验仪器、种子市场检查、检验专用车,进行田间纯度种植鉴定基地建设,并加强种子检验人员培训

300

恢复建立县级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全县范围 重点储备杂交稻种子和常规稻种子,建设仓储用房,加强良种推广技术培训

390

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桐坪、永和、固江 蕹菜籽保护基地、车前籽保护基地和吉固籽保护基地各100亩

18

合计

3649

 

8.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规划

8.2.1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保障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改变现有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薄弱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吉安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工商、质监、环保等部门配合,生产基地、加工、流通等组织单位参与,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网络体系,实现从田头到市场全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区级农产品检测中心、镇农产品速测点和市场、超市、加工企业检测点建设,完善对农产品生产农药施用情况、农残、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查、检测手段。建立农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制度,以积极推进主导产业的产地认证、农产品认证和日常监督管理为核心,完善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准入管理四大体系,稳步推行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准化生产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建设步伐,推出一批具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并带动农民自觉按农业标准化进行安全生产,促进吉安县农业安全、健康发展。组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每年检测农产品样品1000个以上,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每年扶持10个农产品项目建设可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每年推介认证5个以上。

8.2.2重点建设任务

(一)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体系

参照国际、国内水稻、蔬菜等作物的相关标准,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产地的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检测与标准制定,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肥、农药的品种选用进行检测,制定限制使用标准。以绿色生态为理念,建立健全主导产业的标准生产体系,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引导农民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种植或养殖环境,少用化学药物禁用其他一切违禁药物,为农业标准化推广提供支撑。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县有检测中心、乡镇(基地)有检测站、市场有检测点”的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一方面要加快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培训检测人员,尽快提高检测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完整的检测制度,强化监管监控工作,全面实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形成政府管理和市场约束的“倒逼”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快组建县级农产品认证组织机构

建立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为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积极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加强对名牌培育和认证的监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等工作,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有效改善和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8.2.3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8-2 吉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及内容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吉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吉安县 改造或建设检测实验室土建工程,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以农产品及环境采样、样品前处理、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为主

300

批发市场质检点建设项目 物流园区,大中型批发市场 改造检测实验室土建工程,配备以速测为主的检测设备,并配备相应的样品前处理、保存和信息处理设备

300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全县 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农业标准化技术规范,跟踪记录生产过程,标示农业产出品产地、生产者名称、年月等,使农产品可追溯其源头

200

“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 全县 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100

合计

900

 

8.3动物防疫体系规划

8.3.1发展思路与目标

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以建立完善的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为依托,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处置能力和依法监管水平,努力建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立足提高动物疫病控制能力,着力解决动物疫病内防、外堵、监控、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细化和量化监测工作,织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监测网,做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全覆盖,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通过规划实施,建成县、乡(镇)、村三级体系配套、职能分工明确、应急处置有效的畜禽免疫预防保障体系、疫病预警测报体系、防疫监督体系和疫情应急处置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县疫病防控覆盖率达到100%,努力将吉安县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态肉禽养殖示范区。

8.3.2重点建设任务

(一)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动物防疫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实、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手段和动物疫病检测设备,达到动物防疫机构有专用防疫车辆和功能齐全的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要按照“有办公、化验用房,有防疫检疫必需设备,有技术推广必需手段”的标准,加大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达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有固定规范的办公场所,有防控动物疫情的消毒设备,有必要的动物检疫器械。村级兽医室有足够的免疫接种器具,有常用动物疫病诊疗设备,有专用防疫、诊疗器具消毒设备。乡有冰柜、冰箱,村有小型冰箱或冰壶,确保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同时,要逐步加强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防止动物疫情的传播。

(二)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坚持全方位监控的原则,提高对全县范围内的动物疫病监控能力,重点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控能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强制预防为主,控制疫情,扑杀消毒为辅”的方针,严密防范外来疫情传入,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强化产地检疫工作,完善监控网络,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建立完善疫情报告、预警、应急机制;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依法处理,及时拔除疫点,防止扩散蔓延,确保无重大动植物疫病暴发流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8.3.3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8-3 吉安县动物防疫体系重点建设项目及内容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建设项目 全市19个乡镇 建设1处县级动物防疫站,在全市19个镇建设镇级兽医站。重点内容包括建设规范的实验室,购置检测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650

基层卫生监督建设项目 吉安县 建设1处县级检疫监督站,购置检疫监督执法设备,调查取证、交通、通讯设备。

350

合计

1000

 

8.4农机化服务体系规划

8.4.1发展思路与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认真实施农机化法律法规,以满足农机化发展和农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等五个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为重要支撑,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到2015年,全县农机固定资产原总值达到8亿元,农机化经营收入4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70万千瓦。

水稻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机械耕整、播种(插秧)、收获水平分别达到98%、40%和75%,机械植保、机电排灌、农用运输等作业水平全面实现机械化。兴建1—2个工厂化育秧室,60%乡镇发展机械植保专业户,种粮大户或粮食加工企业配备一定的烘干装置,以提高粮食的品质。水稻生产从育秧、插秧、植保、灌溉、收获、烘干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畜牧业牧草整地、播种机械化水平40%,青饲料加工机械化水平60%。

表8-4 吉安县农业机械化目标

 

2013

2015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66

70

耕作机械(台)

20100

26100

栽植机械(台)

400

600

收获机械(台)

1500

2000

排灌机械(台)

75000

77600

植保机械(台)

4100

5200

畜牧机械(台)

2000

2200

农田建设机械(台)

800

1100

农用运输机械(台)

1000

1200

 

8.4.2重点建设任务

(一)创建一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在各乡镇创建一批不同形式、各有重点、各具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努力推进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对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置动力机械、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粮食干燥机械、排灌机械等粮食生产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对农用燃油实行减免税和价格补贴,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农机推广、农机管理、农机培训纵向到村的网络体系,强化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站和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充实乡镇农机人员,每个乡镇配备1—3名专职农机工作人员,村级落实1名农机联络员。做大农机经销企业,在县物流园兴办1个农机直补超市,方便群众购置农机具。加强农机合作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在敦厚、横江、凤凰、永和、梅塘、固江、浬田、桐坪、万福、油田10个乡镇各扶持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购置维修设备、修建机具停放场库棚等,开展农机作业服务。规范农机维修的经营点、从业人员和维修质量的管理,强化对农机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机作业监督管理。

(三)加快建设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和管理调度平台

建立完整的农机化信息化服务网络,及时发布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实用信息,促进重要农时农业机械作业有序、有效。加强与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作用、法规政策、发展战略、工作成效、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8.4.3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表8-5 吉安县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

 

项目名称

区域布局

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各乡镇

以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为主,进行生产机械种植技术和机械收获技术的示范。

100

农机化服务站建设项目

县城

用于办公设备购置、办公场所建设。建设农机技术推广培训、农机监理业务受理审批业务用房500平方米;购置农机化作业田间示范教学样机、作业测试、维修、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宣传推广等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设备及配套设施等。

100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 敦厚、横江、凤凰、永和、梅塘、固江、浬田、桐坪、万福、油田 敦厚、横江、凤凰、永和、梅塘、固江、浬田、桐坪、万福、油田10个乡镇各扶持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购置维修设备、修建机具停放场库棚等。

50

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

县城

设置办公场所,购置电脑、相机等办公设备,并配备相应的信息更新员。

15

合计

265

 

第9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9.1重点工程

根据前述分析,未来“十二五”期间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将重点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工程、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提升工程、特色林果蔬菜品牌塑造工程、农业价值增值与多功能拓展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共涉及六大产业四大支撑体系,共47个项目。具体如下表:

表9-1 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五大工程项目列表

 

重点工程

重点产业

重点项目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工程

优质高效水稻产业

良种繁殖制种基地

全县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无公害水稻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

耕地质量区域站建设项目建设

测土配方施肥

秸秆还田

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提升工程

生猪健康养殖业

现代生猪养殖示范场升级改造项目
生猪养殖标准化改造项目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新建项目

肉鸡健康养殖业

现代肉鸡养殖示范场改造升级项目
新建肉鸡标准化养殖场(小区)项目
养殖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肉牛健康养殖业

肉牛生产基地

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基地
特色林果蔬菜品牌塑造工程

葡萄、林果等

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绿色、无公害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优质绿色井冈山蜜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农业价值增值与多功能拓展工程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优质稻米加工项目
食用油加工项目
畜产品加工项目
果品综合加工项目
生物饲料加工项目

现代农产品物流业

物流体系经营组织主体的建设与发展
批发市场功能完善与创新
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休闲观光农业

农田景观改造
村镇环境建设
农家乐改造升级
景区景观改造与开发
公共服务支撑保障提升工程

科技支撑体系

农机推广综合服务站建设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
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园建设
建立县级种子质量检验室
建立县级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吉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批发市场质检点建设项目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建设项目
基层卫生监督建设项目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农机化服务站建设项目
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
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

 

9.2投资估算

根据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针对优质水稻产业、生态畜牧养殖、特色林果、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物流、休闲农业等产业,以及科技支撑、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和农业机械化等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在内的三大主导产业、三大关联产业、四大服务体系,共47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其中,建筑工程造价根据工程量及当地同类工程单位造价确定,仪器设备参考市场价格和近期询价。

吉安县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额265428万元;其中三大主导产业投资231414万元,三大重点关联产业投资28200万元,公共支撑服务体系投资5814万元。

投资主要分两阶段实施,一期为2011-2013年,二期为2014—2015年。其中,一期建设投资为159257万元,占总投资的60%,主要投资内容包括:基本农田改造、农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小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区和大中型批发市场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引进扶持;二期建设投资为106171万元,占总投资的40%,主要投资内容包括都市观光农业投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其他升级改造工程。具体投资估算见下表。

表9-2 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序号

项目

总投资

(万元)

分阶段投资(万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2011—2013

2014—2015

1

主导产业

231414

138848

92566

1.1

优质水稻产业

33014

19808

13206

1.2

高效生态畜牧业

194100

116460

77640

1.3

特色林果产业

4300

2580

1720

2

重点关联产业

28200

16920

11280

2.1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12200

7320

4880

2.2

现代农产品物流业

8500

5100

3400

2.3

休闲观光农业

7500

4500

3000

3

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5814

3488

2326

3.1

科技支撑体系

3649

2189

1460

3.2

质量安全体系

900

540

360

3.3

疫病防控体系

1000

600

400

3.4

农机化服务体系

265

159

106

合计

265428

159257

106171

 

9.3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资金采取申请政府财政资金、引进企业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进行筹措。其中:

申请上级财政资金89972万元,占33.9%;

县、镇配套资金89972万元,占33.9%;

引进企业资金58877万元,占22.2%;

农户自筹资金26607万元,占10.0%。

具体资金筹措见表:

表9-3 吉安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表

 

序号

项目

总投资

财政资金(万元)

企业资金

农户资金

(万元)

申请上级资金

地方配套资金

(万元)

(万元)

1

主导产业

231414

80995

80995

44417

25007

1.1

优质水稻产业

33014

11555

11555

4952

4952

1.2

高效生态畜牧业

194100

67935

67935

38820

19410

1.3

特色林果产业

4300

1505

1505

645

645

2

重点关联产业

28200

6070

6070

14460

1600

2.1

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12200

1220

1220

9760

2.2

现代农产品物流业

8500

2975

2975

1700

850

2.3

休闲观光农业

7500

1875

1875

3000

750

3

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5814

2907

2907

3.1

科技支撑体系

3649

1824.5

1824.5

3.2

质量安全体系

900

450

450

3.3

疫病防控体系

1000

500

500

3.4

农机化服务体系

265

132.5

132.5

合计

265428

89971.9

89972

58877

26607

 

9.4效益分析

9.4.1经济效益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丰富的有形产出

通过规划及建设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单产水平和总量将有显著增长。规划期间,将建设高标准粮田共计50万亩,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以上,特色林果总产量达到9.9万吨;肉牛、生猪和肉鸡的出栏量分别达到15万头、90万头、5000万只,肉类总产量19万吨。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现有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品质。通过引进和培育各类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大力引进或培育畜牧业和特色果品加工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使全县在规划期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5加。稻谷年加工能力提高到20万吨,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50%;延长畜产品加工链条,扭转活畜禽直接上市局面,提高屠宰加工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生猪肉类加工比重达到40%。

3、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效益大幅提升,以农民增收为主题,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吉安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升,在2015年达到5500元,年均递增15%,比“十一五”期间年平均递增率高2个百分点。

9.4.2社会效益

1、提供丰富绿色优质农产品,满足人们生活多种需要

通过规划及建设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单产水平和总量将有显著增长。到2015年,“优质粮、绿色肉、特色果”等系列产品将有利于改善吉安县及周边城市群地区人们生活的膳食结构,可以满足人们生活的多种需求。

2、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5年的建设,吉安县现代农业获得极大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初步建立。在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不断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将更加完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将有极大的改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

3、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各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大大增加农业的发展后劲。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农业效益将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产业化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健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质量体系标准。完善农产品流通建设,构建高效畅通、便捷安全的现代农产品物体体系。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吉安县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显著加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9.4.3生态效益

1、实施生态保护,保障可持续发展

规划根据区域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分析耕地质量和潜力的基础上,确定了吉安县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和合理的发展规模,实现了农业生产与资源和环境承载的平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通过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化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采用绿色、优质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减少废旧农膜等农业废物污染,有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体质量,保障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态环境压力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农业生态经济产业,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高水平的平衡,规划中加强了对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处理再利用等,采取了妥善处理和利用方案,变“废”为宝,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环境污染基本消除,现了农业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良性发展道路。

第10章 保障措施

10.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构

加强对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成立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担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乡镇主要领导、县产业化办、农业局、财政局、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老建办、开发轸、林业局、电力局、信用社及有关主要企业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由主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农业局局长任副主任。要按照中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总体要求和示范区建设规划,认真做好年度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明确主导产业的工作内容及分工,每季度召开一次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每月发一份工作简报。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调动部门积极性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考核体系,成立县政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行业协会、高层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政府、企业、行业间多层次的交流协作,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对接、共建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加强对部门和政府的考核,确保规划目标落到实处。立共同推介机制。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共同推介,既为规划落实找项目,也为项目运行找市场,更为扩大项目影响寻对策。

10.2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利用国家鼓励荒地开发的政策,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开发要按照规划集中开发,科学管理。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凡占用农业用地指标的,要按照占补平衡的要求实行“占一补一”。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创新土地管理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能力。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提高土地配置的市场化水平。

二是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培育土地流转市场。2009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要切实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尽快出台相关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管理。首先,加强土地流转宣传,调动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土地流转后土地所有权性质,土地流转收益,流转土地被征收、征用后补偿金分配形式,土地承包期满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种规定和政策。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有序的原则,由农户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及流转方式。其次,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政府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土地流转和租赁市场,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服务的运行模式,形成以政府部门服务为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参与的土地流转体系,以适应农民土地流转愿望。第三,加强土地流转纠纷协调。乡镇处于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前沿,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体制建设,从编制、经费上给予保证,以及时处理土地承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

10.3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一是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凡是涉农建设项目资金,各实施单位必须先拿出实施方案,领导小组讨论后方可实施;水利部门主要对大中型水库及灌渠进行立项,农业开发要对灌渠及水系配套进行立项、农业部门要对农业标准建设进行立项、土管部门要对中低产田改造进行立项、部门之间要相互协作,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捆绑农业部门能源资金,向上申报户用沼气池改为中小型沼气池建设,尽量使资金用活、用好。

二是扩大产业补贴范围。总结全县前几年对四大产业的政策补贴的成效与经验,加大产业补贴范围落到实处。未来要加大对二百亩连片以上蔬菜生产的补贴,包括设施蔬菜补贴。加大对对特色种、养业补贴。鼓励有积极性的企业、合作社及专业户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标志、有机食品、名优产品称号。

三是建立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坚持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项目市场化运作步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以无偿带有偿、以政府带社会”,发挥财政资金的引擎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农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内一流企业建设重点项目。对入园的农业企业,在达到投资额及建设密度的情况下,享受工业园一切优惠奖励政策。

四是建立农村金融扶持机制。加大金融系统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机制,确保规划所需资金的落实。建立农业保险机制,拓宽农业险种覆盖面,最大限度化解经营风险。

10.4创新经营机制,提升产业水平

一是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致富,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和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家庭农场是在市场化、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探索更合理地解决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尝试。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前提。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租赁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二是引导股份合作经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农业专业协会,由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吸纳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行股份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实现生产全过程统一,农户收益与土地产出紧密连接,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精选10~20个规范且具特色,有一定代表的合作社进行重点打造,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给予一定奖励,连续培育五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组织。

三是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基地)。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基地)为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对适宜全县农业生产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组装集成、转化推广,辐射带动基地周边地区,成为新阶段加快全县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助推器。

10.5加强人才培训,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建立技术指导培训机制。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相关专业培训,强化技术指导,提高规划区科学种田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档次。

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采取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引导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到规划区域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成立专项经费,引导企业、单位大力引进高、精科技和经营人才,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建立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以科技创业园为依托,加大对技术型、经营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大力培养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