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全文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全文

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

江西省南昌县人民政府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前 言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从2009年11月开始,农业部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在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地区优先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梯次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其总体思路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突出粮棉油糖及主要菜篮子产品重点,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整县推进带动区域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南昌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重点渔业经济联系县,水稻、蔬菜、生猪和水产养殖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水平处于江西省前列。2010年8月,经农业部认定,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

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于大幅提升南昌县粮食、生猪、蔬菜和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南昌市菜篮子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意义重大。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特编制此规划。

二、规划区域与规划期

规划区域:南昌县全境,包括南昌县所辖莲塘镇、向塘镇、三江镇、塘南镇、幽兰镇、蒋巷镇、武阳镇、冈上镇、广福镇等9个镇和泾口乡、南新乡、塔城乡、黄马乡、富山乡、东新乡、八一乡等7个乡。

规划期:2011-2015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7.《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

8.《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

10.《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11.《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12.《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1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2015年)》

1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2015年)》

15.《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16.《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1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18.《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19.《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南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1.《南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2.《江西省统计年鉴》(2005-2009年)

23.《南昌县统计年鉴》(2005-2009年)

第一章 南昌县概况

1.1 区位与地形

南昌县系南昌市辖县,素称江西“首府首县”,位于江西中北部,地处北纬28°16′~28°58′、东经115°49′~116°19′之间,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7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683平方公里。南昌县从南、东、北三面环绕省城南昌市,东邻进贤县,南接丰城市,东北濒临鄱阳湖,西北与新建县隔赣江相望。

南昌县属鄱阳湖平原地区。全县地势平坦,呈南高北低的缓慢倾斜状,境内无山脉,仅有零星丘陵山地。

1.2 自然资源

南昌县土地和水资源丰富,耕地为101万亩,占总面积的40%;水域为81.5万亩,占总面积的32.3%。境内水系发达,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库塘星罗棋布,赣江、抚河、清丰山河流经境内,多年平均径流量872.9亿立方米,地下水涌量约为26万吨/日左右。农业灌溉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具有天然优势。

南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为17.45℃,平均日照时间为1934.7小时,无霜期为27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20.9毫米。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3 社会经济

南昌县2009年总人口9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81%,城镇化的程度较低。劳动力37.4万人,农业劳动力21.2万人。

南昌县综合经济实力居江西省第一位,在2009年的“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88位。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5.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5:66.0:20.5。2009年南昌县财政收入24.1亿元,居全省99个县(市)区第一位。南昌县已具备较强的工业反哺农业能力。

1.4 农业农村经济

2009年,南昌县农业总产值59.3亿元,实现增加值34.5亿元,其中,种植业14.9亿元,林业0.2亿元,畜牧业12.7亿元,渔业6.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6亿元,分别占农业增加值的43.2%、0.6%、36.8%、17.7%和1.7%。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71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9.48%,居全省第二位。

1.4.1 生产概况

南昌县是江西省农业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基地,自古称为“鱼米之乡”和“江南粮仓”。农业以粮食、蔬菜、生猪和水产品生产为主。

2009年,南昌县粮食播种面积183万亩,粮食产量81.7万吨,其中水稻产量81.04万吨,居全省第二。南昌县已实现连续六年粮食增产,连续七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09年粮食商品率为82%。

2009年,南昌县蔬菜播种面积26.2万亩,蔬菜产量69万吨,居江西省第三位。全年蔬菜产值10.7亿元,蔬菜商品率为85.51%。

2009年,南昌县肉类总产量13.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9.8万吨,牛肉产量2130吨。生猪年末存栏68.04万头,出栏113.3万头,出栏率166.5%。禽蛋产量9.7万吨。生猪、家禽的年出栏率都高出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全省排名前列。畜牧业全年实现产值248273万元,商品率为81.84%。

2009年,南昌县养殖水面为16.2万亩,产量12.02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3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1.72万吨。水产品全年实现产值91006万元,商品率94.71%,列全省第一。

1.4.2 生产条件

近年来南昌县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十一五”以来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09年全县旱涝保收粮田面积30多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7.51万亩,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96.5%,灌溉水利用率56.2%。

南昌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居江西省前列。2009年,农机总动力123.35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列全省第一。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59.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1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第二章 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2.1 有利条件

2.1.1 优良的自然禀赋

南昌县位于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发展机械化种植。南昌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南昌县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而且灌溉水源丰富,有利于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发展高效农业。生态环境好,具有发展无公害和有机农业的天然优势。

2.1.2 极佳的政策环境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将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之一。国家加大了对重点农产品生产区域的支持力度,南昌县被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产粮大县、《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冬春蔬菜重点基地县和《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生猪生产优势县,是重点支持对象之一。国家农业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为南昌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南昌县处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被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农业高效集约发展区,可以充分享受经济区在农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江西省、南昌市和南昌县也出台了大量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为南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3 优越的区位条件

南昌县从三面合抱省府南昌市,处于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内,随着南昌城市化的发展,将承接南昌市农副产品基地的转移,获取稳定的农产品市场和更多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

南昌县处于承东启西、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连接着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两个重要市场。南昌至上海、杭州、福州、长沙仅6小时路程,京福、赣浙,赣沪、赣闽、赣湘、赣粤高速公路均经过南昌县,105、316、320三条国道穿越县境,京九、浙赣、向乐、皖赣铁路主干线交汇于南昌县,使南昌县成为真正的黄金十字交通枢纽。昌北国际机场与之眦邻,江南最大货运编组站坐落于县境内。南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交织的立体交通网,为南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1.4 较好的产业基础

南昌县已形成水稻、生猪、蔬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南昌县年产粮食16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84.4万亩水稻生产基地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蔬菜产量居江西省第三位,经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园的比重在全省所有农业县(区、市)中排位第一;南昌县是国家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量全省第一。南昌县是农业部10个重点渔业经济联系县之一,也是“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多次被评为“全省渔业十强县”、“全国渔业百强县”,水产品产量在全省排列第三,商品率列全省第一。

南昌县农产品不仅有数量优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2009年,南昌县有“三品”认证产品31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3个、绿色食品183个、有机农产品89个,在全省名列第一,荣获“江西省绿色食品十强县”称号。

南昌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2009年南昌县共有各类龙头企业96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市级7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42.8亿元。龙头企业带动10万农户实现了订单式生产,对农户的直接带动面达到58.3%,年履约订单成交额61.25亿元。至2009年底,全县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26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2家。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连接起小农户与大市场,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的水平。

南昌种植业、养殖业的规模化水平都处于江西省前列。大户水稻种植面积占示范区水稻种植面积的10.3%,大户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占全县蔬菜面积及产量的50%和53.6%;畜牧业中生猪养殖规模化率77.51%,养殖规模化率81.37%,均排名全省第一;水产规模养殖产量占全县总水产产量的38.8%,养殖规模化率全省排名第三。规模养殖户标准化率达62.6%。

2.1.5 较强的科技支撑

南昌县是农业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已建立“县、乡(镇)、村、户”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可以依靠县农业推广中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村农技员以及村小组的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推广。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南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江西黄马“两江”生态农业示范园正在建设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南昌县与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大等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保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2.2 问题与不足

南昌县的农业发展水平虽然处于江西省前列,但是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全县标准农田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不利于机械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抗自然风险能力弱;水稻机插比率低,烘干技术和设备落后;水稻、蔬菜和水产品产业化程度不高,缺少深加工和专业化物流;农技人员技术和知识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蔬菜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薄弱,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各产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关系,农副产品利用效率低,农业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大。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目标

3.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及“山江湖”综合开发大战略中,把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3.2 基本原则

——坚持把粮食和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主要“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菜篮子”安全多做贡献。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前提。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保护“一湖清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严格控制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政府推动,多元参与相结合。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主体间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合力。

——坚持机制创新和科技应用为根本动力。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不断突破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3.3 发展思路

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目标,做大做强粮食、蔬菜、生猪和水产四大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蒋巷、黄马两个园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亮点;实施基础保障、科技支撑、龙头牵引、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强化科技、质量、人才、信息四大支撑条件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将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江西省现代农业展示窗口,国家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区。

3.4 发展战略

——基础保障战略。统筹实施骨干水利、基本农田、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物流等重大工程,按照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配套条件完善的要求,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技支撑战略。落实国家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部署,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应用,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龙头牵引战略。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连接、批发市场辐射等形式,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持续发展战略。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开展清洁生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3.5 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农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22元,年递增13%,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主导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到90万吨左右;规模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重大突破,产业化组织化迈出新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节约型农业取得新进展,全面提升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规划目标一览表

 

指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年均增速(%)

农业经

济效益

农业增加值

亿元

34.5

64

10.8

农民人均纯收入

6751

14022

13

劳动生产率

元/人

18780

33000

10

主导产

业规模

粮食生产能力

万吨

81.7

90

1.6

蔬菜产量

万吨

69

110

8.1

肉类产量

万吨

13

15

2.4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2.02

16

4.9

规模化生

产情况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万亩

6.6

10

7.2

规模化畜禽养殖率

%

77.5

90

2

规模化养殖水面面积

万亩

5.8

8

5.5

土地流转面积

万亩

12.8

20

8

农业基

础设施

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20

60

20

设施种植面积

万亩

4.8

8

9

标准化鱼池

万亩

5.8

8

5.5

农业科

技水平

良种覆盖率

%

99

100

1 (累计数)

粮食单产

公斤/亩

448

500

1.8

农业机械

化水平

综合机械化率

%

59.6

70

2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123.4

220

10

产业化

组织化

情况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

11

20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

426

800

11

农户入社率

%

0.8

20

3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亿元

42.8

150

23

质量安全

情况

三品认证种植面积

万亩

87.4

100

2

三品认证养殖产品产量

万吨

2.2

5

15

节约型农业

发展情况

灌溉水利用率

%

56

60

0.8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万亩

10

50

30

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万亩

81

100

3.6

 

3.6 总体布局

综合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市场区位、发展潜力和国家要求等因素,南昌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选择水稻产业、蔬菜产业、生猪产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

总体布局为“一带两园三区”:即建设环南昌绿色蔬菜产业带,完善蒋巷和黄马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发优质水稻主产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和水产健康养殖集中区。

(1)“一带”:环南昌绿色蔬菜产业带,重点包括三江、黄马、冈上、富山、向塘、塔城、武阳、八一、幽兰、塘南、蒋巷、南新等乡镇,功能定位为:立足南昌市场,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加强“菜园子”生产基地建设,增强蔬菜产品供给能力。

(2)“两园”:蒋巷核心示范园和黄马核心示范园,功能定位为:蒋巷核心示范园以资源高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努力打造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孵化器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黄马核心示范园大力发展蔬菜等园艺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南昌市蔬菜生产供应和种苗繁育基地、有机茶种植与加工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3)“三区”:优质水稻主产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和水产健康养殖集中区。

——优质水稻主产区:主要包括塘南、泾口、幽兰、南新、蒋巷、向塘、冈上、广福、黄马等乡镇,功能定位为:以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为契机,稳定面积、强化设施、提升科技、主攻单产,进一步巩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地位。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主要包括冈上、向塘、黄马、幽兰、三江、蒋巷、塘南等乡镇宜养区,功能定位为:以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转变传统养殖方式,进一步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

——水产健康养殖集中区:主要包括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幽兰、塔城等乡镇的大面积水域,功能定位为:以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为着力点,突破良种繁育、技术服务等薄弱环节,提高效益,进一步巩固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地位。

第四章 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4.1 水稻产业

4.1.1 现状与问题

南昌县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800个产粮大县之一,属于《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水稻优势产区。2009年水稻播种面积181.02万亩,其中早稻82.91万亩、中稻5.35万亩、晚稻92.76万亩,双季稻占水稻播种面积的97%以上。水稻单产每亩447.7公斤,全省排位第一。水稻产量81.04万吨,全省排位第二。水稻品种为超级杂交稻和常规优质稻,各占一半。

近年来,南昌县不断加大了田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引进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1)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初具规模。截至2009年底,全县已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5.36万亩,建设标准粮田20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数量达到30多万亩,占水田面积的比例达30%以上。标准粮田的建设数量在全省处于首位。

(2)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全县农机总动力123.4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122千瓦,全省排位第一。水稻机耕率87.7%、机插率4.7%、机收率72.6%,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9.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

(3)规模化、产业化基础较好。南昌县经营水田面积10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有550多户,经营耕地总面积超过10万亩,规模化种植比例超过10%。拥有昌碧米业、三江顺发米业、中粮(江西)米业等10家绿色食品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粮食56万吨。

(4)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有37个大米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其中“昌碧牌”大米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有84.4万亩水稻生产区域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但是,南昌县水稻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田间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尚有近70%稻田未达到旱涝保收标准,单产水平不高。制种基地规模偏小,优质常规稻种子供应不足,新品种推广速度不快。工厂化育苗刚刚起步,种子质量检测手段有待加强。机械化插秧比例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稻谷收获后烘干处理能力不足。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需继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机械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

4.1.2 发展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

以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推广优质、绿色水稻为重点,稳定水稻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和产量,提升品质。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基础地力;通过集成应用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等各种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通过完善良种、植保等技术服务体系,增加产后烘干设施,提高稻米品质。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生产规模化,打造全国绿色高产水稻种植强县,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水稻单产达到500公斤,产量达到90万吨,增幅11.1%。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达到60万亩。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稻米优质率明显提高。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良种更新率达35%,促进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总动力达到220万千瓦,水稻耕作机械化水平为95%、种植机械化水平60%、收获机械化水平88%。收获水稻的烘干比例达到20%。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新增稻谷年加工能力16万吨。

4.1.3 发展重点

(1)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灌排渠道,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健全农田防护林网,修建机耕道路,优化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基本实现农田旱涝保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2)完善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加快高产高效的优新品种推广速度。建设常规稻良种生产基地,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建设水稻工厂化育苗设施,提供健壮秧苗。建设种子质量检验室,完善种子执法手段。

(3)集成推广使用水稻高产的综合栽培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基础地力建设。通过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喷施叶面施肥等技术,加强田间管理。通过推广“薄露灌溉”技术,改善灌溉方式。

(4)提高机械化水平。在继续抓好水稻机耕、机收作业机械化率的同时,重点是做好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提高机插比例,抢夺农时并降低成本。

(5)示范推广粮食产后烘干设施。选择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利用农机补贴,鼓励购买使用谷物烘干机,及时降低水稻含水率,提高商品水稻的优质率。

(6)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品牌建设。做大做强米业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稻米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加强稻米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整合和推介力度,培育一大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品牌。

4.1.4 重点项目

规划建设3类重点项目,第一类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包括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农田水利项目。第二类是农业技术集成推广类项目,包括粮食高产创建、粮食丰产科技、超级稻示范、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有机质提升和绿色无公害大米生产等项目。第三类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常规稻种子生产基地、新品种展示基地、种子质量检验设施建设等项目。

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详见附表。

4.2 蔬菜产业

4.2.1现状与问题

南昌县是南昌市蔬菜主要供给县。2009年蔬菜种植面积26.2万亩,平均单产约2.6吨/亩,总产量69万吨,占南昌市蔬菜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蔬菜产值10.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商品率为85.5%。生产方式以露地种植为主,设施栽培为辅。露地种植以芥菜、芹菜、苋菜、韭菜等叶菜类,茄子、番茄、辣椒等茄果类,黄瓜、南瓜、冬瓜、丝瓜等瓜类,平菇、凤尾菇、草菇等食用菌,藜蒿、莲藕、水芹、茭白、荸荠、菱角等水生蔬菜为主;设施栽培以番茄、黄瓜、青花菜等大宗蔬菜品种为主。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将南昌县纳入了“环南昌优质蔬菜产业区”,计划将南昌县建设成为规模化露地蔬菜重点县、设施蔬菜重点县、食用菌重点县、水生蔬菜重点县、稻菜轮作重点县、蔬菜加工业发展重点县和蔬菜市场流通重点县,为南昌县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蔬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南昌县蔬菜生产相对集中于三江、黄马、向塘、武阳、幽兰、蒋巷等乡镇。现已在武阳镇建成1个面积为2000亩的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在向塘镇、三江镇已分别形成了面积为10000亩的蔬菜种植集中区,在幽兰镇、黄马乡分别建设了面积为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现有20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89户,大户蔬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别占全县蔬菜基地面积及产量的50%和53.6%。全县以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户为主体的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已达到4.3万亩。

(2)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强化

为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保障消费安全,南昌县制定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方案》,加强了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工作。通过加大宣传、整治力度,杜绝了蔬菜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行为。2009年接受省市抽检蔬菜80批次,合格率稳定在100%,县自检1153批次,速测合格率为100%。

(3)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南昌县全力扶持企业化运作、规模化生产的蔬菜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规模化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蔬菜种植能手带动农户”等运作模式。全县现有蔬菜种植企业12家,蔬菜类专业合作社77家,省级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定点蔬菜批发市场1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和批发市场、生产基地构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南昌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4)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南昌县作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江西省“绿色食品十强县”、江西省首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现已认证绿色蔬菜产品20个,无公害蔬菜产品27个,无公害蔬菜产地8个,“三品”认证蔬菜基地总面积达2.1万亩。目前正在申报的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基地6个,产品15个。

南昌县蔬菜产业发展取得良好进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种植面积有待增加,产量难以满足南昌市蔬菜产品的需要。品种以常规大宗品种为主,花色品种不够丰富,缺乏名特优新蔬菜品种。设施栽培比重较小,且大部分为简易大棚,抵抗风雪性能较差。季节性供应不够均衡,冬闲田利用不够充分,早春、晚秋断档问题比较严重。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尚未形成,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和栽培模式的推广速度有待加快。蔬菜产后处理、加工和流通环节依然薄弱,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延伸,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4.2.2发展思路和目标

立足南昌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资源、区位优势,以为保障南昌市蔬菜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安全、品种丰富、供给均衡作贡献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目标,以增加面积、优化布局、加快设施建设、提高单产水平为主要手段,抓住现代化种苗生产、规模化基地建设、标准化菜园创建、组织化生产经营等关键环节,全面发展无公害蔬菜,大力发展绿色蔬菜,适度发展有机蔬菜;加快品牌建设,提高蔬菜商品化水平,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提升蔬菜产业发展质量。

全力打造南昌县“环南昌绿色蔬菜产业带”,到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36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10万吨,平均单产超过3吨/亩。新增基地面积1万亩,其中设施面积5000亩。蔬菜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30%达到绿色、有机标准。

4.2.3发展重点

立足“大南昌”市场,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加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增强蔬菜产品供应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益。重点建设“环南昌绿色蔬菜产业带”,主要包括三江、黄马、冈上、向塘、八一、武阳、幽兰、塔城、塘南、蒋巷、南新等乡镇。

(1)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以黄马乡、向塘镇为主要区域,建设集约化育苗基地、现代化引种示范中心;以南新乡、蒋巷镇、塘南镇、武阳镇、幽兰镇、塔城乡为重点区域,建设南昌市近郊常年无公害蔬菜基地;以黄马乡、武阳镇为核心区域,以向塘镇、三江镇、富山乡为主要区域,建设冬春蔬菜设施栽培基地;以蒋巷镇为核心区域,以幽兰镇、泾口乡为辐射区域,建设水生蔬菜种植基地。

稳定发展常规大宗品种,积极发展高效经济品种,大力发展特色名优品种。以种植常规大宗品种为主,同时重点建设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春提前、秋延后设施蔬菜。利用双晚稻田进行冬春蔬菜种植,推广稻菜协调轮作模式。鼓励高效经济蔬菜种植,建立菌类、水生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加强名特优新品种种植规模。

(2)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增强产业科技力量

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引进推广优质品种,配套现代化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培训农户掌握先进的无公害生产技能,保护地力和环境,争取蔬菜种植的持续发展。完善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发展标准化蔬菜加工业。引进冷链贮运技术,完善物流配送网络。

(3)完善基础设施,普及标准化生产

加强菜田基础设施和保护地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集约化育苗设施建设,提高优质种苗集中供应能力;加强菜田耕整机械操作、肥水一体滴(渗)灌设施建设和自动化装备控制,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强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板等技术装备,提高植保水平;加强冷链设施建设,提高贮运保鲜能力。建设蔬菜标准园,提升蔬菜基地标准化水平,引导发展“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扶持组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4)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建立从菜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基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品检测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切实保障蔬菜生产无公害及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范农药施用技术,彻底解决农药大剂量施用及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所造成的农药超标等问题。建立采前自检、安全期采收、产地准出制度。加强系统化档案管理,逐步建立无公害蔬菜产、加、销全过程的质量追溯制度。

(5)加强产后处理,提高加工水平

加强蔬菜采后分级、清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提高商品质量;完善市场条件,加快加工企业设备技术改造更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水平。

4.2.4重点项目

重点规划建设五类项目,包括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县级质监站建设项目、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蔬菜加工建设项目、蔬菜物流建设项目。

4.3 生猪产业

4.3.1 现状与问题

南昌县是江西省养猪第一大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近年来,全县扎实推进规模化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生猪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生产稳步发展。2009年,全县生猪出栏113.30万头、年末存栏68.04万头、猪肉总产量9.8万吨,分别较2005年增长12.9%、22.1%、18.4%;生猪产业总产值15.5亿元,较2005年增长16.8%,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2.5%,占农业总产值的26.05%,生猪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地位更加稳固。

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2009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养殖户1800多户,出栏生猪92.8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量的82%;生猪规模化饲养比重较2005年增长18.6个百分点。全县建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12个,生猪规模养殖专业村8个,已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35家,通过统一技术指导、饲料供应、生产标准、防疫、销售等服务手段,提高了养猪业发展水平。

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南昌县拥有江西省最大的饲料兽药集散地,保障了养殖投入品的有效供给;形成了以塘南、冈上、三江、黄马、蒋巷、向塘、幽兰、八一等乡镇为主的生猪养殖产业带,规模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西国鸿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养殖基地5个,联结合作社近20家,带动农户1.6万户,建成了生猪屠宰加工厂,年屠宰能力达100万头。

支撑保障条件不断强化。全县现有生猪良种扩繁场15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3个),设有生猪良种供精点11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面落实了国家兽医体制改革政策,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立了一支由县级31人、乡级72人、村级255人组成的防疫队伍。加大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例行抽检样品均未检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100%。

尽管如此,南昌县生猪产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度低,产业布局有待优化。二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原种猪场,优良原种母猪需从外调入。三是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资源化利用率不高。四是动物疫情预警测报设施落后,应急处理能力不强。

4.3.2 发展思路和目标

优化布局,提高标准化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出栏量;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强化疫病防治和质量安全管理,实现品种优良化、防疫网络化、产品无害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广清洁生产,做到排污减量化,粪污利用资源化;扶持壮大行业龙头企业,扩大品牌效应,提高产业效益。

到2015年,基本实现生猪产业布局合理、生产先进、品质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猪肉产量12万吨;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全面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升。

4.3.3 发展重点

(1)优化区域布局,保护生态环境。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居民健康等因素,规划黄马、冈上、三江、向塘、武阳、蒋巷、塘南、幽兰8个乡镇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区,引导、鼓励在重点区内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关闭或搬迁位于人口集中区、城镇建设规划区、环境敏感区内的养殖场;限制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地区的养殖数量和规模,鼓励退养,从源头上控制养殖业污染。

(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建立层级分明、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联系紧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加强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地方新品系培育;规范种畜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种畜监管工作逐步向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养猪业发展水平。着眼于实现“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加快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步伐;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把养殖废弃物处理作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猪-沼-稻(鱼、菜)”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4)强化疫病防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防控动物疫病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动物疫情应急处置体系;严格规范养殖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建立和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产品认证,完善质量安全体系,提高管控水平。

(5)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进程。扶持和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鼓励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路子;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的联结机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促进企业和基地共同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结纽带,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4.3.4 重点项目

规划建设4大类重点项目,第一类是清洁生产项目,包括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大型沼气工程、中小型沼气工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联户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厂建设项目。第二类是良种繁育项目,包括生猪原种场、生猪良种扩繁场、良种公猪精液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第三类是支撑保障条件建设项目,包括县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县级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第四类是产业化推进项目,包括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项目。

4.4 水产养殖业

4.4.1 现状与问题

南昌县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全县水域面积90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6.7%。2009年,水产品产量12.02万吨,渔业产值97760万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5%,渔业增加值为6.1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17.7%,渔民人均纯收入6920元。南昌县是“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水产品产量占南昌市的37%,占江西省的5.9%,居全省第2位。

(1)养殖生产能力较高。2009年,养殖面积162580亩,养殖产量103020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5.7%。2005-2009年养殖产量年均增长8.4%,捕捞产量年均减少3.5%。养殖方式以池塘为主,其次是湖泊、河沟、水库。2009年,池塘养殖单产达到709公斤/亩,高出南昌市平均水平的11.1%,超过全国的60.4%;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26.3公斤,2005-2009年年均增长5.2%,是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的3.3倍。

(2)产业结构日趋丰富。一是名优水产养殖快速发展。2009年特种水产品产量达到36120吨,占养殖产量的35.1%,2005-2009年特种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10.9%。网箱养鳝发展到7.45万箱,产量达4000余吨。二是水产品加工量快速增长。2009年水产品加工量达到9047吨,2005-2009年年均增长30.3%。三是以垂钓、休闲观光、餐饮为代表的都市渔业在环南昌市周边乡镇迅猛发展。2010年休闲渔业发展到70多家,面积1万亩,总投资2.6亿元,渔业收入5500万元。

(3)科教兴渔及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网箱养殖黄鳝、草鱼免疫防疫、立体种养生态模式、池塘养殖黄颡鱼、优质饲料科学投喂等等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无公害产地认定达到7处。“四大家鱼”良种率达95%以上。开展了草鱼、鲫鱼、花白鲢等养殖品种的病害预测报工作。投饵机使用率达到75.30%,增氧机使用率达到62.50%,淤泥泵使用率为4.21%。

(4)区域化生产初具规模。“一条鱼一个产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全县建设“一村一品”规模养殖专业村25个。规模化养殖场(基地、户)达到112个,养殖产量占全县养殖总产量38.8%,形成了以蒋巷、南新、塘南、泾口、向塘五个乡镇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带。

(5)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5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个,参社农户1341户,占养鱼户的0.81%。订单渔业发展到76170亩,占全县养殖总面积的47%。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有3个,年销售额达22.77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家,省级及以上名牌发展到3个,加工生产的斑点叉尾鮰、克氏原螯虾远销欧美,“鄱湖”牌黄鳝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广受欢迎。

但是,南昌县渔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渔业生产方式粗放。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产品质量档次不高,比较效益下降。二是技术服务和创新能力较弱。平均万亩养殖水面仅有技术人员2名,服务能力较弱。鳝鱼等名优苗种人工繁殖技术有待突破,苗种人工繁殖技术有待突破,苗种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南昌县养殖水面流转力度不大,水产养殖业以小农经济为主,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基础设施薄弱。渔业投入严重不足,配套设施落后,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差。此外,渔业病害防治、监测监控、执法等管理服务手段也有待加强。

4.4.2 发展思路和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黄颡鱼、黄鳝、蟹虾类、龟鳖蛙类、鳜鱼、鲈鱼、乌鳢、翘嘴鲌、泥鳅等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培训,搞好疫病防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强化渔业管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渔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发展订单渔业、品牌渔业;拓展渔业功能,发展休闲渔业,努力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渔区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到2015年,全县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16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达到4万吨。水产养殖业产值达到13.0亿元,标准化鱼池改造面积达到8万亩。将南昌县建设成为优质水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国家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江西省黄颡鱼、黄鳝、鳜鱼、虾蟹类等名特优品种健康养殖基地,“四大家鱼”、团头鲂、黄颡鱼等原良种生产基地,南昌市“菜篮子”工程——优质水产品供应基地。

4.4.3 发展重点

(1)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的现代渔业发展总体要求,整合各类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精心打造以“两带一园”为框架的水产健康养殖集中区,加速建成渔业发展的示范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带,以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幽兰、塔城、武阳、向塘等乡镇为重点,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步伐,发展健康养殖,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环南昌市休闲渔业产业带,以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幽兰、武阳、八一、富山、东新等环南昌市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园,以蒋巷镇国鸿公司、小蓝工业园区为重点,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知名品牌。

(2)发展健康养殖。完善现有池塘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进行标准化鱼塘改造,改善养殖水域环境,规范养殖生产行为,减少病害发生和使用药物的几率,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自身污染,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养殖业。

(3)提高苗种生产能力。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加强水产原良种场建设。推行水产苗种许可证制度。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关,解决黄鳝等品种繁育难题。

(4)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县、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和县水产研究所建设,充实人员,增加投入,改善装备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实行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和优势企业的联合,做到优势互补。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有偿承包、有偿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建设南昌县水产信息平台,逐步完善县、乡镇信息服务功能。

(5)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做好已经农业部批复的《南昌县水生动物疫病防疫站建设》项目建设。完善水产病害测报网络,配置人员,增添设施设备,提高测报手段。以优势主导品种病害防治为重点,建立疫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水生动物病害防控能力。对原良种场、重点水产苗种场实施重点监控,确保苗种质量。

(6)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加强养殖产地环境、投入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追溯制度。加快“三品”、HACCP、ISO9000系列认证步伐,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渔业产品竞争力。

(7)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龙头带动、名牌驱动、机制创新等措施,培育龙头企业、渔业合作社,鼓励发展订单渔业,做好鄱湖公司、洪洲渔业6000吨供港鲜活鱼基地建设。搞好塘南、南新、莲塘、向塘等水产批发市场建设。

(8)拓展渔业功能。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龙头带动、政策扶持等手段,培育一批生态与风情结合、旅游与休闲结合、人与自然结合的“农家乐”经营体,提高档次和综合服务水平,拓宽渔民增收渠道。

(9)强化渔政监督管理。充实现有渔政监督管理队伍,改善渔政执法装备,加强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渔药、水产品质量等全方位的监管,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渔用生产资料的行为,确保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安全。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维护好渔业生产秩序和广大生产者的利益。

4.4.4 重点项目

重点抓好四大类建设项目。一是原良种场建设项目,包括国家级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建设项目、规模化的“四大家鱼”良种场建设项目、鄱阳湖黄颡鱼良种场建设项目。二是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1000亩连片的现代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三是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建设项目,包括县、乡两级技术服务站建设和县、乡水产信息平台建设。四是休闲渔业示范点建设项目,要建设上规模、高标准的休闲渔业基地。

第五章 核心区建设方案

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两个核心示范园,分别是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两江”生态农业示范园。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以水稻、生猪、水产品为主导产业,示范发展循环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增值和农业增效。黄马“两江”生态农业示范园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其他园艺作物,示范发展蔬菜生产、有机茶生产和蔬菜及林木种苗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1 蒋巷核心示范园

5.1.1 功能定位

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以水稻、生猪、水产品为主导产业,按照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进行科学布局,实现各个农业产业之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全面体现高效生产、科技示范、观光休闲的农业多功能开发理念,打造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的亮点。

(1)高效生产

蒋巷镇是江南产粮第一大镇,是南昌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农产品高产和农业高效是蒋巷核心示范园发展的第一要务。要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增值、增效。

(2)科技示范

蒋巷核心示范园要率先起到科技示范的作用,面向南昌县乃至整个江西进行现代农业示范,积极发挥先进技术示范效应,形成有效辐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3)观光休闲

要拓展农业的功能,将农业生产所具备的观光休闲功能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挖掘鄱阳湖和赣江的文化底蕴,将农业生产和文化休闲结合起来,不仅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也为南昌市民提供一个观光休闲的场所。

(4)生态循环

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通过科学布局农业产业,使各区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高效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

5.1.2 区域布局

为发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根据蒋巷镇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特点,规划将核心示范园划分为8个功能区,包括现代种植业示范区、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区、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业发展区、良种繁育推广区、农产品加工区和农业观光休闲区。

(1)现代种植业示范区

现代种植业示范区设在蒋巷镇东部和南部,主要进行有机水稻种植示范以及稻鱼、稻蟹、稻鸭种养结合模式示范,建设规模为10万亩。

(2)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区

现代畜牧养殖区位于蒋巷镇中部,镇中心公路北侧,主要进行生猪、水禽养殖示范,建设规模1.8万亩。

(3)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区

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区位于蒋巷镇中部,镇中心公路南侧区域,及东部的太子河水域,主要进行虾蟹养殖、特色鱼类养殖示范。

(4)特色农业发展区

特色农业发展区位于蒋巷镇银福高速公路西侧,镇中心公路两侧的区域,主要进行水生蔬菜、精品苗木和定制农业生产示范,建设规模2万亩。

(5)设施农业示范区

设施农业示范区位于蒋巷镇西部,镇中心公路两侧,紧邻南昌市区。主要进行蔬菜、瓜果、花卉和食用菌生产示范,建设规模2.7万亩。

(6)良种繁育推广设施区

良种繁育推广设施区位于银福高速公路以东、镇中心公路以南的区域,主要建设良种繁育设施,进行水产苗(种)及蔬菜和西甜瓜种苗繁育,同时进行良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建设规模5000亩。

(7)农产品加工区

农产品加工区位于蒋巷镇西部,靠近银福高速公路出入口处,镇中心公路两侧,主要进行粮油加工、畜禽水产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占地面积5000亩。

(8)观光休闲区

观光休闲区位于蒋巷镇西部,镇中心公路两侧,紧邻南昌市区,主要建设休闲渔业、采摘、农业体验等设施,占地面积1万亩。

5.1.3 主要建设项目

蒋巷核心示范园重点建设内容包括5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蒋巷中心公路硬化及复线建设,二级道路建设,碧水河治理,公路和圩堤绿化,电网铺设改造,污水治理,圩堤护坡及除险加固。二是土地治理项目,在黄湖圩和五丰圩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10万亩。三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包括优质蟹苗繁育项目,特色鱼苗繁育项目,优质鸭苗繁育项目,蔬菜和西甜瓜工厂化育苗项目,种猪繁育项目。四是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精品苗木和食用菌设施生产建设项目。五是农产品加工项目,包括粮油加工项目、水产品加工项目、蔬菜加工项目、生猪屠宰和熟食加工项目、禽肉禽蛋加工项目。

主要建设项目和投资详见附表。

5.2 黄马“两江”核心示范园

5.2.1 功能定位

黄马“两江”核心示范园以蔬菜为主导产业,以发展其他园艺作物生产为重要补充,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种苗繁育和有机茶生产。建设“四个基地一个平台”,即南昌市蔬菜生产供应和种苗繁育基地、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基地、茶业标准化生产与加工示范基地、优质油茶和特色果品示范种植基地、农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高科技示范的亮点,辐射带动整个示范区发展。

5.2.2 区域布局

为发挥蔬菜及其他园艺作物的生产示范带动作用,根据黄马乡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特点,规划在黄马核心示范园布局5个示范功能区。

(1)蔬菜标准化生产和种子种苗繁育区

蔬菜标准化生产和种子种苗繁育区设在黄马乡中北部区域,温厚高速公路两侧,主要进行露地蔬菜、设施蔬菜和水生蔬菜生产示范,建设种子、种苗繁育设施。总建设规模6300亩,其中蔬菜种植区5000亩,种子繁育区500亩,工厂化育苗设施800亩。

(2)花卉苗木繁育区

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区设在蔬菜种植示范区以东,温厚高速公路两侧,在主要建设良种花卉、苗木繁育设施,引进良种,进行示范和推广。建设规模共10000亩,包括南安桐树村花卉苗木示范种植基地2400亩,徐家花卉苗木示范种植基地2700亩,沅西垄花卉苗木示范种植基地2600亩,以及高速公路以北和抚河支流以南的花卉苗木示范种植基地2300亩。

(3)茶业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区

茶业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区设在黄马乡的西北区域,包括西黄、涂家、林头村以及省蚕茶所茶叶种植基地,主要进行茶树品种改良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规模10000亩。

(4)优质油茶和特色果品种植区

建设水果休闲采摘基地,总建设规模1450亩,其中规划油茶示范基地800亩,果树示范基地650亩。

(5)农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集中区

农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集中区布局在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内,建设完善培训和技术服务设施,为农民技术员和产业工人定期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技术展示和培训。

5.2.3 主要建设项目

黄马“两江”核心示范园重点建设项目包括5方面,一是无公害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与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包括扩建蔬菜制种基地,建设蔬菜种苗繁育中心,建设标准蔬菜大棚,建设蔬菜露地栽培基地,建设净菜加工配送设施等。二是花卉苗木繁育、示范种植基地与交易市场建设。三是水果、油茶示范种植基地与果品采摘园建设。四是有机绿茶示范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五是农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基地建设。

第六章 支撑保障条件建设规划

6.1 农产品质量安全

6.1.1现状与问题

南昌县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南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主要包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生产基地检测点、龙头企业及批发市场检测点三级检测机构。南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现有工作人员8名,配置检测仪器设备71台(套)。目前正在申报通过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可开展果蔬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有限的农药残留定性定量分析及重金属残留分析,畜产品“瘦肉精”快速检测以及有机肥、复混肥料、饲料等常规检测。江西鑫和源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江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也都建立了检测点,配备了农残速测仪等检测设备,可对有限农药残留进行快速定性检测。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着重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制定并实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方案》,加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

南昌县着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等工作,从生产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全县已建成无公害食品标准示范区3个、绿色食品标准示范区2个;全县经国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3个、绿色食品产品183个、有机农产品89个。此外,南昌县粮油生产管理站制订了江西省地方标准《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南昌县绿色食品大米加工技术操作规程》等生产技术标准并在南昌县广泛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南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且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监管工作涉及部门多,既有职责交叉,又有监管盲区,不能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农业投入品监控不到位。部分生产基地和企业没有建立生产档案和自检制度。农产品源头生产过程中缺乏生产记录,无法规范监督对农业投入品的追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开展,无法做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三是经营分散,标准化程度不高。具有特色的主要农产品基地分散,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缺乏专职检测技术人员。

6.1.2思路与目标

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目标,以完善体系、强化监管、提升服务为重点,依据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硬件建设,完善装备条件,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和手段,强化执法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100%,确保不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6.1.3重点环节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按照“提升能力、加强基础、完善配套、填平补齐”的思路,依托南昌市的检测条件,整合县内现有检测资源,基本形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生产基地检测点、龙头企业及批发市场检测点三级模式的农产品检测控制体系。完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和动物疫情监测实验室,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在主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39个监测点,重点实施仪器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开展农药残留定性定量分析等常规检测。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制度、农产品质量通报和黑名单制度、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建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测数据联网共享,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扩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将检测体系建设、例行监测及宣传、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确保有效运作。

(3)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继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增加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数量,扩大农业标准化的覆盖范围。在标准化基地内,做到产前有环境质量标准、产中有生产技术操作标准、产后有卫生质量和包装标准、全过程有规范管理标准。农业标准化基地数量每年新增2万亩。重点在道路硬化、水网配套、病虫害综合防治、肥源建设、机械化作业、自然灾害防御、隔离设施、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等综合配套和集约化生产上寻求突破。

(4)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严厉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为重点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对种子、饲料、农药、化肥、兽(渔)药等企业监管,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规范农资准入制、实施违禁农资三不准制(不准卖、不准买、不准用),减少化学肥料投入使用,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选用矿物源、生物源安全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农药残留限值。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采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5)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

扩大通过认证的基地和企业数量,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参加认证,重点是参加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提高认证农产品的比例,通过认证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定。鼓励企业参加ISO9000、HACCP、GAP、GMP等管理体系的认证,通过认证,提高质量保证能力和竞争能力。到2015年,力争使获得认证的基地和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生产总规模的80%以上。

(6)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建立健全包括农产品生产、经营纪录的档案登记制度,制定农产品采后分级包装标准,规定适合的包装材料和规格,推广使用产品标签信息码,建立生产履历中心。

(7)建立健全农业病虫害防疫预警体系

引导成立专业化防治组织,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改良喷雾器械。重点研究瓜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态控制技术,并加以推广,以减少农药用量。建设完善6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配备相关仪器设施。

(8)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建设县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加快推进全县监测监管网络和应急处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设置5个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建立计算机监测数据库和信息化表达系统以及质量评价系统,开展环境质量评估和监测预警,为南昌县环境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6.2农业技术推广

6.2.1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南昌县加快构建农、科、研、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南昌县是农业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进行改革与建设。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县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粮油管理站、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土肥站、农业科教信息站、畜牧站、动物防疫监督站、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11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乡镇畜牧兽医站、水管站等基层推广机构。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部解决人员编制,由县农业部门直接管理,其人员经费和推广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此外,南昌县还建立了村级服务网点,选聘255名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热心服务农民的人员,作为村级农技推广协助员,协助做好辖区内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

全县拥有农技推广示范基地11个、科技示范村50个、科技示范户4500户,专业养殖村(小区)8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26家。近三年累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动植物良种27多个,其中水稻约12个、经济作物8个、畜牧6个和水产1个。组织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示范推广工程、绿色大米产业化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种植业方面,重点推广超级稻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叶面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养殖业方面,重点推广无公害水禽养殖技术、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技术、畜禽粪污沼气发酵处理技术和秸秆沼气技术,推广“猪—沼—果”、“猪—沼—蔬”、“猪—沼—粮”、“猪—沼—鱼”等生猪生态养殖模式。

近些年,南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普遍缺乏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固定的工作经费;南昌县动物疫控中心、南昌县水产管理站等专业性强的机构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约占25.81%,业务培训和再教育经费投入较大。

6.2.2思路与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相分离,强化公益性推广机构建设,全面放开经营性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科研推广服务能力,发挥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功能,建立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涉农企业等单位和科技示范户广泛参与、分工协作、运作有效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达到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目标。

到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新技术覆盖率明显提高。

6.2.3重点环节

(1)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按照多功能、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合理设置机构,捋顺并明确县、乡镇、村各级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加强各级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与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成果展示室、实验室等业务用房,配备土壤肥料监测、农残快速检测等必要仪器设备,整体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继续改善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配备更新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培训设备。完善运行机制,稳定人员队伍。

完善建设16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为每个基层站综合建设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必需的简易业务用房,配备办公培训设备,土壤(肥料)养分速测、农药残留速测、病虫害防治等实验仪器设备和科技入户直通车。

建设完善256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点。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点是连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点、推广点、服务点和信息采集点。以乡镇农机推广站为技术支撑,依托村级防疫员、植保员、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等基层技术人员,为每个服务点建设简易服务用房,配备电脑、宣传信息栏、培训课桌椅、科技展示橱窗等设施,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建设5个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集成熟化和展示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基地,大学毕业生农村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县农业推广部门技术,选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条件比较好的生产基地,主要改造田间工程、畜禽养殖设施和水产养殖设施,配套必要的仪器设备。

(2)改革推广体制,完善管理机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14号)的精神,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把公益性和经营性活动严格区分开来,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不再从事经营性服务。坚持因地制宜的设置专业性的公益性农业推广机构,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民营科技组织、基层供销社等社会化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农技推广活动。

落实责任,完善制度管理机制。改变年底“算总账”的传统方法,试行绩效挂钩、重奖业绩突出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方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持证上岗,以其实绩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特别由服务对象农民评价其工作业绩。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政府按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任务,科学核定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办公、人员等经费,并全额列入财政预算。特别要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一定的经费用于改善农技推广条件和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3)创新方式方法,加速成果转化应用速度

在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上,实现3个转变,即从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提供综合服务的农技推广;从以技术为主线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以产品为主线的农技推广;从以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为主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提供生产技术、优质农资、综合信息等系列服务的农技推广。加大参与式(组织农民参与推广的全过程)、培训式(组织专家培训农技员和农民)、带动式(利用实施重大项目或企业参与带动社会化服务)、示范式(建立展示示范区、科技示范场)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应用力度。

继续加大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畜禽与水产品种改良等科学试验和研究力度。择优建设示范推广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和技术扩散活动,提高成果转化率。重点深入推进粮、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创建活动。大力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免耕栽培、秸秆还田、高产绿肥种植、旱作节水等实用技术。加速推行畜禽、水产品种改良技术。

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其它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远程传播手段和优势,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速度,着重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的长效机制。

6.3农产品市场流通

6.3.1现状与问题

目前,南昌县市场流通体系已初建成。建成以农资销售为主的化工大市场,是江西省农资主要集散地,农药交易品种有1000多种。建成以大宗农产品销售为主莲塘镇综合市场、三江蔬菜批发市场、塘南水产品批发市场、小蓝禽蛋批发市场等4个批发市场,并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年蔬菜交易量60万吨,水产品交易量0.6万吨。建成乡村集贸市场48个。在无形市场方面,江西国鸿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国旺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网站,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了解全国各地市场行情,建立电子商务模式,实现网上销售。

总体上看,南昌县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以“大排档”式交易形式为主。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安全监控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配送等服务设施。二是南昌县农业专业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的交易与流通大多在农村初级农贸市场进行。市场建设与管理水平低,对生产基地的带动服务功能未充分发挥出来,与销区大市场对接缺乏公共服务平台。

6.3.2思路与目标

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提高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决策等服务水平,完善对销区大市场对接工作。按照市场化要求整合和优化配置农产品物流市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批发市场,重点整合和建设综合市场交易中心、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以及相配套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组建完善市场流通产业组织体系。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现代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市场流通方式为先导,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6.3.3重点环节

(1)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以交通干线为依托,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或改造具有优势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进行地面硬化、水电路系统改造、交易棚(厅)、冷藏保鲜设施、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设施完善、管理规范、质量控制严格、交易方式先进、市场环境良好、公共服务到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

(2)增强农贸市场服务功能

规范马路市场,建设固定交易场所,完善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农村连锁经营直接对接点。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新建或改造超市和农贸市场10家。

(3)完善粮食收购仓储物流条件

新建县级粮食物流交易信息中心。主要建设县级粮食电子交易信息中心、中转仓容建设及物流检测设备。重点强化粮油交易、电子商务能、信息发布、市场调控、资金结算、履约协调、物流配送、精品展示等功能建设和发展。

(4)建设物流市场公共信息平台

利用物流企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和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平台,全面提高交易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公共营销促销服务系统建设,依托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权威的农产品网上展厅,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促销公益广告制作、发布系统。充分利用展示、展销场地设施,定期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农产品展销活动,树立规划区特色农产品形象。

6.4农业信息服务

6.4.1现状和问题

目前,南昌县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和和服务人才队伍。开通了南昌县农业信息网,建立了以“12316”、“农技110”、“农村信息服务超市”等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采用短信、电视等形式开展了《农民之友》《病虫情报》等服务,定期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同时,部分龙头企业也建有自己网站。

现有的农业信息服务手段、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一是基础设施水平偏低,部分乡镇缺乏必要的设施,农业信息还难以进村入户。二是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手段落后,信息发布渠道有待拓宽。三是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水平滞后,缺少现代信息技术人才,基层技术员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四是管理体制上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农业信息缺乏统一规划、协调。

6.4. 2思路与目标

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与中央对接的从省、市、县到镇、村的信息传输服务网络为载体,规划期末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和公共信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科学、完备、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基本满足南昌县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信息化的需要。

6.4.3重点环节

(1)建设农业信息应用系统网络,推进生产经营信息化

利用现有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基础,依托“金农工程”,重点完善动植物疫病信息监测预警、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预警、渔政管理指挥等农业信息系统,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农业部门的监测、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

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信息化,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农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积极开发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改善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

(2)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

依托“金农工程”,搭建南昌农村市场、农业科技信息联合、农业管理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农业电子政务应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加快完善农业部门数据库建设,建立数据库联网运行,发挥数据资源效益。建立稳定的信息收集、沟通渠道,建立起与质检、粮食、发改、外经贸、卫生等涉农部门的信息支持协作机制,拓宽信息资源采集渠道。

建立和完善乡镇及以下信息服务平台。装备16个乡镇信息服务站的软硬件设备,实现100%乡镇基层信息服务站与南昌县息服务平台、村信息服务点的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建立256个村务信息网络示范平台,实现农村财务、选举、固定资产、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信息公开,开设农村政务电子信箱。

(3)创建信息服务模式,加强完善“三电合一”项目

加强建设覆盖全县的电话语音和手机短信系统、电脑网络系统、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数据采集与交换系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集摄录、编辑制作于一体的制作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完成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整个电子商务建设与应用,扩宽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发布制度化、规范化。

创建信息服务模式,在南昌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设置固定的农业栏目,每周定期将农民反映的共性、热点问题制作成电视和电台节目播出。加强与县移动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引入第三方服务公司,拓展“农信通”业务,细化和强化“农信通”服务功能,实现“农信通”与“三电合一”手机短信平台数据共享,丰富“农信通”信息内容,提高“农信通”信息数量和质量。建立农业专家服务“热线”,满足广大用户需求。

6.5农业人才培训

6.5.1现状和问题

南昌县组织实施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农民田间学校(FFS)等培训项目。2009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80余期,培训农民技术员和农民17000人次;“阳光工程”技能培训101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900人次,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1200人,绿色证书培训20人。通过定期举办水稻农民田间学校,共培训30名农民。组织科技下乡活动22次,县、乡、村三级共举办技术培训班265期,接受培训的技术员和农民达23.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5万份。建立了10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基地,选定了100名技术指导员和1000户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蔬菜科技示范户800户,畜牧水产养殖示范户200户。

经过多次各类的培训,有相当部分农业技术员和农民成为农村乡土人才、经营能人、生产能手。但是,按照农业部、人事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标准(试行)》要求,南昌县农业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严重缺乏,复合型、创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多年来种植水稻,在种植蔬菜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南昌县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乡土能人,由于配套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人才大都呈无序的发展状态,“田秀才”、“土专家”未能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基层乡土人才亟待开发。

6.5.2思路与目标

始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职业免费教育,着力培育一大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提升农村人才专业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优化农村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南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基本达到总量增加、结构改善、素质提高的目标。

(1)增加人才总量

力争规划期内年均增加6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年均增加1100名基层农村实用人才。

(2)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

重点培养基层农业推广技术员与农民技术员,特别是蔬菜、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充实农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以及农产品物流、信息、加工等产业人才队伍。

(3)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种养加能人,逐步实现农民由数量型向素质型、体能型向技能型、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培训新型农民50000人次。

6.5.3重点环节

(1)完善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建设

农业科技培训基地主要用于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展示和培训。加快完善南昌县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建设,配备必要的示范、实验和培训设备,以适应南昌县现代农业的发展的要求。

(2)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农业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围绕南昌县的特色产业,与国家、江西省、县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充分利用南昌县农民科技培训基地,采取异地研修、县乡集中办班等培训方式,实施“农村领军人才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重点培训骨干农技人员,特别是蔬菜、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农产品加工等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转化应用。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各类综合试验站,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采取县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培训方式,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特别是对种植、畜牧、水产、农机、兽医等行业基层实用农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田率、入户率。加快实施以科技示范户、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种养大户为主的农民技术员培养计划,积极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

(3)实施新型农民技能培训计划

统筹城乡就业,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实施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由政府出资进行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农民工向素质型、技能性转变,拓展农民的就业、输出渠道。

(4)丰富农业人才培训与服务手段

依托南昌县农民科技培训基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南昌县农广校以及社会其它教育资源,实施“农民科技书屋”等工程,开展技术推广与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双向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站,实施“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广泛、有效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传授农村实用性技术和技能。依托县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行农业人才网上在线服务。大力培育农村人才中介组织,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会,促进农村人才跨区域流动。

支撑保障条件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和投资详见附表。

第七章 规划投资与效益分析

7.1规划项目与投资

本规划列出农业基础设施工程、“菜篮子”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产业化推进工程、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和支撑保障条件建设工程等6大工程84个工程项目,总投资56.76亿元,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投资23.32亿元,占总投资的41.08%;“菜篮子”工程投资7.33亿元,占总投资的12.91%;种养业良种工程投资1.42亿元,占总投资的2.50%;产业化推进工程投资12.24亿元,占总投资的21.56%;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投资3.34亿元,占总投资的5.88%;支撑保障条件建设工程投资9.11亿元,占总投资的16.06%。(详见附表)。

按照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项目资金来源由财政资金、社会资金两部分构成,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比例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本规划总投资56.76亿元,其中,财政资金40.97亿元,占总投资的72.18%;社会资金15.79亿元,占总投资的27.82%。详见表7-1。

表7-1 规划项目与投资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

合计

财政资金

社会资金

合计84项

567600

409700

157900

农业基础设施工程(14项)

233150

233150

“菜篮子”工程(12项)

73300

45550

27750

种养业良种工程(12项)

14200

6700

7500

产业化推进工程(9项)

122400

15700

106700

(一)

农产品加工(5项)

113800

12900

100900

(二)

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建设(2项)

600

600

(三)

休闲农业(2项)

8000

2200

5800

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7项)

33400

33000

400

支撑保障条件建设工程(30项)

91150

75600

15550

(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3项)

1480

1480

(二)

动植物疫病防控(5项)

6420

6420

(三)

农业科技推广(9项)

46300

46300

(四)

农产品市场流通(5项)

28550

13000

15550

(五)

农业信息服务(3项)

3100

3100

(六)

科技与培训(5项)

5300

5300

 

7.2 效益分析

规划实施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南昌县农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和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规划实施将显著提高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国家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蔬菜和水产品供给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将为保障粮食安全、菜篮子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规划的实施将使农业基础设施普遍得到改善,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示范区将进一步健全农业基础服务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高效利用资源。通过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和培训,可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规划实施注重生态建设,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肥地力。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保护乡村水源和环境,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业循环模式,将实现资源循环、能源循环、产业循环。由于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产品品牌价值的实现和竞争力的增强,以及现代农业工程项目建设带动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规划区农民收入将显著提高,有望超过12000元。

第八章 建管机制与保障措施

8.1 建设与管理机制

8.1.1 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平台。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公证、登记、备案制度和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开展流转登记、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组织竞价等服务,搞好土地流转与项目的对接。

形成推进规模经营的有效机制。以股份合作为机制、以项目为依托、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技术推广为手段推进土地集中。大力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8.1.2 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面,引导和支持农民按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合作组织,增强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加强合作社产品营销和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会展,与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活动。推进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和服务,支持合作社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基地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开展服务成员好、利益分配好、管理民主好、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好的“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发展富民合作、劳务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委托、招标等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承担技术培育、疫病防控、投入品供应等服务项目。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司、建市场、建基地,建立跨区域的合作联社,增强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

集中培训以理事长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以会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财能手,以生产技术为主的种养能人,以经管干部为主的乡镇基层业务辅导员,培养造就一批开拓市场本领强、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带领广大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8.1.3 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

大力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启动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大力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组建一批乡镇级和村级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主要加强植保机械配置等。推动标准化农资超市建设,建立16个乡镇标准化农资超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销售台帐,规范种子、化肥、农兽药、饲料、农机等农资市场营销。

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加强抗旱排涝服务队伍建设。培育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扶持引导农机大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机。推动农机作业由机耕向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

8.1.4 积极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

通过政策趋动、项目带动、市场拉动、服务推动等措施,扶持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建基地、创品牌、带动主导产业和乡镇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支持龙头企业集群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提供信贷担保等新型服务。建立“种地有人指导、价格有人担保,贷款送上农家、收购订单保护”的经营制度,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8.2 保障措施

8.2.1 加强组织领导

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成立“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和示范区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建设资金和示范区用地,协调各职能部门配合创建工作,监督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指导协调,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统筹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与突出问题,抓紧制定具体措施,强化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

8.2.2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强化政府保护农业资源、夯实农业基础的责任。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明确粮田保护责任人,严禁随意征占或改变用途,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把基本农田建设成为“渠成网、路相通、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标准农田,提高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素在农田的耦合。加强现有菜田和养殖区域保护。

8.2.3 完善财税支持政策

在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县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农业产业化专项基金每年递增200万元。利用好南昌县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各部门在涉农投资安排、规划编制、项目审核、投资计划编制下达、项目组织实施等环节的沟通和衔接,积极推进政府强农惠农资金整合。建立整合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把项目向蒋巷、黄马等“示范园区”倾斜,把资金向主导产业倾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各类服务组织参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8.2.4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改进金融服务。出台林权、农业机械、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和宅基地等农村生产要素的确权、登记、评估、抵押、转让等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探索政府财政性强农惠农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费用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等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做大担保平台,扩大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规模。探索建立财政扶持农业保险的机制,逐步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完善理赔制度。

8.2.5 深化改革开放

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筹整合强农惠农资金、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综合机械化、完善金融手段、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探索实践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予指导和支持。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新型农技推广工作制度,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充实、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劳动报酬,调动其积极性。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依托江西省农科院颜龙安院士、江西省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创新,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推广转化。加大管理经验以及资金的引进力度,吸引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来县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科技攻关,建立健全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8.2.6 加快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利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通过先试先行,打造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先行区和示范点。建立和实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规划制度;创新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管理规范有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创新农村住房制度;以教育、卫生、公共交通为重点,创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建立和实行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社会福利,建立和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或新型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推进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组织实施规划为契机,广泛动员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积极探索、务实推进,不断开创南昌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附表 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工程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

投资(万元)

合计

财政资金

社会资金

合计

567,600

409,700

157,900

农业基础设施工程

233,150

233,150

1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

建设标准粮田10万亩,每年建设2万亩。

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幽兰武阳、塔城、向塘、冈上、广福黄马等乡镇

8,000

8,000

2

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项目

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面积36万亩。

全县各乡镇

72,000

72,000

3

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2万亩。

蒋巷、泾口、南新、塔城、塘南、岗上、幽兰

16,800

16,800

4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

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10万亩。

全县小农水建设

17,000

17,000

5

财政现代农业发展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建设高标准粮田面积10万亩。

全县

10,000

10,000

6

油料生产基地建设

开发利用冬闲田新增油菜籽种植面积5万亩,完善排水设施等,

黄马等乡镇

4,000

4,000

7

防洪治涝项目

安全、独立、完整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

象湖联圩防

23,000

23,000

8

外洪堤顶公路水泥硬化项目

外洪堤顶公路207.5公里进行水泥硬化。

全县未通路的外洪堤

13,000

13,000

9

外坡混凝土护坡建设项目

262公里外坡混凝土护坡建设。

南新、蒋巷、红旗、长乐、中洲、棠左六大联圩

31,200

31,200

10

圩堤防洪达标建设项目

建成2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110公里。

全县5万亩以下圩堤

13,800

13,800

11

提高内涝圩堤治涝能力建设项目

300多公里内涝圩堤进行土方加高加固。

芳溪湖堤、大沙湖堤等

12,000

12,000

12

泵站更新改造项目

大型泵站改造的524座机电泵站。

未列入省级农村泵站改造和国家投资的大型泵站改造

8,000

8,000

13

整治病险水闸、水库项目

908座病险水闸、14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全县病险水闸、小(二)型病险水库

6,100

6,100

14

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

建设县级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一个、水稻土中选择5个主要的亚类设置15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更换县级检测室检测设备。

全县

250

250

“菜篮子”工程

73,300

45,550

27,750

1

蔬菜生产项目

建设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

蒋巷镇、黄马镇、、武阳镇、向塘镇、三江镇、富山乡、幽兰镇

6,000

1,800

4,200

2

蔬菜标准园

建设蔬菜标准园30000亩,其中设施蔬菜标准园10000亩,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南新乡、蒋巷镇、唐南镇、武阳镇、富山乡、向塘镇、黄马乡、三江镇、广福镇、冈上镇

30,000

28,500

1,500

3

瓜果生产项目

建设瓜果生产基地1万亩,主要建设日光温室。

蒋巷镇

4,000

1,200

2,800

4

花卉生产项目

建设200亩智能温室,800亩日光温室,4000亩室外种植基地。

蒋巷镇、黄马镇

8,000

1,200

6,800

5

食用菌生产项目

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2000亩。

蒋巷镇

3,000

900

2,100

6

水生蔬菜生产项目

发展水生蔬菜生产基地1.3万亩。

蒋巷镇、黄马镇

1,500

450

1,050

7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

建设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0个,使其符合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主要对栏舍、水电路、防疫、消毒、粪便处理设施等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全县

6,000

6,000

8

水禽养殖项目

建设肉鸭、蛋鸭等水禽生产基地,规模3000万羽

蒋巷镇

4,000

1,200

2,800

9

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

建设1000亩连片现代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基地8个。

南新、蒋巷等乡镇

4,000

1,600

2,400

10

虾蟹养殖项目

新建虾蟹池及原有池塘改造,发展虾蟹养殖7000亩。

蒋巷镇、幽兰镇、向塘镇、南新乡、武阳乡、广福镇

3,000

1,200

1,800

11

特色鱼养殖项目

新建和改造鱼塘,提高建设标准,发展特色鱼养殖1.2万亩。

蒋巷镇、塘南、南新、幽兰、向塘、黄马

3,000

1,200

1,800

12

稻蟹、稻鱼和稻鸭种养结合项目

稻蟹、稻鱼和稻鸭种养结合基地,规模共1万亩。

蒋巷镇、南新、幽兰等

800

300

500

种养业良种工程

14,200

6,700

7,500

1

水稻制种基地

建设常规稻制种基地1万亩,完善田间基础设施,购置仪器。

广福乡、冈上镇

1,000

700

300

2

蔬菜制种基地

建设蔬菜制种基地900亩和种子加工车间。

黄马乡

900

400

500

3

蔬菜种苗生产基地

建设蔬菜种苗生产基地580亩,建设工厂化育苗中心2520平方米,蔬菜种苗供应能力达到9000万株。

武阳镇

1,200

400

800

4

林木种苗繁育基地

建设苗木繁育基地15000亩。

蒋巷镇、黄马乡

3,600

500

3,100

5

生猪原种场建设项目

建设1个500头基础母猪的生猪原种场,主要内容包括优质种源引进以及猪舍、粪污处理、实验室改扩建、性能测定、疫病防控设施及仪器设备购置等。

蒋巷镇

1,000

600

400

6

生猪良种扩繁场建设项目

建设完善5个一级生猪良种扩繁场,10个二级生猪良种扩繁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猪舍、粪污处理、实验室改扩建、性能测定、疫病防控设施及仪器设备购置等。

全县

3,000

1,800

1,200

7

良种公猪精液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一个300头良种公猪规模的精液配送中心,并在各生猪养殖乡镇建立接收站,完善县、乡、村人工配种员网络。

向塘镇

400

400

8

“四大家鱼”良种场建设项目

新建规模化的“四大家鱼”良种繁殖场2个。

蒋巷镇、向塘镇

1,000

700

300

9

水产苗种繁育基地项目

建设虾蟹苗、鱼苗繁育基地。

蒋巷镇

800

400

400

10

团头鲂原种场建设项目

建设国家级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1个。

向塘镇

500

250

250

11

黄颡鱼良种场建设项目

新建鄱阳湖黄颡鱼良种繁殖场1个。

蒋巷镇

500

250

250

12

种子质量检验室建设项目

新建种子检验室1000平方米及检验仪器设备。

县城

300

300

产业化推进工程

122,400

15,700

106,700

(一)

农产品加工

113,800

12,900

100,900

1

粮食加工项目

扶持10个绿色大米加工企业。

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幽兰、向塘、冈上、广福、黄马等乡镇

100,000

10,000

90,000

2

畜牧水产加工项目

建设生猪及猪肉制品加工、肉鸭加工、鸭蛋加工、特色水产品加工厂

蒋巷镇、小兰经开区、塔城

5,000

1,000

4,000

3

蔬菜加工项目

加工处理商品蔬菜能力达到8万吨/年。

蒋巷镇

7,000

500

6,500

4

净菜加工配送项目

建设净菜加工配送车间1200平方米。

黄马乡

600

200

400

5

仓储烘干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稻谷烘干设施60台。

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

1,200

1,200

(二)

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建设

600

600

1

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项目

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创建知名品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全县

100

100

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项目

发展完善200家专业合作社。加强规范化、化建设、品牌化建设。

全县

500

500

(三)

休闲农业

8,000

2,200

5,800

1

观光农业项目

建设休闲渔业设施,建设采摘蔬菜、瓜果、花卉园,农事体验和餐饮设施。

蒋巷镇

6,000

1,200

4,800

2

休闲渔业示范点建设

建设上规模、高标准的休闲渔业基地10个。

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幽兰、武阳、八一、富山、东新

2,000

1,000

1,000

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33,400

33,000

400

1

有机肥加工厂建设项目

在生猪养殖集中区建设5个2万吨生猪干粪堆积发酵生态有机肥加工厂,年总生产能力10万吨。

蒋巷、幽兰、八一、向塘、黄马

1,000

600

400

2

商品有机肥应用补贴项目

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25万吨。

全县

4,500

4,500

3

秸杆还田项目

秸秆还田面积450万亩。

全县

8,400

8,400

4

大型沼气工程

新建大型沼气30处,建设沼气池3.6万方及配套设施。

全县

10,500

10,500

5

中小型沼气工程

在年出栏3000头以下的规模化养殖场推进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沼气发酵池,及配套系统。共150处。

全县

5,000

5,000

6

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以供气50户为基本建设单元。

全县

3,000

3,000

7

联户沼气工程

相邻几户为单元,建设内容包括沼气池、贮气柜、沼气管道。

全县

1,000

1,000

支撑保障条件建设工程

91,150

75,600

15,550

(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

1,480

1,480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

建设完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完善39个农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种养殖基地检测点。

全县

800

800

2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治理项目

建设县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站,建立5个农业污染监测点,配套相关仪器设备等。

5个乡镇

180

180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建立档案登记制度,制定农产品采后分级包装标准,规定适合的包装材料和规格,推广使用产品标签信息码,建立生产履历中心。

县城

500

500

(二)

动植物疫病防控

6,420

6,420

1

病虫疫情防疫体系建设项目

引导成立5~10个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5~10万亩次。改良喷雾器械。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1000盏,推广使用色板诱虫面积20000亩。

全县

5,580

5,580

2

乡镇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分站

建设6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分站的观测场、工作室、测报灯等。县、乡二级病虫调查专用交通设备。

全县

400

400

3

县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

建设业务用房,购置所需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能力。

县城

120

120

4

县水产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

购置所需仪器设备、建设业务用房

县城

120

120

5

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建设项目

建设可满足本县需求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场2000平方米。

向塘镇

200

200

(三)

农业科技推广

46,300

46,300

1

水稻高产创建项目

项目区成建制开展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示范片建设。

全县

4,000

4,000

2

超级稻示范项目

每年实施超级稻示范60万亩。

全县

100

100

3

粮食丰产科技项目

每年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10万亩。

全县

100

100

4

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项目

建设10个面积为1000亩左右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南新、蒋巷、塘南、泾口、幽兰、向塘、岗上、广福、武阳、五星垦殖场等乡镇

600

600

5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

全县

100

100

6

绿肥种植项目

种植绿肥250万亩,建设种子基地75000亩。

全县种植绿肥,种子基地建设在幽兰等乡镇

18,400

18,400

7

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改扩建全县16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建设完善256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点。主要建设业务用房,配备更新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培训设备。

全县

3,000

3,000

8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16个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每个50亩;建设5个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品种分别为油茶、水果、有机绿茶和花卉,改造田间工程、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设施,配套仪器设备。

全县

5,000

5,000

9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针对购置大中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耕整机、插秧机、植保机械、渔业机械等农机具进行补贴。

全县

15,000

15,000

(四)

农产品市场流通

28,550

13,000

15,550

1

农产品物流项目

蒋巷镇

4,000

800

3,200

2

花卉苗木展示与交易市场

建设花卉苗木展示与交易市场300亩。

黄马乡

450

100

350

3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建设和完善农资和农产品批发大市场4个;超市、农贸市场10个。

全县

20,000

8,000

12,000

4

国家粮食储备项目

新建仓库5万吨,维修仓库15万吨。

全县

2,600

2,600

5

粮食物流交易信息中心

县级粮食电子交易信息中心及物流检测设备,建设中转仓容3000万斤(500万斤/座)。

蒋巷河下、南新丰产桥、塘南协成、塘南大横头、泾口粮库

1,500

1,500

(五)

农业信息服务

3,100

3,100

1

信息网络建设项目

县级信息中心、16个乡(镇)信息服务站、256个村乡信息服务点,搭建起全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和预警。

全县

1,500

1,500

2

“三电合一”项目

建设“三电合一”项目,配备必要的电话语音和手机短信系统、电脑网路系统、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和数据采集与交换系统,拓展12316农业信息服务业务。

全县

100

100

3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县汛情、旱情调度网络中心,洪涝灾害预警系统。新增17个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站,6个小气候监测站,购置人工增雨指挥作业系统和农业气象数据接收处理系统。

南新联圩、蒋巷联圩、红旗联圩、长乐联圩、象湖联圩、中洲联圩、棠左联圩、赣东大堤、抚西大堤、红旗大泵站

1,500

1,500

(六)

科技与培训

5,300

5,300

1

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培训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中心

建设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培训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中心。

黄马乡

1,700

1,700

2

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加快完善南昌县科技培训基地建设,配备必要的示范、实验和培训设备。

县城

1,000

1,000

3

农业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与国家、南昌市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实施“农村领军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骨干农技人员,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应用。

县城

500

500

4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

依托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改建培训教室,添置培训设备,实施“农村人才素质提升”、“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民科技入户”、“绿色证书”等工程,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员和农民技术员的培训。

16个乡镇

300

300

5

阳光工程

农民技术培训50000人次,农民工培训10000人次。

1,800

1,800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