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全文

《湖北荆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全文

第四章主要任务

  4.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水稻产业。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提高基础地力;集成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各项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通过良种推广、产后烘干处理,提升稻米品质。围绕龙头企业加工需要建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到2015年,水稻面积稳定在280万亩,总产达到210万吨,优质稻比例95%以上。

专栏4-1水稻生产重点乡镇

官垱、毛李、后港、拾回桥、纪山、十里、五里、曾集、高阳、沈集、麻城、团林、漳河、子陵、牌楼、石桥驿、仙居、栗溪、胡集、双河、长寿、丰乐、洋梓、冷水、九里、石牌、长滩、石龙、雁门口、钱场、曹武、永兴、新市、孙桥、杨集、宋河、罗店、坪坝、三阳、绿林、东桥

——棉花产业。适度增加面积,主攻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效益。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发展优质棉、彩棉、专用棉等特色品种;合理密植,减少氮肥用量,改进施用技术,普及轻简化栽培、化学除草,节约田间劳动力,加强采后处理,提高商品品质。到201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左右,皮棉产量达到5.5万吨。

专栏4-2棉花生产重点乡镇

李市、高阳、沈集、马良、石牌、柴湖、旧口、永隆、长滩、屈家岭、官庄湖、南湖、丰乐、磷矿、洋梓

——油菜产业。坚持“品种优质化、种植区域化、栽培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稳定面积,重点推广“三高”品种(高产、高油、高效)、绿色植保和轻简栽培技术以及“一菜两用”栽培技术、加快推广油菜生产耕整、开沟、播种、收获、烘干、秸秆还田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到2015年,油菜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单产提高到180公斤,总产达到32.4万吨。

专栏4-3油菜生产重点乡镇

毛李、李市、官垱、后港、拾回桥、纪山、十里、五里、曾集、沈集、高阳、马良、漳河、团林、麻城、子陵、仙居、石桥驿、牌楼、双河、胡集、丰乐、洋梓、柴湖、石牌、冷水、文集、旧口、东桥、长寿、长滩、孙桥、坪坝、宋河、永隆

——蔬菜产业。以增加面积、优化布局、发展设施生产、提高单产水平为主要手段,抓住现代化种苗生产、标准化菜园创建、组织化生产经营、产后处理和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全面普及无公害蔬菜,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加快品牌建设,提升质量和效益。到2015年,蔬菜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达100%,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20%以上。

专栏4-4蔬菜生产重点乡镇

子陵、牌楼、仙居、栗溪、马河、团林、李市、胡集、郢中、石牌、旧口、文集、柴胡、张集、客店、屈家岭、新市、永隆、绿林、三阳、拾回桥、沙洋镇、毛李

——生猪产业。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优化生产布局,强化科技支撑,狠抓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现代化屠宰加工三大环节,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等支撑服务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到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量达到500万头,屠宰量300万头,深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实现良种全覆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

专栏4-5生猪生产重点乡镇

永隆、罗店、孙桥、雁门口、新市、沈集、五里铺、十里铺、后港、拾回桥、曾集、李市、旧口、长寿、丰乐、洋梓、张集、胡集、柴湖、子陵铺、牌楼、石桥驿、团林铺、麻城、何集、易家岭办事处。

——水产业。以争创全国健康高效渔业示范市为目标,加快推进由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为主向规模化集中养殖为主的渔业格局转变。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增加总量;由常规渔业向特色渔业转变,提高效益;由大众产业向品牌产业转变,突出产业化发展,建大基地、育大龙头、创大品牌、做大产业,形成集养殖、增殖、捕捞、加工、流通和休闲渔业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到2015年,养殖面积达到170万亩、产量达到70万吨。

专栏4-6水产生产重点区域

1.长湖沿岸的虾蟹板块

2.汉江沿线以黄颡鱼、黑尾鲌、斑点叉尾鮰为主的名优鱼板块

3.漳河周边生态渔业板块

4.京山连片龟鳖板块

5.荆门市城郊休闲渔业板块

4.2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发挥荆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以及交通区位优势,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加工园区。重点发展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区、京山国宝桥米产业园、沙洋食品工业园、东宝农产品加工园、掇刀农产品加工园、屈家岭管理区农产品加工园,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把荆门建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专栏4-7农产品加工园

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水果加工、生猪屠宰加工、水产品加工,力争产值达到350亿元。

京山国宝桥米产业园重点发展稻米加工、禽蛋加工,力争产值达到240亿元。

沙洋食品工业园重点发展粮油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品加工,力争产值达到150亿元。

东宝农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森工、棉纺加工、食品饮料加工、蔬菜加工,力争产值达到130亿元。

掇刀农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棉纺加工、粮油加工,力争产值达到80亿元。

屈家岭管理区农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果蔬加工、畜禽加工,力争产值达到30亿元。

——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围绕粮油、棉花、畜禽、水产、果蔬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各选择2-3家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积极争取多纳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支持范围。以国宝桥米等企业为龙头,发展粮食加工业,打造百亿桥米产业集群。以中粮祥瑞、洪森、日月油脂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中国双低菜籽油”第一品牌。加快李宁工业园建设速度,做大做强众和纺织、伟嘉纺织、维新纺织等棉花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棉纺产业化,形成200万锭棉纺生产能力。依托湖北爱斯曼、新美香、汇源果汁等企业,发展果蔬储运保鲜、果蔬汁、切割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及其果蔬皮渣的综合利用。以钟祥盘龙、沙洋正邦为重点,开发猪肉深加工项目。以湖北神地、京山鹏昌、沙洋仙羽、湖北青龙湖、京山家兴禽业等为龙头,大力发展清洁蛋加工,着力开发溶菌酶、蛋黄粉等蛋品深加工。依托湖北楚玉、湖北兴祥、沙洋东湖食品等企业,开发速冻、即食性水产熟食品及深加工水产制品,建成风味鱼、鱼糜制品、鱼虾酱品、出口风味水产品、水产生化制品等五大水产品加工系列。

——创建一批精品名牌。以实施品牌战略为龙头,引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一步推进企业创建中国名牌、湖北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鼓励企业以品牌促营销,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方式。

4.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的高度谋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重点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加快漳河三干渠、惠亭、温峡水库等大中型灌区改造续建配套步伐,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推进田间灌排等工程建设。加强仙女湖、汉江流域及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强化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田间排灌系统。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积极争取国土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鼓励农民培肥改良土壤,扩大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绿肥等有机肥料应用。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与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和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研究实行肥料应用准入与主推制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农田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提升耕地质量。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生产效益。增加大棚园艺设施面积,重点发展标准钢管大棚、棚架及其配套的防虫网、遮阳网、小型农机具等附属设施。以提高灌溉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为目标,重点推广微喷、渗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加快推进规模畜禽养殖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喂料、饮水等自动饲喂设施;温控、湿控、通风、全自动消毒、视频监控等环境控制设施;笼舍(限位栏、产床)等饲养设施,推广应用池塘自动投饵、灯光诱蛾养鱼等设施。

4.4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加快实现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重点配备高效精量直播、水稻育秧与栽插、联合收获、稻谷干燥等关键装备,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推广免耕直播、机械化开沟、机械化直播、联合收割、分段机械化收割等技术,逐步形成适宜本地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重点应用棉花精量播种、打顶、收获、清理加工配套装备。提升荆门农用航空站建设水平。围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解决设施园艺、设施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机械化问题。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按照多模式、广覆盖、重服务、求实效的要求,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平台。积极推进金农工程项目建设,开发监测预警、市场监管、科技信息、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等五大应用系统。完善“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市每个村建设一个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建设服务便捷、功能完善的市县乡三级农业网站体系,有效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移动公司等电信运营商提高面向三农的“村村通”等工程质量。办好农业远程教育网,实现农业远程教育全覆盖。完善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办事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加强农业信息网商务门户建设,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